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基于可雇佣能力培养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

基于可雇佣能力培养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5849 浏览:181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img src="www.udooo.com/UploadFiles/2014-02/2/20142140381521461.jpg" alt="基于可雇佣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研究" />摘 要: 近年来,可雇佣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不仅是就业的需要,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英语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对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使用这门工具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继续教育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可雇佣性的解读,大学英语课程及教育目前状况,把可雇佣性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
关键词: 可雇佣能力 大学英语 课程及教学
引言
可雇佣能力培养近年来成为大学生就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理由在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的可雇佣能力与雇主的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有学者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理由不是扩招,而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即可雇佣性欠缺。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英语水平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无论是外资企业或是国企民企,对英语水平有要求的雇主绝非少数。基于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性和重要性,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就十分重要。

一、可雇佣性及其构成解读

20世纪90年始,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学者开始将可雇佣性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就业理由的研究。英国学者奈特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人品质(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其他个人特性),各种技能(包括如沟通等具体技能和解决理由等一般技能)和学科理解(主要指开发、分析、探索和挑战知识体系,是知识和技能的交互理解)的有机结合;英国可雇佣性研究专家哈维认为可雇佣性就是个人的潜能,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他将学习能力看做是可雇佣性的一项重要能力发展指标。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实质上就是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希拉吉和波拉德对可雇佣性的内涵进一步作了拓展。他们认为,可雇佣性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可雇佣性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资本,运用和调度这些资本的策略,对雇主表现拥有资本的策略,个人环境和他们找寻工作的劳动力市场的联系。
综上所述,大学在校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不仅包含与获得工作相关和为工作进行准备的因素,还包括应对职业环境变化所需要的通用性技能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这也是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提高学生可雇佣性合作组负责人约克所理解的大学生个体的可雇佣性,即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品质。

二、我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目前状况及不足

基于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这门课程的教学及内容设置对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河北省几所高校的调查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不少理由亟待解决。
1.课程设置单

一、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就业需求。

除了一般用途英语,大部分高校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英语必修或选修课。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既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又不利于学生把英语与专业相结合,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目前的课程体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当一部分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却无法与自己的专业对接,导致就业时英语用不上或是缺乏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

2.教学重心与实际需求偏离,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我省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选材还是教学内容都以传统的专共英语为主,虽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但重心都是生活用语,基本没有涉及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应用性语言,语言的实用性没有得到体现。由于教学时间和班容量的限制,教学的重心也是以精读课文为主,辅以适当的听说练习,不能很好地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非常普遍。教、学、用的脱节使毕业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

3.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体,耗时低效。

尽管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一直强调教学模式要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是由于现阶段班级容量过大和教学任务的约束,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听课,很少有机会真正体验和实践语言,课堂互动效果差。学生传统的听课思维和学习习惯也限制了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激发,教学效果费时又低效。

4.应试教学倾向严重。

据省内部分高校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学习动机调查,80%以上的大学英语者学习的主要目标即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基于可雇佣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不少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是拿着单词书或习题集忙着背单词和做题。也有不少教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以过级率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尽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改革多次,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只要四、六级成绩在就业市场上有需求,应试教育就难以避开。

三、把可雇佣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

1.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的设计方式。

有研究表明,“当可雇佣性整合入课程时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并且“通过将可雇佣性技能嵌入课程将会给予这些技术与知识同样的地位,促使教师传授”。实际上这也强调了若要提高可雇佣性学习和学习迁移的可能性,则在实际学习和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项目设计是将可雇佣性技能的各方面整合到课程的教学中。
课程设计需要由课程专家、大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等代表构成课程审议群体,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研究者、学习者、实施者、管理者、使用者的利益,而且兼顾了大学、政策、市场、社会诸方面的各种诉求,最能反映出大学生真正需要的可雇佣性。

2.将可雇佣性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

不论是可雇佣性理念还是可雇佣性技能最终都要通过教学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英国可雇佣性教育研究组的研究,培养可雇佣性的教学法包括:(1)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有丰富资源的情境下学习;(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3)提供认知脚手架以帮助学生做到目前他们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做到的事情,然后随着他们能力的发展,逐渐移去脚手架。(4)促使学生发展元认知。可见,可雇佣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传递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学习策略、学习情境和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以启发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策略,以提高可雇佣技能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各高校可选择经典理论教材与实用性强的教材相结合,选择以提高学生可雇佣性为目标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就业最大程度地无缝对接。

3.将可雇佣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的设想。

(1)做好需求分析。
就可雇佣性而言,不存在一种通行的适合所有院校的模式。高校的不同层次决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方向、涉猎领域、对英语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从业者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频率不高,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和培养英语自学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语言基础;有的从业者需要使用英语作为工具,或交际或研究或查阅英文资料。因此,各高校的语言教学研究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制定好适合本校学生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校需摒弃千篇一律的大学英语课程,构建适合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例如,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分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EGP)和大学专业英语课程(ESP),即“1+1”课程体系。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第一年为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第二年为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第三年和第四年可以考虑增加选修课为高层次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基础英语以基本的语言知识、文化、经济、教育、社会等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侧重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课以专业特色为基点,融合各个学院的专业资源和学生需求,可细分为“国际经贸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等课程,由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目的是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未来就业能学有所用。
(3)倡导“重能力培养、重实践”的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教学过程和策略上,应倡导启发、合作、互动、自主学习等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深思、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国外教育专家的研究发现,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可雇佣性。另外,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和实践机会,考虑学生自身需求和未来职业需求,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语言教学真实化。例如,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如何接团、安排食宿、景点讲解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可以通过实际任务的各个环节模拟训练,使学生体验到语言能为我所用的成就感,体会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
(4)注重第二课堂的开发和利用。
长期以来,人们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都把眼光投向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忽视第二课堂——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事实上,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基于可雇佣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决定了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可雇佣能力方面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应该与实践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寻英语的乐趣和价值。实践教学包括举行各种形式的英语演讲、辩论、英语竞赛、英美文化沙龙、专题讲座、英语角、外教示范课等,也可以利用网络上提供的公开课等引导学生利用公共资源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第二课堂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个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可雇佣能力提升必需的。
结语
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的衡量标准也由学历变成离校生的可雇佣性,这种转变要求各高校的培养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可雇佣性培养这一研究在我国还不多见,还需要未来广大的外语教育者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郑东辉.可雇佣性导向的大学课程设计方式探讨.全球教育展望,2012(5).
[2]徐继宁,张素珍,李君平.可雇佣能力培养与地方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济宁学院学报,2010(6).
[3]李锋.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5).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2013-10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