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中学生阅读教学

中学生阅读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2272 浏览:556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享受审美乐趣。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基础,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升阅读境界,强化人文精神,真正让语文课的真善美扎根人生,达到语文课对人进行教化的作用。

一、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阅读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者,首先我们要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的,孩子自由就有主动学习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自我完善的潜能,中小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完全可以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到文本的“银行”中去“汇兑”语义,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要认为课本,教参或教师准备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
其次,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课堂上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学生只能揣摩老师的意图去猜答案,哪里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呢?如果学生的答案超出了老师的预定范围,正确的应该肯定并吸收,即使不那么准确,也要有容人的雅量,通过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补充,修正,使之臻于完善。
最后,要有等待学生成长的耐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的教学行为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比喻教师只能为幼苗除草,松土,浇水,施肥,而不能代替幼苗生长,代替桃李开花,结实。当然等待不是袖手旁观,耐心不是不闻不问。

二、好的阅读方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产生了读书的浓厚兴趣,将使他终生受益,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用好的方法给予指导非常必要。
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提升阅读兴趣。
笔者在教《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喜欢诵读这篇文章,因为它文质兼美,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理解本文的主题时遇到了困难。以同学们的生活阅历无法理解作者的整治理想是什么?于是我在学生朗读全文和疏通文意后,向同学们介绍了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巧妙的设计了问题:桃源胜景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同学们发复诵读课文,反复思考,得出答案: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本文表现的是作者不满现实的精神寄托,折射出陶渊明的伟大人格,从而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注重积累也能提高阅读兴趣
实现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量要多,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范围广,阅读视野要开阔,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著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读者》杂志视野的开阔和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是获读者好评的原因之一。三是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边角时间或休息日阅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能提升阅读兴趣。
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要推荐给学生一本喜欢的杂志,要注意杂志内容丰富,人文性强,比如《读者》,《青年文摘》,《视野》,《中国青年》等,并开展《读者》课前演讲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每学期推荐一个“名人研究”,学生大量阅读了解这个名人,并且做好相关记录和评价,积累作文素材,每期辑录一本《作品精选》,每周选择抄写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给予点评,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每周由一位同学轮流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大家共同欣赏阅读。教师通过这些阅读习惯的培养,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主阵地。学生要从教师的上课中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并通过课文的阅读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从而逐步形成学生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三是学会思考,勤于积累。“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就是积累,因而阅读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语言,做知识卡片等。将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积累,使运用时能信手拈来。

三、阅读能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

课外阅读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基本标尺的《读者》作为国内最具人性,最具温情的杂志,被读者喻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余秋雨这样评价《读者》:“它的大多数篇目,只是挖掘出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洁得不孱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融合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执掌这个天地的主角不是悲剧英雄,凌世超人或深思智者,而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不是者,诉苦人或抗击者,而是心灵光亮的点燃者。学生们阅读了杂志后培养了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操,其次同学们还读了一些好的课外读物,提升了自己 精神情操,读到毕淑敏的《蓝色天堂》一书,他们总会感叹:“行在心里,心在路上,因为,在路上,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形态,关于快乐与,在路上,被逐一恢复。我所笃信的天堂,它不在天上,只在尘世,人间本该就是天堂。”多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啊!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同学们会这样撰写感受:在享乐主义的今天,它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我们要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只有体味了痛苦,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的境界,这是课外阅读的必然和最大收获。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采取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的目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