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分析 >有关于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和实践作用

有关于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和实践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7930 浏览:250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运转机制的特殊性要求建立“全球化经济学”。这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深刻改革了世界经济的运转机制与结构特征,使以生产分工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为纽带的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而提出了全球化经济学的理论主题。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分析策略,启迪着发展政策选择的原理,启迪着发展战略的推进方向,也启迪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比较与全球化经济学最直接相关的国际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愈发凸显建立全球化经济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实践作用。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经济学 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 新兴经济体
作者 张幼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与实践作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长、研究员。
对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新现实的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已经使世界经济形成为一个“全球化经济”。这是一个既不同于国民经济,又不同于以往世界经济的新的经济系统。因此,对全球化经济的认识需要以其形成与发展的最基本现象为逻辑起点,全面研究其不同于以往世界经济的运转机制,并在对现实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探索其当代主题未来趋势。我们需要全球化经济学的系统理论以揭示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转规律,为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全球化经济形成的核心机制
与全球化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与许多社会科学新学科一样,全球化经济学的形成不在于研究者的思想火花、视角差别、策略不同或理论偏好,而在于经济社会现实变化发展的需要。全球化经济学的产生在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大发展深刻转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转机制,因而作为国际直接投资本质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全球化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起源于国际贸易的世界经济不断向具有更广泛深刻国际经济联系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替代着国际贸易,而且创造着国际贸易,以其所构建的生产一体化使各国经济形成了更紧密的联系,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了更高级的阶段。
国际直接投资核心并非货币的国际转移,而是以资本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则是当代世界经济即全球化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影响和决定当代世界经济运转机制的微观基础,因而是研究当代世界经济的逻辑起点。
国际直接投资(这里指绿地投资)是在跨国公司主导下母国生产要素向东道国流动,并通过这种流动与东道国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过程。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为例(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有所不同),母国流出的生产要素包括货币资本、技术、品牌、专利、经营管理策略、营销网络、高端人才等,东道国进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等。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品的国际贸易有着本质作用上的区别。传统作用上的国际贸易是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在生产分工与产品交换中各国经济的运转过程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各自运用本国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各国的生产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由本国的历史与现实条件所决定,国际贸易的作用在于扩大分工创造生产力,从而影响各国经济规模与结构。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合作,要素流动使各国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东道国组合起来,这就意味着各国经济从生产的起点上相互融合,跨国公司投资的新企业是母国与东道国共同构造的一个新的经济细胞,是母国与东道国经济优势的结合,从全部生产要素的来源上已经无法绝对地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企业,而只能说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国际直接投资使贸易形式下,“生产的国际分工”转变为以投资为形式的“要素的国际合作”,不论产品最终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国际化的,既不再是跨国公司母国的,也不再是东道国的。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转变了生产的国家性质,而且转变了国际贸易流量与流向,是世界经济运转机制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投资跨国化从而生产一体化的作用超越了贸易自由化,是形成全球化经济更深刻的理由。
国际直接投资创造了跨国化的、一体化的生产,使传统的国际分工概念不再适用。一方面,分工这一概念中的“工”仅仅体现了劳动力一种要素;另一方面“分”也没有确切反映多种生产要素的国际组合,而这正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点。把国际直接投资与要素流动称为“要素分工”,在对各国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优势的认识上是有作用的,但在“分工”这一提法上仍然存在缺陷。国际直接投资下的世界经济是“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即各国的生产要素经过国际流动实现组合,形成生产过程的合作。不同类型的国家创造和提供不同生产要素是这种合作的基础,也是生产地国际配置的成因和全球化经济运转的核心。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理论研究要深刻揭示全球化经济的特点、规律与影响,就需要深入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特点、规律与影响出发研究全球化经济是实现世界经济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从而是全球化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世界经济规律的历史性变化
与全球化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社会科学新学科形成的基础在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全球化经济学形成的条件在于世界经济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决定了全球化经济与以往世界经济或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区别,形成了全球化经济学特有的理论主题。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从微观层面上转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转基础,从而深刻转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转机制与结构特征,使以生产分工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为纽带的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形成了当代全球化经济的新的运转机制,从而提出了全球化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1.国际贸易的内涵发生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贸易量迅速上升,其理由包括各国贸易障碍的降低和消除,各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要素流动对贸易的创造作用。就国际投资本身的目的而言,其可能是因为投资国企业为跨越贸易障碍、降低运输成本进入东道国市场,有替代贸易的作用。然而,国际直接投资更多产生的则是贸易创造的效应。一方面,要素流入使东道国闲置生产要素投入使用,推动了经济增长,从而扩大了贸易规模;另一方面,要素流动动往往是因为跨国公司寻求更低生产成本或更合理生产布局,乃至把东道国纳入全球生产销售系统,其中包括构建价值链国际分工从而形成了产品内贸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证明,要素流动的贸易创造效应大大超越了贸易替代效应。在贸易结构上,要素流动使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获得了稀缺的高级生产要素,成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国,转变了按其要素禀赋只能生产出口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结构,提高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价值链分工性质的直接投资还形成了加工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使此前以一般贸易为主体的贸易结构大大拓展。

2.国际分工收益分配的决定原理变化

长期以来国际分工与贸易下的收益分配是世界经济理论分析中的难题。经济学家特别是发展经济学家总试图证明发展中国家在分工与贸易中的相对不利性,主要依据是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和国际市场的不等价交换机制。这些分析也涉及到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异,并认为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国际收益分配不平等的主要理由。但是,在国际市场不存在垄断或不等价交换情况下,这些证明又是乏力的,结构水平差异导致收益差异的根本理由,在于国际市场上相对于需求供给水平的差异。用产品市场机制的分析更无法说明国际直接投资下的收益分配。
事实上,全球化经济要素合作条件下的国际收益分配正是由要素收益规律所决定的:要素的稀缺性决定要素、要素收益;决定国际收益分配的是要素市场而不再是产品市场。发达国家更多拥有高级稀缺要素,发展中国家更多拥有低级非稀缺要素,这一基本格局决定了前者必定获得更高收益,而后者收益则相对较低,这就是全球化经济中的国际分配规律。
要素相对稀缺性差异决定的分配规律,同样也可以说明传统国际贸易中的收益分配:高级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收益率,必定高于低级非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因为前者导致较低的供给而后者导致较高的供给。在稀缺要素决定高收益率的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强烈的发展需求,注重以政策激励引进外资即高级要素流入,更增强了国民收入向跨国公司的转移或税收收入的减少。事实上,用“分配”一词来表述国际投资中各国的收益差异并不合适,因为要素的稀缺性决定要素即收益,并不存在一个决定分配比的第三种非市场力量;国际投资往往会增加总产出会使两类国家都提高收益,而不是一种基于定值的分配过程。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的国家作用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国在一年内新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体现了一国的经济规模,也往往被看作财富增长的标志。然而,在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条件下以地理(国家、地区)为基础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中“国家”或“国民”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地区)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如果以要素收入为基础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发现,其中一部分是流入要素的收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部分的比重日益提高。特别是对于开放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流入的是高级生产要素,其相对收入更高,从而不属于本国要素所有者的这部分比重更高。
从地理作用上看国家的经济规模确实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上,但是,从本国国民即本国要素所有者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新增收益与财富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与实践作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的真实表现,不能反映国民福利的提高。事实上由于新兴经济体流入的是高级要素,收益率更高,再加上政策激励因素,本国国民实际财富的增加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更大。新兴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往往掩盖这一点,使人们忽略劳动者的低收益率,忽略土地、资源与环境的成本。相反,发达国家投资国却因为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境外,其收益未计入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使人们低估其实际财富的更快增长,即使跨国公司利润再投资或一时未汇回也是如此,事实上增强了其未来财富获得的能力。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进行的国际比较,严重扭曲了两类国家国民的实际富裕水平:要素净流出国被低估,要素净流入国被高估。

4.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变化

在一般经济分析中,一国的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顺差规模等常常被作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标志。但是,由于要素流动,与出口相关的这些指标已经不再是国家竞争力的准确体现,甚至还可能给出错误的信号。在国际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最终产品生产国往往处于分工的低端,但却是该产品的出口国,并因为其加工成本低而以其优势显示出竞争力。同时,传统产业大量向劳动力、资源与环境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流动,迅速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出口规模,其成本优势也转化为竞争力。
然而,价值链分工中处于高端的发达国家才是核心技术与品牌的拥有者,是产品价值构成的主体。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国家不论生产什么高级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实际上都只是间接地在出口劳动力。在新兴产业崛起和现代怎么写作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传统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被主导地位。当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规模等被视作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时,要素净流入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被夸大了。新兴经济体真正的竞争力仍限于劳动力、资源与环境成本,这些低成本构成了要素流入的引力,然而其低收益与负外部性却是被忽略的。相反,发达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虽然因产业转移而表面上下降,事实上高级要素却仍然是其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并不断地创造着更高的收益。

5.国家核心能力的内容变化

主要国际组织如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管理学院在国家竞争力排名的分析中,广泛涉及了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市场制度与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作为国家竞争优势或核心能力,是科学合理的和全面的。然而从当代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特征看,生产要素流入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的关键在于推动要素的大量流入。因此要素的集聚能力成为全球化经济中国家的一种核心能力。正是这一能力,使这些国家弥补了高级生产要素短缺的发展瓶颈,实现了各种稀缺要素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发展条件。
构成这种要素集聚能力的是国内体制的优化、市场机制的形成、政府怎么写作的效率、低端非流动性要素的低价以及产业配套能力等“经济要素”的构建,同时还包括开放战略的规划实施、对外资外贸的政策激励、市场准入的不断扩大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市场规范的实行等“全球化经济要素”的构建。要素集聚能力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承认。然而,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于其拥有另一种核心能力,即高级生产要素的生长发育机制。发达的市场机制、成熟的企业制度、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庞大的人才队伍,使技术、专利、品牌和管理等各种高级生产要素不断自我生长,并在国际要素合作中得到更高的收益。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与实践作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与实践作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