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相关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博弈问题探究如何写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博弈问题探究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32479 浏览:1473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非合作博弈问题存在不公平的纳什均衡解,而二者的合作博弈问题则存在帕累托最优解。在运用博弈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博弈矩阵,并在深入分析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下解的最优性。
【关键词】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博弈论
一、引言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构成。从法律特征和金融监管的角度划分,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私人借贷组织、村镇银行、社区银行以及其他(李长健等,2010)、Tsai(2002)、Linton(2006)认为,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非正规金融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但长期以来,多数非正规金融一直处于非法地位,而农村正规金融拥有政策性垄断地位。然而,由于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怎么写作的战略收缩和金融抑制,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金融怎么写作缺失、资金供给不足的格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处在重要转折期,发展潜力巨大,为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本文基于博弈论原理,通过分析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问题,提出两者应以可持续的联合模式共同发展的思考。

二、由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理性分析

(一)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博弈矩阵构建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非合作博弈问题,即两者是竞争还是合作的问题,类似于博弈论中的经典问题——囚徒困境。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均有两种策略,即竞争与合作。下面分析不同策略组合下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各自的收益。括号中分别为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选择。

1.(竞争,竞争)

在此情况下,首先,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为争取融资,都将以利率的降低为代价。但正规金融由于存在规模和政策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其利率调整的灵活性较非正规金融小。一方面,为了与非正规金融竞争而牺牲资本以换取融资的行为不利于正规金融的规模经济,因为农村高度分散的农户会增加正规金融的借贷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的管制使正规金融的存贷利率设置及贷款方向等方面受到较大限制。其次,非正规金融在竞争中不断扩大规模以提高自身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但由于政府对非正规金融机构实行相机管制政策,当非正规金融的社会成本大于社会收益时,它也承担着受政府打压的风险,与此同时将为扩大规模付出一定的扩建成本。最后,在此组合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展开竞争,因此同时正规金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其因风险的不确定性将有一定的付出。因金融机构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贷款带来的收益,以下分析只考虑贷款收益。
在此组合下,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检测设其利率为i1,因贷款获得的收益为V1(i1),风险为r1,风险带来的付出为V1(r1),则正规金融在此条件下的收益为V1(i1)-V1(r1)。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利率为i1’,因贷款获得的收益为V1(i1’),政府打压带来的损失为p·V1(g)(其中p=0或1,p=0代表政府放任其发展,p=1代表政府对其进行打压),因扩大规模而须付出的扩建成本为C1,则非正规金融的收益为V1(i1’)-p·V1(g)-C1。

2.(竞争,合作)

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与上述情况相同,都是为了最大化竞争优势而保持的较低利率水平。但由于没有与非正规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关系,以及其本身具有的信息劣势,它在与农村资金需求者建立契约时仍然要承担较大的信贷风险。而非正规金融机构选择合作策略,因此其数量、规模都会下降,且其利率由于竞争的消失而会有一定的上调。
检测设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为i2(i2=i1),贷款带来的收益为V2(i2),风险为r2,风险带来的付出为V2(r2),则正规金融在此条件下的收益为V2(i2)-V2(r2)。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利率为i2’,贷款带来的收益为V2(i2’),则其收益为V2(i2’)。

3.(合作,竞争)

在此情况下,正规金融机构会适当提高利率而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将选择继续降低利率并扩大规模,可能遭到政府的打压。此时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选择不合作,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仍然必须承担一定的借款风险。由此,检测设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为i3,贷款带来的收益为V3(i3),风险为r3,风险带来的付出为V3(r3),则其收益为V3(i3)-V3(r3)。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而言,检测设其利率为i3’,贷款带来的收益为V3(i3’),政府打压带来的损失为p·V3(g),扩建成本为C3,则其收益为V3(i3’)-p·V3(g)-C3。

4.(合作,合作)

若两者皆采取合作策略,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以一定的彼此认可的约束力维持合作关系。在此,简单地认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过程中不存在与农户直接接触所需承担的风险,非正规金融不存在政府打压的可能,且将在一定范围和规模内经营。因此,检测设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为i4,贷款带来的收益,即其总收益,为V4(i4)。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为i4’,贷款带来的收益,即为其总收益,为V4(i4’)。
综上所述,由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两种策略——竞争与合作——构成的博弈问题的收益矩阵构建如下:
根据上述博弈矩阵构建过程,下面对该矩阵的四种可能进行分析并分别对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二)博弈最优解分析:非合作博弈下不公平的纳什均衡解与合作博弈下的帕累托最优解

1.博弈矩阵分析

组合(竞争,竞争)下,非正规金融采取竞争策略所得收益V1(i1’)-p·V1(g)-C1大于合作策略带来的收益V2(i2’)。因其在合作策略下的规模、数量都小于竞争策略下的,而多数情况下政府的打压难以实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现,又由于金融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扩建带来的收益一定大于其扩建成本C1(扩建收益包含在V1(i1’)中)。组合(合作,竞争)下,非正规金融机构采取竞争策略所得收益V3(i3’)-p·V3(g)-C3大于合作策略带来的收益V4(i4’)。原因在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在竞争策略下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吸收”一部分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者,而合作策略下的利率是双方商定的利率,带来的收益可能略小于竞争策略下的收益。
组合(竞争,合作)下,正规金融机构选择竞争的收益V1(i1)-V1(r1)大于合作的收益V3(i3)-V3(r3)。因为在正规金融机构选择竞争时,其利率小于合作的利率,这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GetFullDomain}

将为其带来更大的收益,并将在此策略下更注意风险的规避从而使风险带来的损失较小。正规金融在合作策略下面临更大的风险,因农村低风险的资金需求者会选择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从而留下一些高风险农户。
组合(合作,合作)下,正规金融机构选择竞争的收益V2(i2)-V2(r2)将大于合作的收益V4(i4)。因为在此组合下正规金融机构将主动为市场提供更多资金,降低贷款利率,并更关注风险的规避,从而使自身获得更多收益。与此同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较小,提供资金的能力不强,因此市场占有率不高,这也有利于正规金融机构竞争策略的扩张从而为其带来更多收益。

2.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下最优解的分析

对比分析组合(竞争,竞争)与(合作,合作)可知,后者为双方带来的收益均大于前者的。原因在于(合作,合作)策略下,正规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将风险带来的损失减至最小(在此简化为零),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将不受政府打压,并且两者均在健康的利率之下共同发展;在(竞争,竞争)下,两者因存在可能的恶性竞争及一定的改进空间,其为两者带来的收益均较(合作,合作)小。
据上述分析,两者的理性选择为组合(竞争,竞争),这是非合作博弈下该博弈矩阵的纳什均衡解,但其中存在帕累托改进,并非帕累托最优。若从集体理性出发,可以得到该博弈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对应的策略为(合作,合作)。此组合的收益大于(竞争,竞争)带来的收益,但其是“策略上不稳定的”,因为此种策略是合作博弈下的选择,它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主要在于所使用的一种基本检测设的不同,亦即承诺的强制力不同,或者说博弈者之间能否达成一个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协议。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达成一个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协议之前,两者无法使(合作,合作)的策略稳定下来。且在这种看似均衡的策略之下,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纳什均衡,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均衡是以牺牲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益为基础的,一般是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某种隐含的优惠待遇,因此是一种负向互动的不公平纳什均衡。
综上所述,在一定的金融制度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发展是从集体理性出发而得到的最优解决方案,考虑公平、协作与互利,不仅双方能够得到比(竞争,竞争)策略下更优的收益,而且也是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从而维护参与博弈各方的自身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建立一种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联盟关系,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金融制度是极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李长健,曹俊,朱正权.基于博弈视角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安排[J].湖南财经高等学校学报,2008,24(10):19-23.
马辉.非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2006,21(11):102-106.
[3] 史小坤.基于二元金融结构的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8):59-62.
[4]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5] 吴亮,邓明.金融生态视角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共生成长研究[J].财经论丛,2010(9):39-45.
[6] 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财经研究,2009,35(12):129-139.
[7] 赵海荣,李刚,姜晓月.农村非正规金融存续发展原因的博弈均衡分析[J].北方经济,2010(8):75-80.
[8] ADB.Informal finance in Asia.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1990[R].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k,1990.
[9] Ayyagari M.Demirgtic—Kunt A,Maksimovic v.Formal versus informal finance.Evidence from China[R].World Bank,2007.
作者简介:倪迪芸(1991-),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责任编辑:陈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