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化学工程 >试议诱变一株产油粒毛盘菌菌株选育、油脂成分分离纯化与其抗氧化活性

试议诱变一株产油粒毛盘菌菌株选育、油脂成分分离纯化与其抗氧化活性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24404 浏览:1015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探讨选择一株粒毛盘菌Z12,通过菌种选育,筛选出一株高产油脂的突变株Z60-2,并探讨了突变菌株发酵条件,胞外油脂成分,油脂活性及亚油酸甲酯的纯化。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低能N+注入技术处理粒毛盘菌Z12的菌丝体,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遗传性稳定的高产油脂突变菌株Z60-2,其胞外油脂(LELZ60)产量3.5g/L。2、Z60-2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3.9%、酵母膏+(NH4)2SO4(1:1)0.4%、MgSO40.07%、pH6。在此条件下,接种Z60-2菌株,于5L发酵罐发酵,LELZ60产量达到3.7g/L。3、突变菌株Z60-2胞外油脂(LELZ60)含24.1%的饱和脂肪酸甲酯,71.4%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菌株Z12的胞外油脂(LELZ)提升了25.4%。4、LELZ60浓度在10mg/mL-60mg/mL区间内,其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LELZ60浓度在60mg/mL时,对·OH、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的螯合力达到最高,分别为94.32%、64.81%、82.7%。表明粒毛盘菌油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5、添加0.05%银杏叶总黄酮的油脂(LELZ60)在70℃烘箱中存放9.2d,其POV值达到16meq/kg,且对油脂的过氧化物抑制率达到最高(75.2%)。油脂在20℃时其货架期预测延长至294.4d。6、尿素包合法分离亚油酸甲酯最佳工艺条件为:3.0gLELZ60、6.6g尿素、16.5mL甲醇溶液,-5℃包合18h,在此条件下获得50.1%的亚油酸甲酯,利用硝酸银薄层层析法对该油脂进一步纯化,其纯度达到96.7%。关键词:粒毛盘菌论文诱变选育论文油脂论文抗氧化化活性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7

    致谢7-13

    第一章 绪论13-18

    1.1 油脂综述13-16

    1.1.1 国内外微生物油脂探讨的近况13

    1.1.2 微生物油脂合成途径13-14

    1.1.3 影响微生物油脂合成的因素14-15

    1.1.4 微生物油脂提取策略15

    1.1.5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策略15-16

    1.2 粒毛盘菌探讨概况16

    1.3 探讨的作用与内容16-18

    第二章 高产油脂菌株的诱变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胞外油脂成分浅析18-32

    2.1 引言18

    2.2 材料与策略18-19

    2.2.1 材料来源18

    2.2.2 培养基18

    2.2.3 实验仪器18-19

    2.2.4 试剂及药品19

    2.3 实验策略19-22

    2.3.1 菌株分离19-20

    2.3.2 菌体培养20

    2.3.3 菌株发酵20

    2.3.4 挥发性成分采样20

    2.3.5 GC-MS 浅析条件20

    2.3.6 菌体的培养和菌膜的制备20

    2.3.7 N~+注入20-21

    2.3.8 N~+注入对菌丝体存活率的影响21

    2.3.9 N~+注入对菌株突变率的影响21

    2.3.10 高产油脂菌株的初筛和复筛21

    2.3.11 遗传稳定性21

    2.3.12 油脂发酵条件优化21-22

    2.3.12.1 单因素实验21-22

    2.3.12.2 响应面实验设计与浅析22

    2.3.12.3 发酵策略22

    2.3.12.4 胞外油脂的提取,碘值的测定与 GC-MS 浅析22

    2.4 结果与讨论22-31

    2.4.1 粒毛盘菌挥发性成分22-23

    2.4.2 N~+注入量对菌丝体存活率的影响23-24

    2.4.3 N~+注入量对菌丝体突变率的影响24-25

    2.4.4 高产油脂突变株菌株的获得25-26

    2.4.5 粒毛盘菌油脂的组成26

    2.4.6 粒毛盘菌最佳发酵条件26-31

    2.4.6.1 碳源对粒毛盘菌 Z60-2 胞外油脂产量的影响26-27

    2.4.6.2 氮源对粒毛盘菌 Z60-2 胞外油脂产量的影响27-28

    2.4.6.3 起始 pH 对粒毛盘菌 Z60-2 胞外油脂产量的影响28

    2.4.6.4 金属离子对粒毛盘菌 Z60-2 胞外油脂产量的影响28-29

    2.4.6.5 实验设计与数据浅析29-31

    2.4.6.6 验证实验31

    2.5 实验小结31-32

    第三章 粒毛盘菌油脂的抗氧化活性及其货架期32-40

    3.1 引言32

    3.2 材料和策略32-33

    3.2.1 材料32

    3.2.1.1 菌株32

    3.2.1.2 培养基32

    3.2.2 实验仪器设备32

    3.2.3 试剂及药品32-33

    3.3 实验策略33-35

    3.3.1 油脂的提取:见第三章33

    3.3.2 生物活性的探讨33-35

    3.3.2.1 LELZ60 还原力测定33

    3.3.2.2 LELZ60 对·OH 的清除作用33-34

    3.3.2.3 LELZ60 对 DPPH·的清除作用34

    3.3.2.4 LELZ60 对 Fe2+的螯合能力34

    3.3.2.5 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与纯化[84]34

    3.3.2.6 标准曲线的绘制34

    3.3.2.7 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34

    3.3.2.8 银杏叶黄酮对 LELZ60 的抗氧化性能34-35

    3.3.2.9 油脂货架期寿命的预测35

    3.4 结果与讨论35-39

    3.4.1 LELZ60 还原力测定35-36

    3.4.2 LELZ60 对·OH 的清除能力36

    3.4.3 LELZ60 对 DPPH·的清除能力36-37

    3.4.4 LELZ60 对 Fe2+的螯合能力37

    3.4.5 银杏叶总黄酮对 LELZ60 的抗氧化作用37-38

    3.4.6 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总黄酮对 LELZ60 货架期的影响38-39

    3.5 实验小结39-40

    第四章 LELZ60 油脂中亚油酸甲酯的分离纯化40-47

    4.1 引言40

    4.2 材料和策略40-41

    4.2.1 材料40

    4.2.1.1 菌株40

    4.2.1.2 培养基40

    4.2.2 实验仪器设备40

    4.2.3 试剂及药品40-41

    4.3 实验策略41

    4.3.1 尿素包合法对 LELZ60 中亚油酸甲酯的纯化41

    4.3.2 正交实验设计与浅析41

    4.3.3 薄层层折法(TLC)对亚油酸甲酯的影响41

    4.3.4 GC 对亚油酸甲酯检测条件41

    4.4 结果与讨论41-45

    4.4.1 尿素用量对亚油酸甲酯酸分离效果的影响41-42

    4.4.2 溶剂用量对亚油酸甲酯酸分离效果的影响42

    4.4.3 包合温度对亚油酸甲酯分离效果的影响42-43

    4.4.4 包合时间对亚油酸甲酯分离效果的影响43-44

    4.4.5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浅析44-45

    4.4.6 正交实验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45

    4.4.7 薄层层析法纯化亚油酸甲酯45

    4.5 实验小结45-4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7-48

    5.1 结论47

    5.2 革新点47

    5.3 展望47-4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