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健康教育 >试议语言意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

试议语言意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5001 浏览:149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英语翻译是对所学英语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相对薄弱环节。学生在翻译部分的失误可归因于他们对目标语缺乏相应的语言意识,本文阐述了培养语言意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语言意识的相关理论就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和大学生英语翻译水平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言意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翻译失误
英语翻译是听、说、读、写、译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但是,学生翻译水平难以得到提高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学生人数多、课时量有限,翻译并不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分配给翻译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批改时工作量大、耗时多,时间精力有限时往往就只给个分数,评讲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法错误上,没有在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充实文章内容和完善文章结构方面下工夫,长此以往,翻译教学极易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翻译水平。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的翻译无论是从语法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其英语学生的译文都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学生的译文谋篇布局能力,整篇文章缺少应有的衔接手段,前后照应欠缺,内容贫乏、空洞,表达意思含混模糊,对一个意思不停地重复,缺乏让人信服的论证,语法错误较多,词汇量有限,选用句型单一,在翻译的过程中受母语的影响,倾向于使用汉语式的英语。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意识”的相关理论调整翻译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获取更多正确的语言输入,从而加强其课外自主翻译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一、语言意识的理论背景及研究状况

“语言意识”(1anguage awareness)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英国语言教育界掀起的“语言意识运动”(1anguage awareness movement)。该运动起因于英国母语和外语教学领域存在的种种令人沮丧的问题。Gardner(1968)的调查表明:四分之一的毕业生仍处于“功能性文盲”状态。面对这种局面,针对当时盛行的交际教学法忽视共至完全放弃语言形式(语言知识)教学的状况,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从小学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学)以缩短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提高语言学习质量。Hawkins在1984年出版的《语言意识导论》一书中提到,学习者需要接触不同语言学习的课程如母语、外语、拉丁语,刚接触一种新语言时都存在一些障碍,语言意识这一概念可以为学生跨越这些障碍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Hawkins坚信将母语的语言意识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纳入课程设置很有必要,且可以在母语学习与英语学习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他认为如果母语的语言意识得到足够的培养和发展,英语学习就会得到有效促进。这一检测设通过一些学者(William,1991)的研究得到进一步证实,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Hawkins的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英国,很多纲领性报告都倡导对语言进行外显式教学。提高语言意识的思想很快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师资培训、语言教学及方法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国内庞继贤(1996)以英语中主、被动语态的教学展示并分析了语言意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王琦(2004)认识到教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包括语音、语法等语言规律,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访谈对甘肃各地80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意识水平及教学观念进行了调查,就教师语言意识水平偏低的现状提出加强和提高英语教师语言意识水平的重要性及措施。石兴玲(2006)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意识的必要性,同时就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提出了一些方法。可见,国内学者们也逐渐认识到提高学生语言意识的重要性,并开展大量的研究。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语言意识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必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起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语言意识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实施者与参与者的内在必然联系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中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不难看出,语言意识理论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是十分契合的。首先,大纲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有英语教学理论做指导。语言意识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宏观上有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其次,大学英语主要内容中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关注也正是语言意识教学模式的重点之一。最后,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需要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语言意识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极强的兼容并包性,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及教材中的翻译设计,简单进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行翻译技巧和方法的介绍,很少涉及翻译理论,更谈不上对其系统的介绍。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帮助学生简单翻译课文中的难句,利用课文所学单词或短语进行句子翻译练习及完成课后的句子翻译练习,重点仍然在单词、短语和句型上面。由于班级人数限制,课堂活动难以操作,学生在翻译教学当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翻译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训练,无法给予学生系统的翻译指导。理解是翻译过程当中的首要环节,理解错了或理解出现了偏差,势必导致译文的出入。因此,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表达是理解的结果,即译者在译语中要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在翻译时往往缺少对原文进行深层的分析,或从一词多义中随便取其一义,或对其语法结构不进行逻辑上的分析而随意构建译语文本而导致表达失去了可靠的保障。此外,在表达上往往不能到位,致使译文译痕累累。究其深层原因,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在语言意识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意识都应该得到提高。

(一)大学英语教师语言意识的完善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努力培养自身的语言意识,并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意识。在此前提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贫乏的教师只会按照教科书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把学科知识表征为一系列静态的事实,而且对自己欠缺的知识往往采用回避的教学策略,避免学生提问,不能和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意义的对话;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不再严格套用教科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其他有效的组织安排,用恰当适宜的多样化表征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为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做好准备。其次,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和学是语言学习的共同体,教学过程就是学科知识经过教师有意识传递使学生接受的过程,传递过程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的质量,所以教师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学科知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传递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必须是一名有效的交流者,能将学科知识以最优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其最大限度地达到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语言交际能力的薄弱会带来教师语言意识上的困难,因为教师语言的流利和正确直接决定学生的输入质量。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提高课堂输入的效率,促进翻译教学。最后,提高教学方法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专门训练学生的英语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改为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收集资料,自觉地吸取中西方文化的营养,从而全方位地实施双向互动,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运用教学并重。总之,教师语言意识的提高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动力源泉。

(二)学生语言意识培养与提高

1.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以词汇为基础树立学生英语语言意识。

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只会认词,不会辨词或者辨词只停留在语法层面上的区别,而不会进行词义的合理延伸和词性的灵活转化,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在具体的语境运用中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换言之,学生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和引导,因而不具备语言意识,导致他们“学”而不能“致用”,“触类”却不能“旁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以词汇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这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感觉到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英语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片断或句子的材料或录音,所给出的语境应尽量与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听、读和理解。这样既可以培养语言意识,又会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把握词、句的目的,有效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大语言实践量,巩固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

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该语言,还必须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下意识的习惯建立起来。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就是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良好英语素质的形成与优化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且需要学生在课内课外多看、多听、多读、多说、多译。培养语言意识必须通过习得与学得两条渠道,既保证足够的语言材料输入,又强化语言实践训练,既努力扩大语言输入,优化语言习得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感受、吸收英语,又组织高效言语实践,加大翻译训练的密度、强度和效率,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纠正错误。要求学生精读英文原著,大量背诵英文经典文章,确保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为地道的语言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翻译教学中促使学生学用结合在翻译实践中巩固提高自己的语言意识和英文翻译水平。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升华学生的语言意识。

我国著名的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1984)曾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正如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一样,黄波(2010)认为英语意识的培养必须植根于文化。国内众多的英语意识研究并不是建立在深刻理解英语文化基础上的。英国的语言意识研究与我国的相关研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鸿沟,而没有英语文化作为基础支撑和前提条件,英语意识的研究只能是空中楼阁,充其量也只能是英语词汇系统中的某一点。语言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文化意识这一肥沃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要树立真正的语言意识,离不开真实的文化背景。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的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也就是在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及在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跨文化意识是随着语言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步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学和学生自己有意识的练习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外文化差异,让学生在跨文化中感受文化之精髓,领略语言之神妙,从而提高语言功底、审美情趣及文学素养,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语言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文化意识中渗透语言意识,在语言意识中感受文化差异。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目的语的文化敏感性,对他们真正学好目的语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结语
语言意识的培养既有必要,又切实可行。学生具备了语言意识,既能从容不迫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又能充分地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可能性,发挥其潜在的语言潜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当然前提是教师勇于更新观念,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当,就一定会在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从而达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综上所述,语言意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让教师和学生了解目标语语言的本质及其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缩短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使用,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Hawkins,E.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Language Awareness[J].L language Awareness.1999,Vol.8.No.3&4:124—14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黄波.论英语意识的培养必须植根于文化[J].外语学刊,2010(2).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庞继贤.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外语界,1996(3).
[6]彭建武.语言意识与语法教学[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9(2).
[7]石兴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6(1).
[8]王琦.英语教师的语言意识水平:调查与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9]王爱琴.语言意识与翻译失误[J].安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