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谈谈核心竞争力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

谈谈核心竞争力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4441 浏览:119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我国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体中,以第三行业所作的贡献最大。物流管理属于第三产业,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成为被受关注的行业之一。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必修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以增强物流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点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形势下人才需求。
【关键词】物流管理;核心竞争力;应用
物流具有高速、便捷的怎么写作特点,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壮大。物流企业具有信息化、综合化、连锁化的特征,因而用人需求也表现出专业型与复合型并重的特点。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既要结合自身特点,又要迎合新形势的变化,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的核心技术中演变而来,它最早出现在《哈佛商业评论》周刊上的《公司核心竞争力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由哈默和普拉哈莱德共同提出。该文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集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组织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无形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提出弥补了欧美管理学界对于该领域的探索空白,并以其科学性、可靠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高校为扩大影响力、增加生源、提高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必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在其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各种文化内涵的积淀,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高职高专的核心竞争力归纳为立足于自身条件,内涵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种思想、理论、价值观,它能够对物流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主动、优势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建设

(一)建立起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竞争力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必须以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高中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良好物流管理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安排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根本的确立方向,课程内容的选定要以适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技能都能够得到培养与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设计要遵循“活模块,宽基础”的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管理类专业,虽然是一门专业却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统计等多门学科专业,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活模块,宽基础”的集群式课程模块设计,以满足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该专业的需求。所谓的活模块是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要,为职业群设计理论知识单元和技能训练单元,要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程的组织,要以人才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宽基础是该专业所涉及到的课程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或单一职业的,它是针对于所要相关职业群体所需要的多种知识和技能,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为着眼点,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物流管理专业强调全面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际的转岗适应能力相结合,做到理论知识加技能训练加岗位任务执行能力全面发展。在这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设计及实际应用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其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够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训练,从而在真正作用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打造出一批优异的学子,形成一股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非常受重视却仍然存在着师资队伍不足、力量单薄的理由,因而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物流管理教学工作的重点。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将目标定位于打造一批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进而满足学生对于该专业的需求。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教师创造出宽松、良好的学术氛围,以更好的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推行与专职相结合的教师管理机制,以灵活多变的教师管理制度满足教师日常教学任务对于时间的分配。

(四)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内外训练模式

核心竞争力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作用,从而让该专业的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优秀人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基础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物流管理操作中,以实践印证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丰富和提升理论知识。
(1)校内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是出于学校发展需要,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式,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构成要素之一。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教学资源,开展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并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校内实训室模式的发展与应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安排学生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以进行学科或课程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的实训目的。
(2)校外实训模式
开展校外实训是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练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理性认知,获得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技能。通常校外实训基地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的“产学研”重要研究与应用场地,对于高中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产学研”计划教学中开展校外实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现代化的高端管理人才,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因而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对于企业而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另一方面,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物流行业的工作性质及特点而开展的校外实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顺利完成由理论理由到方案设再到实际应用的教学任务。
结语
总之,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渐形成,各种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应对于激烈竞争环境的高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本专业的建设,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该专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志平,范珍,莫仁边. 构建A:物流管理专业四维人才培养体系 [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5)
[2]潘文军.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罗勇,芦娟.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4] 钟志.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