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化学工程 >脱色毛栓菌发酵产漆酶与其在合成染料脱色中运用

脱色毛栓菌发酵产漆酶与其在合成染料脱色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24909 浏览:1093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纺织和印染工业的染料废水具有色度高、含有毒物质、较难被生物降解等特点。这些废水严重地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对环境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现有的物理化学策略如吸附法、沉降法、化学氧化法和光降解法等具有处理时间长、经济成本高以及处理效率低等特点,而生物酶法(尤其是真菌漆酶)催化染料脱色具有条件温和、可脱色染料类型广泛、脱色效率较高、经济性好等优势,酶法染料脱色因而受到越来越多探讨者关注。论文以筛选产漆酶的真菌菌株出发,探讨了一株新型毛栓菌发酵产漆酶的培养条件、漆酶的性质以及漆酶在染料脱色方面的运用,主要探讨结果如下:(1)以自然界筛选得到了一株产漆酶的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为毛栓菌(Trametes trogii),命名为Trametes trogii SYBC-LZ。(2)考察了固态发酵、液态静置发酵和液态摇瓶发酵三种培养方式对菌株T. trogiiSYBC-LZ发酵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菌株产漆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立了固态发酵产漆酶的优化培养基为2.8g木屑,4.2g豆饼粉和13mL营养液,其中营养液组分为(g/L):蔗糖20、硝酸钾25、磷酸二氢钾5、七水合硫酸镁3、五水合硫酸铜0.25和无水氯化钙0.3。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菌株发酵漆酶活力在第6d即可达到268U/g干基,相比初始培养条件下菌株发酵的漆酶活力(169U/g干基)提升了58.6%,发酵时间较之前(8d)缩短了2d。(3)经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三个步骤,以T. trogii SYBC-LZ的发酵粗酶液中分离得到电泳纯的漆酶,命名为LAC Z。对LAC Z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探讨,发现LAC Z为典型的蓝色真菌漆酶,分子量约为65KDa,等电点为3.2,LAC Z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表明其为一种新型的毛栓菌漆酶。(4)将T. trogii SYBC-LZ的发酵粗漆酶运用于染料脱色,发现其对RBBR、RB4、AB129、AR1和RB5这五种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显著,添加1U活力的漆酶粗酶液反应30min后脱色率可分别达到85.2%、69.6%、45.6%、90.2%和65.4%。考察了漆酶粗酶液脱色法、纯化漆酶脱色法和全细胞培养脱色法对染料溶液的脱色,结果表明在脱色反应的实用性及经济性方面,漆酶粗酶液脱色法更具优势。此外,实验中发现在没有添加外源的小分子介体时,混合染料溶液中的蒽醌类染料能够扮演小分子介体的作用,协助漆酶催化非底物类型的偶氮染料的脱色,显著提升偶氮染料的脱色率。关键词:漆酶论文固态发酵论文纯化论文染料脱色论文毛栓菌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7

    第一章 绪论7-17

    1.1 染料7-11

    1.1.1 染料的介绍7-8

    1.1.2 染料废水的特点8-9

    1.1.3 染料废水的处理策略9-11

    1.2 白腐真菌及漆酶11-15

    1.2.1 漆酶介绍12-13

    1.2.2 漆酶-介系统统13-14

    1.2.3 漆酶对合成染料的脱色14-15

    1.3 论文的立题依据15

    1.4 论文的探讨内容15-17

    第二章 材料与策略17-25

    2.1 菌种来源17

    2.2 主要仪器17

    2.3 化学试剂与原材料17

    2.4 培养基17-18

    2.5 培养策略18

    2.6 菌株的鉴定18-19

    2.7 浅析策略19

    2.8 漆酶的分离纯化19-20

    2.9 电泳20

    2.10 漆酶的酶学性质20-21

    2.11 漆酶对合成染料的脱色探讨21-23

    2.12 染料及其降解产物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23

    2.13 数据浅析23-25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25-55

    3.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25-29

    3.1.1 初步分离和筛选25-26

    3.1.2 菌株 SYBC-LZ 的形态学特点26-27

    3.1.3 菌株 SYBC-LZ 的 rRNA 基因 ITS 区的序列测定及浅析27-28

    3.1.4 讨论28-29

    3.2 毛栓菌发酵产漆酶29-37

    3.2.1 在三种培养系统中毛栓菌发酵产漆酶情况29-31

    3.2.2 毛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优化31-37

    3.3 毛栓菌漆酶的分离和纯化及其酶学性质探讨37-45

    3.3.1 毛栓菌漆酶的分离和纯化38-40

    3.3.2 LAC Z 的酶学性质40-45

    3.4 LAC Z 在合成染料脱色中的运用45-55

    3.4.1 漆酶粗酶液对单一合成染料溶液的脱色45-47

    3.4.2 反应系统各参数对脱色的影响47-50

    3.4.3 粗酶液对染料脱色的优势50-51

    3.4.4 LAC Z 对混合染料溶液的脱色51-52

    3.4.5 讨论52-55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55-57

    4.1 主要结论55

    4.2 展望55-57

    致谢57-5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