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化妆专业 >对流行音乐歌星(期刊)乐评综述学年

对流行音乐歌星(期刊)乐评综述学年

收藏本文 2023-12-23 点赞:8633 浏览:331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对二十世纪以来,在中国流行音乐的歌星领域中,较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乐评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当代流行歌星乐评给予拙见。
关键词:乐评;邓丽君;崔健;周杰伦;罗大佑;综述
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30年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觑的音乐支流,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价。在流行音乐中对歌星及其作品的乐评文章甚多,以下对较具代表性的歌星及评论进行了收集。
对邓丽君的乐评: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聚焦点放在对港台流行音乐歌星邓丽君及其演唱的歌曲上,对“时代曲”——《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夜上海》等歌曲就展开了一番争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底蕴下,对这些歌曲的优劣各持不同观点,褒贬不一。在龚丽雅《有声有影的记忆——邓丽君去世六周年记感》(载《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9期))、宋立民《深情而温馨的艺术方式——邓丽君去世十周年记感》(载《戏剧文学》2005年05期)、彭英姿《邓丽君歌曲流行之成因探析》(载《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等文章中可见怀恋的成分居多。对于邓丽君演唱生涯的成功,也有不少文章进行了分析,如:汤礼春《抚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udooo.com

慰心灵的歌——忆邓丽君》(载《音乐生活》2009年01期)一文通过讲述七八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由衷的写出了对邓丽君的喜爱之情。龚丽雅《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重温邓丽君歌曲有感》(载《新闻爱好者》2010年12期)一文以对邓丽君和其艺术风格的怀念为主线,对邓丽君的艺术现象做以浅析,并从中找出一个歌唱艺术家应该走的路。
对崔健的乐评:“甜美柔和嗓音的邓丽君”时代后,随后便是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乐。崔健的《一无所有》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出了一声振聋的呐喊,在音乐批评理论界同样激起了千层浪。金兆钧《崔健与中国摇滚乐》(载《人民音乐》1989年04期)一文剖析了崔健的摇滚乐在中国的地位及价值,较正面的评价了崔健的摇滚乐。杨清《崔健歌词的社会文化内涵》(载《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一文正面的评价了崔健的摇滚乐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同时也引起了对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文化现象的深思和关注。周显波《矛盾与焦虑——歌词中的崔健与时代中的崔健》(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一文通过用文学的视角评析了崔健歌词中的思想,评价和解读了时代下的崔健。刘丽凡《告别一九八六——崔健歌词创作研究》(载《电影评介》2010年07期)文章中评述了崔健和崔健的歌词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这三篇文章都以正面的角度对崔健的歌词进行研究和评述。张琴;王杰泓《崔健:大众艺术中的“自由风格”》(载《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7期)、李卉《崔健与“西北风”研究》(载《黄河之声》2009年14期)两篇文章也都是正面的评价了崔健及其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崔健的出现点燃了“文化时代”的火苗。
对周杰伦的乐评: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欣赏角度和评价视野发上了变化,无论是评论界或娱乐报道,对周杰伦和他的唱法及歌词都甚感兴趣。其中以对他歌曲中歌词的研究评述和对歌星及作品的文化视角的评论居多。评论歌曲、歌词的文章有:顾晓红《周杰伦歌词中的文化符号》(载《电影评介》2008年05期)一文从文学的角度对周杰伦的歌词进行了具有文学价值的好评,评述其歌词内容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传达出了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味。庞兴华:贾力娜《原内地流行音乐创作之我见一从歌曲《青花瓷》说开去》(载广播歌选
2008年06期)、赵澜涛《日月潭水洗青瓷——浅析周杰伦歌词对古典诗歌的传承》(载《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05期)、乔金果《爱在月光下完美——解读周杰伦爱情歌曲中的悲剧美》(载《美与时代》(下)2010年07期)几篇文章也对周杰伦歌曲中的歌词与文化的联系进行了正面评价。蔡文萍《浅谈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教育意义》(载《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一文称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是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既有民乐配器与传统文学语言编织的审美意境,也能体现民族精神,从大众音乐文化教育的角度上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值得借鉴与思考的。此外,评论周杰伦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还有周远宏《从周杰伦现象出发看中国后现代艺术的传统态度》(载《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年12期)、崔璨《传统与时尚的流变、创新与整合——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周杰伦音乐》(载《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4期)、王永慧《在传统文化中构筑流行音乐——周杰伦“中国风”歌曲解读》(载《音乐探索》2010年01期)、王笑楠《论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怀旧情结》(载《中州学刊》2008年03期)。对周杰伦的形象和唱歌的风格,正面评价的有一篇,黄小燕《周杰伦》(载《世界知识》2009年18期)文章对周杰伦扎实的音乐功底、“够酷”的个性和曲风、浓浓的“中国风”以及出色的团队和商业营销进行了阐述,也解释了“周杰伦现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面评论文章,汤礼春《听不明白的周杰伦》(载《音乐生活》2009年12期)一文中对周杰伦的形象和唱歌的风格进行了批评。
对罗大佑的乐评:被誉为“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评价文章收集了一篇,张杨;王远舟《论罗大佑歌词中的乡愁情结》(载《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文章从罗大佑整个创作背景对其歌词创作中的乡愁情结进行了研究和评论。
以上收集和整理的歌星(期刊)乐评有待补充和完善,在此过程中也发现和思考着一些问题,流行音乐人被大众所接受,无论是读书的孩童、力壮的青年,甚是年长的叔父,面对流行的音乐和受欢迎的歌星都知晓和关注,对其的评论如能用不同文化阶层、文化背景、文化底蕴相结合的评论视角,也许更能体现大众化,更能被大众所接受,我们应该把源于生活的流行音乐人及其歌曲定向化,风格化,全面化。期盼明天的流行音乐理论乐评队伍更强大。
参考文献:
①《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金兆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②《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雷美琴.人民音乐2009年12期.
③《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怀旧现象分析》王瑾.青年研究2006年第9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