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三重:生培养中师生关系陌生化查抄袭率

三重:生培养中师生关系陌生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16787 浏览:720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增强,研究生对师生关系的诉求日益强烈,但是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中,师生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师生关系陌生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之一。笔者从师生关系陌生化出发,寻得陌生化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国家、高校、导师以及学生等几个方面,并尝试提出几点对策以化解研究生培养中师生关系陌生化。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制师生关系陌生化
一、定义

1.什么是师生关系陌生化

在中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是采取导师制的,每个导师带若干名学生,而由于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导师私人及行政事物等的影响,导师和学生关系逐渐出现异化。
陌生通常解释为生疏、不相识。在师生关系中主要体现为,老师和学生缺少和谐互动,老师不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兴趣点,不能知晓学生的心理动态,甚至不认识学生;而学生也对老师缺少了解,尊重,甚至充满敌意。
本文借鉴“管理方格理论”将研究生导师类型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见图一)

1.1型贫乏型导师,既不关心学生学术也不关心学生生活

1.9型生活型导师,只关心学生生活,不关心学生学术

9.1型目标型导师,只关心学生学术,不关心学生生活
9.9型人本型导师,即关心学生生活有关心学生学术

5.5型中庸型导师,中庸式

由上图可知导师对学生生活和学术的关注程度,由此可知,导师和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对应的以下几种(见图二):

图一:研究生导师类型划分图

图二:研究生师生关系图
研究生师生关系陌生化,就是就是处于左下角,即导师既不关心学生的生活也不关心学生的学习。

2.陌生化的弊端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和学生的陌生化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研究生培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陌生化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无人引导,学习没有方向,潜力得不到开发,从而会影响整个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甚至会导致研究生整体质量的下滑。
其次,由于陌生化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难以接触到老师,从而不能理解和尊重老师,对老师的评价极低,最终导致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扫地。
最后,由于师生关系的陌生化,使部分抱着极大热情进校的学生感受到现实和理想的极大差距,导致学习态度低迷人生态度消极,甚至造成心理阴郁,而部分学生疯狂的做等私事荒废学业,即使是某些有潜力治学的学生,由于无人引导,自己终日感觉困惑迷惘,最终学习兴趣也会全无,最终这些有潜力的学生被扼杀。
二、原因
针对研究生培养中师生关系的陌生化,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客观原因

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研究生入学人数激增,而导师人数增加相对较少,从而使导师学生比例失衡。而与此同时,国家在研究生培养中经费投入增长相对较慢,培养经费不足也使部分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积极性下降。并且,国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
高校在师生关系陌生化这一现象中也有一定的责任,由于高校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对导师培养的学生不能进行有机评价,对导师在学生的培养也没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学校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体系,对于导师和学生是否有良好的互动,导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长都没有及时反馈。

2.主观原因

研究生导师大多是学术渊博之士,部分导师由于个人项目、出国访学甚或担任高校重要领导职务,从而行政和私事太忙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发展。由于有些导师带的学生太多而学术水平层次不齐,而老师精力有限,从而难以顾全。而还有部分导师个人正处于上升阶段,主要致力于自己的个人发展或是经济利益至上,从而心中学生意识单薄,漠视学生的存在。
学生方面,由于导师学生处于地位不对等的状态,学生一直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老师不找学生交流,学生自我主动性欠佳,某些学生疯狂的做,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目的不明确,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最终目标不能与导师一致。
三、对策
正对笔者一上原因的分析,尝试提出一下对策:

1.宏观方面:

国家层次,对于研究生招生进行改革,以适应整个的研究生教育的节奏,同时加速培养年轻一代的新型导师,进一步纯洁导师队伍。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投入要适应研究生培养发展需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高校方面,高校需要立即加强和完善对导师培养学生的监督体系的建构,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保证学生的身心完善和学术发展,监督体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确立一套确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和导师进行双线评价,并且形成一定的奖惩体系,从而是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规范可行。
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打破学术门户,保证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还需要构建学术团队以及建立导师组,全面的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微观方面

导师要积极的和学生建立起导学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师生地位观念转变,提高学生意识,做到心中有学生,能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定程度上减少行政事物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学术发展,出国访学等不在学校的老师也需要及时通过网络电话指导学生进展。而项目较多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项目,从而是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与导师交流的机会。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术动态,以便更好的知道学生的发展方向。
学生也需要做出改变,主动积极的利用多种途径学习,懂得主动的寻求导师的帮助,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术进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尽量保持与导师的学术方向一直。
通过各方的一致努力,必将会打破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关系陌生化,促进和谐动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蔡翔,吕芬芬.研究生导师类型及“导师—研究生”互动模式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冯志慧,马洁.对当今师生关系异化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1).
[3]朱成康,董华青,范青明.浅谈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4]何作井,李林,周震.论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j].外国教育研究,2007,(6).
[5]许迈进,郑英蓓.三重反思:重构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导学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北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