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师 >谈述“三本”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教学

谈述“三本”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教学

收藏本文 2023-12-27 点赞:21637 浏览:956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并接受。“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缺乏与学生相适应的教材。针对“三本”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开设的统计学课程,需从教材的选择、课程体系、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三本”院校 统计学 教学深思
[]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41-02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1]1998年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统计学列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又将统计学列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之一。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势在必行。

一、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并接受。正如统计学家C.R.Rao所说“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媒介科学”。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都用到统计策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统计数据或一些统计研究成果。著名统计学家H.G.Wells认为,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校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讲,统计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统计学是研究数据分析的策略论学科,包括很多具体的统计分析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定量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定量思维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统计学是基于现实理由的需要,根据实际观测到的数据,运用各种统计分析策略,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和解释,统计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1]

二、“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

笔者发现所在地区“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理由。

(一)缺乏与学生相适应的教材

三本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缺少专门针对三本院校的教材,很多三本院校选择使用一本或二本院校的教材,从而出现要求过高而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或有些教师删减内容过多而不能保证基本要求的理由。由于学生的素质与教材要求不符,这样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难。另外,目前国内统计学教材大多侧重基础理论介绍和公式推导,从应用层面上讲,是一种本末倒置,大大降低了统计学的实用性,对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和策略非常不利。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运用较多的方式是多媒体教学,该策略能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生动性,但因其存在教学节奏快,屏幕阅读易引起视觉疲劳等理由,[2]影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

三本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只重视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各种策略的实际应用,结果是学生学了不少统计策略,却不知道该怎么用,不熟悉数据如何处理,不理解计算的结果,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理由,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四)课“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程考核方式死板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存在的理由,主要是考试未能体现出课程性质。长期以来统计学考试一直采取笔试成绩占总成绩70%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教与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教学质量,但这种策略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能体现统计学应用性强的特点,而且在全面测试学生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上存在着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动力。
此外,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一些学校基于办学成本考虑,设置教学班级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的初步深思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虽然统计学课程的教材众多,但目前直接针对“三本”院校开发和编写的统计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上没有。现有统计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即详细介绍统计学基本原理知识、统计分析策略,以数学推导和手工计算为主;另一类则侧重于应用统计学,即简单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各种统计分析策略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和分析结果的解释,涉及计算的部分借助excel/spss统计分析软件完成。由于三本学生本身数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大量地介绍理论知识和统计公式,会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往往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完全放弃。鉴于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三本学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选用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教授编著的《统计学》(第四版)作为教材。该教材以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解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策略为主线,以数据分析为核心,内容涵盖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解释的一般原理和策略,强调利用excel/spss实现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分析。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开设相应的实践项目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统计思想及策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理由的能力。比如,在介绍统计数据的来源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采取各种数据收集策略收集数据,体验各种数据收集策略等。比如,在课程内容进行到检测设检验时,可以针对现阶段所学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比如,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一项调查,要求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展示,具体包括生成频数分布表、交叉频数分布表、饼图、条形图等;还可以要求学生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具体包括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和检测设检验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的计算,如果让学生进行手工计算,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并且手工计算也脱离了现代统计策略的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教学侧重于从实际理由出发,引出相关统计学概念,介绍统计策略的基本原理、思路、使用前提和主要用途,并通过案例分析讲明如何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而具体的计算部分则由excel/spss软件完成。比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手工计算量非常大,如果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对实际理由进行分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使用前提、基本原理、思想、用途及如何解释软件输出结果,大量的计算工作则由计算机完成。这样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统计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单一的笔试考试只重视书面考查,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理由的兴趣。因此,统计学考核方式应多样化。笔者将其分为3个部分:(1)平时成绩部分,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实验成绩部分,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的上机操作和案例分析评定成绩,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统计能力。(3)笔试成绩部分,占总成绩的60%。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笔试的形式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统计学的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国内各高校对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停息过,随着三本院校的出现,三本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理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参 考 文 献 ]
[1] 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2012(2):3-6.
[2] 孙玉环.谈多媒体辅助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2(3):17-1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