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家庭教育 >简论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大专

简论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6066 浏览:217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如今课堂教学革命愈演愈烈,很多老师都有点无所适从了。所谓的素质教育、高效课堂、减负增效,都是一个概念,即要求我们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 生物课;自主学习;素质教育
生物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科学严谨性的学科。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所以,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第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课堂教学大一统的局面,老师教什么,学生必须学什么,不允许出现质疑,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学生看作了知识的容器和待加工的机器零部件。如此教学,教师成了课堂和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成为知识虔诚的接受者和教师的崇敬膜拜者,自然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何谈学习的主动性。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才能有成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宽容并鼓励学生深入、开放地提出问题。教师要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些学生真笨,反复强调的题还要错;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的学生,睡觉、玩手机、讲话,各干各的事,玩得不亦乐乎。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老师越权了。学习是谁的事?学生的事。它需要你一个人讲吗?它需要你反复讲吗?不用。就像我们端起碗来喂孩子一样,桌上十道菜,哪一样是他最喜欢吃的,他不说你是不知道的。你夹到他不喜欢吃的菜,他不吃,你要一样一样试,一样吃一点又浪费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筷子给他,他想吃什么就夹什么,多好啊!老师一个人讲,你知道学生哪些懂,哪些不懂吗?他不说你也不知道。把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不也落得轻松吗?
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参与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学生的探究结果不强求一致,重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点拨重点也不在引向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在于从学生的探究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必要的校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灵活机智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应对问题机敏智慧。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是否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的不求创新,思维僵化,教学倦怠,只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疲劳,效率的降低。因此,教学方法绝不单纯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与教学效率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在授课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反复使用一种方法,自己也感到了无兴趣,更何况是天天面对着老师的学生。如果不断改进方法,不仅学生感到新鲜,自己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常教常新的奥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法,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创新的意识,课堂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比如讲授《细胞的全能性》,如果把最新的科研成就克隆、骨髓移植等实例在讲课开始介绍给学生,激发兴趣,引出问题,进行探究,就比在讲完知识后作为引申的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上教师不拘于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学生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这样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让学生能够有真正的收获。这才是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课堂。当然,方法一活,学生的创造性被激发,可能会生发出许多教师无法估计的问题,会给教师的讲授和时间把握带来许多困难。但是,正是教师无法事先预设的问题,才有可能带来课堂上无法预约的精彩,才能在课堂上闪现智慧碰撞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充足的智慧应对学生的“发难”,惟其如此,教学才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活动,教学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的魅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第四,学生全员参与,关注个体差异。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大胆发问。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互学共生的课堂。学生在参与中,既能从同学那儿学到知识,也能在探讨中发现并思考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多元思考,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奇怪,多么荒唐,也不论对问题的理解有多离经叛道,教师都应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将此作为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和有主见地思考。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尝试着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我们经常喊教书难,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经常喊教书累,那是因为我们占据了课堂,包办了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布道者,而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辩护者,是学生活泼成长的守护者。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施以恰当的引导,什么素质教育,高效课堂,减负增效,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