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高中政治 >托克维尔思想评析设计

托克维尔思想评析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12780 浏览:565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衡量中国政治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维度。然而,在化的潮流中,中国政治建设正遭遇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面对现实的不足,需要我们借鉴传统的思想。托克维尔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他是对现代原则进行全面探讨的第一位现代论述家。他在现代进展的早期就预见到了潜在的危机,而这些危机正在或即将构成对中国政治建设的挑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托克维尔,对他的思想进行评析,正确的认识托克维尔。同时,对托克维尔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为中国政治建设提供论述上和实践上的价值。本论文通过六个步骤来完成这个上面陈述的目标。首先,在进入正式的论述探讨之前,浅析了当前国内外探讨托克维尔思想的近况,阐明了本论文的论述目标和探讨策略。接着,立足于托克维尔的文本,诠释其思想的内涵,在此历程中,出托克维尔概念的综合性,即是自由、革命和专制的统一体。第三,进一步深入到托克维尔的文本内部,揭示出托克维尔的困境,即内部的自由与专制、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困境。第四,对托克维尔的困境进行诊断,发现托克维尔的人的病症是自我心理的描绘。由于托克维尔内心潜藏着的马克思与卢梭着两种身影,它们的对抗引起的焦虑构成了人普遍的心理病症。第五、立足于市民社会的场景,发现托克维尔困境深层结构属于一种意识形态性质,进而浅析其思想的局限及其内在价值。最后,浅析了当前中国政治建设遇到的挑战,即共同体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和政府政策层面的共识危机。而托克维尔关于结社制度、地方自治制度和陪审制度的政治设计,可以有助于推动当前中国政治建设的制度革新。关键词:托克维尔论文内涵论文困境论文局限与价值论文启迪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7

    第1章 导论7-15

    1.1 国内外探讨综述8-11

    1.2 本论文探讨策略11-13

    1.3 本论文的革新与预期目标13-15

    第2章 托克维尔视域中的内涵15-21

    2.1 :作为平等的同义词15-17

    2.1.1 身份平等16

    2.1.2 个人主义16-17

    2.2 命题的构成要素17-21

    2.2.1 自由:的理想目标18

    2.2.2 革命:的助产婆18-19

    2.2.3 专制:的衍生物19-21

    第3章 托克维尔困境:的自毁性21-27

    3.1 人的病症21-23

    3.1.1 个人的物质主义22

    3.1.2 普遍的社会冷漠22-23

    3.1.3 一致的平庸化23

    3.2 命题的内在矛盾23-27

    3.2.1 自由与专制之间24-25

    3.2.2 革命与反革命之间25-27

    第4章 诊断托克维尔困境:一种思想的类比浅析27-37

    4.1 的一般概念:作为一种政治制度27-30

    4.1.1 的一般概念:作为一种政治制度27-28

    4.1.2 的起源:阶级斗争28-29

    4.1.3 的核心:人权29-30

    4.2 类卢梭性:作为政治的平等30-34

    4.2.1 人的理想状态:自然状态31

    4.2.2 人的膨胀:无限改善性的追求31-32

    4.2.3 人的人格分裂:个人的自负与个体软弱32-34

    4.3 人的焦虑:两种思维的交战34-37

    4.3.1 焦虑的产生:可改善性与现实局限的张力34-35

    4.3.2 焦虑的第二张面孔:嫉妒35

    4.3.3 焦虑的结果:革命与专制35-37

    第5章 托克维尔思想的局限与价值37-49

    5.1 作为意识形态的37-40

    5.1.1 不足式基本语境38

    5.1.2 的意识形态38-40

    5.2 的发生场域:市民社会40-45

    5.2.1 市民社会特质及体现形式41-43

    5.2.2 市民社会与意识形态43-45

    5.3 托克维尔思想的价值45-49

    5.3.1 政治文化层面:培养自由的习惯46

    5.3.2 政治制度层面:提升自由的艺术46-49

    第6章 托克维尔思想对中国政治的启迪49-59

    6.1 当前中国政治建设的挑战49-53

    6.1.1 共同体:政治合法性的挑战50-51

    6.1.2 政体:代议制的挑战51-52

    6.1.3 政策:政府治理的挑战52-53

    6.2 托克维尔思想对中国建设的启迪53-59

    6.2.1 结社制度与动态稳定论53-55

    6.2.2 地方自治制度与协商制度55-56

    6.2.3 陪审制度与善治论述56-59

    结语59-6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