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简论商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动植物名词注释商榷学位

简论商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动植物名词注释商榷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7185 浏览:212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选文运用了动植物意象,关于动植物的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材和作者写作时的情境等。据笔者粗略统计,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注释系统中有82个与动物相关的注释和89个与植物相关的注释,但是这些注释中部分存在注释内容不全面、重复注释、针对性不强等现象,笔者将举例说明,并提出参考注释,以供商榷。
关键词:注释商榷 动植物名词 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
【】A 【 文章编号】
1、常
【课文原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经·小雅·采薇》)
【教材注释】常,棠棣。
这样的注释疏解内容不是很全面,学生对“棠棣”是什么、有什么含义不了解,对疏通文意造成阻碍,也就不能理解原文的意思。《辞海》中对“常”的注释第7条解释“常”是“常棣”的简称,而在“常棣”一词的注释有两条,一是:“木名,即郁李”。二是:“《诗经·小雅》篇名。旧说以为周公宴兄弟之诗,遂用为欢宴兄弟、敦笃友爱的乐歌。诗中以常棣比兄弟,亦作‘棠棣’。”而本诗中,是单纯指“常棣”这种植物,“维常之华”指常棣的花,侧重于对常棣的花的性状的描绘,所以注释应对“常棣”性状做通俗的描述,让学生易于联想相似植物,或勾画出相似的植物画面,便于理解疏通文意。
【参考注释】常,是“常棣”的简称,即郁李,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花或红或白,两三朵为一缀。
2、芰荷
【课文原文】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教材注释】芰荷,荷叶。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释“芰荷”为:“菱角和荷花”。《说文·艸部》提到:“芰,蔆也。从艸支声”。《康熙字典》中又提到“芰”:“【说文】蔆也。【楚语】屈到嗜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由此可以推断出,“芰”是“菱角”在古时楚地的方言称呼,所以注释时,要尽可能地准确全面。另外结合文意,芙蓉是荷花,那么前面的“芰荷”对应的应该是菱叶和荷叶,此句可译为“剪裁菱叶和荷叶做上衣啊”,这就解说的通了。这也提示我们,在注释时,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时准确恰当的理解文意。
【参考注释】芰荷,菱叶和荷叶。

3、子规、杜鹃

【课文原文】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教材注释】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里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
【课文原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课文注释】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课文原文】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
【课文注释】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课文原文】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课文注释】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人教版教材有四处提到“杜鹃”、“子规”,这四处注释中皆有重复之处,都有哀凄、悲伤的意思。笔者认为,教材中的注释如果涉及到同一个名词的不同引申意义,应根据课文内容有不同的恰当的注释,但如果皆是同一种意思,大可不必一一重复注释。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积累“杜鹃”这种常用意象,根据原文能比较容易理解出蕴含的意思。这四处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杜鹃啼血”就可以化繁为简,只需注释第一次出现时的含义即可。
4、寒蝉
【课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课文注释】蝉的一种,又名寒蜩。
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谓蜺也。”《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李善注:“蔡邕 《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本首词的意境,应将“寒蝉”的习性特征也描述出来。
【参考注释】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多在秋季天凉时鸣叫。
此外,笔者认为,动植物名词注释,特别是语文教材的相关注释,既要结合学情,又要考虑到教师发挥的余地,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中的“丁香”,就不必做注释,而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丁香”的寓意,给教师留有一定发挥的余地。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语文教材中的动物名词注释还要遵循一定的语言学规律,要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同时,还要借助训诂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这样注释出来的名词,会更科学、更有助于语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7
[3]李艳.《说文解字》所收蔬菜及粮食作物词疏解[D].杭州:浙江大学,20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