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重庆市次级区域经济中心选择评价学年

重庆市次级区域经济中心选择评价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24017 浏览:1079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实际上就是地理或经济意义上的次级增长极,对现有次级区域经济中心进行评价,是适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基础研究出发,创新性地采用断裂点模型修正后的正辐射效应指数,对重庆市现有的六大区域性经济中心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出长寿已经替代江津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并就如何选择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次级区域经济中心 综合实力 正辐射效应指数
引言及文献综述
2006年年底,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07年开始重点建设江津、万州、涪凌、黔江、合川、永川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将这六大城市打造为重庆市的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形成以主城为中心、六大区域经济中心为依托的水滴外溢式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重庆市已选择的这六大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是否实至名归,非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是否已经实现超越发展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这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
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实际上就是地理或经济意义上的次级增长极,国外关于次级增长极的理论研究相对丰富,主要有:佩鲁(F Perrous,1955)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ar,1993)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戈特曼(Jean Gottmann,1956)提出的城市经济圈理论、普雷维什(Raúl Prebisch,1962)的“中心-”理论等;而国内主要有通过借鉴“增长极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中心城市论、城市群理论和经济增长点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为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关于选择和评价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国外由于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很少关于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实证研究。国内关于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实证研究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出现,主要有邓清华(2006)、陈敦(2004)、李锦章(2003)等对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形成机制等的研究;郑治伟(2010)和曹佳(2007)等人提出量化指标和方法进行选择评价的研究,其中,郑治伟、孟卫东通过选择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运用计量模型计算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综合得分,排名来选出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曹佳则通过选取空间结构、城市人口和GDP作为指标,采用引力模型来确定区域次级经济中心,国内更多的是关于省级或是更大区域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研究。国内选择和评价区域经济中心的方法及指标选取如表1所示。
重庆次级区域经济中心评价
根据以上对次级区域经济中心选择与评价方法的综述,本文对重庆市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评价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构建各个备选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各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二是将综合实力指数引入断裂点模型,而后计算得到代表各备选城市辐射力大小的正辐射效应指数,从而对重庆市现有的六大区域经济中心进行评价研究。

(一)备选城市综合实力对比

1.构建指标体系。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1992)、代学珍(1999)、符小洪(2002)、叶依广(2004)、曹佳(2007)等人对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挑选出代表备选城市综合实力的15项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发展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怎么写作能力三大类,如表2所示。
2.计算综合实力。本文以重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主城区作为重庆市第一经济增长极,不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同时,要作为重庆市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其城市人口规模不能少于30万,因此万盛区、双桥区和城口县也不作为备选城市。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只有28个。
为确保标准化后和最后计算的城市综合实力值不出现负值,本文采用以100为最大值的正规化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备选区域的综合实力,如表3所示。

(二)正辐射效应指数

本文通过计算备选城市对其强吸引区域城市的正辐射效应指数,来确定省域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检测设省域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是均质的,即区域均质化检测设,城市的经济中心和地理中心是合一的,因此可将城市综合实力代入康弗斯断裂点模型(公式1)中,再利用公式(2)得到正辐射效应指数。
(1)
(2)
公式(2)中,Dr为断裂点到备选城市r的距离,Drp为r、p两个备选城市间的距离;A表示备选城市r对p的强辐射指数。若A>0.5,表示备选城市r对备选城市p存在正辐射效应,即断裂点离城市r的距离大于离城市p的距离;若A=0.5,表示备选城市r对备选城市p辐射效应相当;若A<0.5,表示备选城市r对备选城市p存在负辐射效应。
省域次级区域经济中心评价标准:先看备选城市对其相邻城市(即备选城市的强吸引区域所在城市)的正辐射效应指数个数,个数越多,辐射范围越广。若正辐射效应指数个数相同时则比较其取值,取值大的更具备成为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能力,如表4所示。

(三)评价分析

从表4可以明显地看出,依据重庆市经济发展“一圈两翼”的区域特征和本文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选择标准,在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中,万州和黔江毫无疑问地成为这两大区域的发展中心,在“1小时经济圈”中,除主城外的区域经济中心则是永川、涪陵、长寿和合川。因此,经过研究发现:重庆市实际意义上的六大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应分别是万州、黔江、永川、涪陵、长寿、合川。这与重庆市政府在2006年年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六大区域性中心有稍许不同。
本文研究发现,重庆市政府2007年开始建设的六大区域经济中心中,江津已不适合做区域经济中心,长寿已经超越江津发展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其他五大区域经济中心确实实至名归。
究其背后的原因,近年来随着重庆市主城区经济“外溢效应”的迅速蔓延和城市交通(绕城高速、三环高速等)的建设,江津区由于距离主城太近已经逐步融入主城,对周边区县发挥的经济辐射效用逐渐减弱,难以承担起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重任。而长寿区近几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周边区县的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陡增,其在区域范围内所起到的区域集聚和辐射作用已超越江津,这与重庆市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也是符合的。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