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教育法学 >思辨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英语语言学教学

思辨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英语语言学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6979 浏览:229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意义重大。在分析了语言学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之间关系的基础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上,提出在语言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模式等几方面入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正确认识语言学相关理论,提高自己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
[]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86—03
0 引言
思辨能力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应具备思辨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和素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0年重新修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大学教育不是以教授学生知识为目的和导向,而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正如Brian Roper指出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学生具备思辨能力,可以对事物更好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必修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系统地掌握语言的本质、功能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分析语言。如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必要改革,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1 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源于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但很多中国学者把它译为“批判思维能力”。文秋芳指出,“批判性思维”的译法曲解了criticalthink—ing skills的原意。“Critical”源于希腊语的两个词根:一个是kriticos,意为“有眼力”的判断,另一个是kriterion,意为“标准”,其涵义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从这两个词源的含义可以看出,criticalthinking skills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以提高与改进自己思维能力为目的,对自己思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而不带有任何否定的含义。文秋芳把它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后来又改为“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实际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现的统一体。30多年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关注和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他们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类:界定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构建思辨能力的量具;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通过培养思辨能力课程的教学活动,纠正学生消极、保守、多错、低效的不良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演讲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从容应对社会挑战。
国内对于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尤其是英语专业思辨能力研究才刚起步。越来越多的英语界专家认识到,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思辨缺席症”,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实现突破。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关注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黄源琛最早用“思辨缺席”描述英语专业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普遍症状,如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等能力。这种思辨缺席直接影响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口笔语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综合素质发展。何其莘等也明确指出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是长期困扰外语专业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相对不足。究其原因,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要背诵大量的单词、语句和段落,因此学生的模仿力和记忆力得到了提高,但同时却忽视了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上重视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学生在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创新性。教师忽视了对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有益的课堂活动;(3)学生一门心思学习语言技能而很少涉略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造成自己知识面狭窄,思考能力差,很少有机会去激发自己思维创造的火花。

2 语言学课程与思辨能力

英语语言学是一门探究语言发展、本质和功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语言本身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哲学意义。语言学课程相比其它技能课程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它包含很多理论性的原则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学生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难以对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所以对语言学的定位更多的应该是在思想、思维方式上。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又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活动与思维活动是同时进行,融为一体的。人们用语言来表述外部客观世界的概念、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把感知的事物通过语言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将这种理性知识储存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理论教学本身可以拓展思维,开阔眼界。不同的理论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表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采取的不同解决途径。语言学理论的传授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学习语言学理论可以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人文修养、思维方式和整体知识结构。在传授语言理论的同时,教师通过适合大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发现语言的本质,并运用语言去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3语言学课程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英语专业的学生总体上思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但这种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缩小。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接受的是语言技能的训练,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知识面窄,学生过多地接受模仿、记忆等技能性的训练,缺少逻辑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训练。到高年级才开设理论课,如语言学、词汇学、文学、跨文化交际、报刊选读等语言知识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的限制,思维训练的效果也不明显。语言学课程作为高年级的理论课,如果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方法得当,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意识,那么在语言学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是有可行之处的。在语言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要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模式等几方面入手,具体可以遵循以下策略。1)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开拓思维发展。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语言的结构、意义、使用和历史发展等,要了解语言规则是如何形成的,语言是如何经过大脑被处理的,要研究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的属性和特点,从而影响本族语人的世界观和认知能力等问题。因此,语言学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又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语料库的应用、实验方法的应用等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其他领域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并被不断应用于解决许多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譬如外语教学、词典编撰、翻译、人工智能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言学的跨学科属性融入到教学中,如在讲授语言习得时,可以把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引入。讲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适当引入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研究的兴趣。
2)提高学生抽象和归纳分析的能力。传统语言学教学注重教师的一言堂,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开展研究性的活动,学生应该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意识。语言学课程因为其理论性和抽象性等学科特点,相比其它知识类和技能课程,包含很多术语和理论,听起来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在没有选这门课程之前,经常会听到高年级学生抱怨语言学课程枯燥、抽象,因此心存畏惧。但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技能是学习的一方面,同时还要掌握关于语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全面、客观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能从抽象的语言理论中归纳和分析语言现象,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概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语言学中有大量的抽象概念,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和练习,引导学生将类似的语言现象进行总结、比较和归纳。思辨过程一般是从对问题的分析开始的,学生一旦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便会主动学习和思考。
3)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语言学研究中,有很多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会鼓励学生找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有什么区别”“语言对于人类交流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不仅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和科研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如可以把言语行为理论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结合起来,通过实际事例使学生自己去观察、理解和认知语言理论和现象,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哲学和宏观的视角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很多关于语言研究的问题包含着哲学思考,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大有益处的。苏格拉底在和其弟子的对话中就指出,语言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的根本作用不是表达情感和协调活动,而是认识存在与非存在、揭示和表达事物的本质。语言学中的很多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如“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根本属性”、“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的定义”等等。对于语言的研究方法也涉及到不同的方法论问题,如在讨论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方法时,就要引入哲学的对立统一观点,引导学生一分为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谈到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的关系时,应鼓励学生对比不同语言学家的理论,经过自己的思考正确认识语言与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如索绪尔仅把语言看成是由陈述句构成的体系,忽视了人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而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却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语言在推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语言不但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功能,而且具有本体论的功能。
5)提高教师的思辨意识。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此问题的意识,即教师本身对于思辨能力的意识问题,这就涉及到了教师本身的发展问题。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思辨者,他们必须清楚:什么是思辨能力?哪些思维品质和认知技能构成了思辨能力的核心?如何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等等;其次,教师的思辨意识应该体现在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中,结合笔者提到的关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4个方面,语言学课程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机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依托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传统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的课堂讲授和以任务和内容为依托的研究型学习结合起来。只有改变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在语言学课程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可改变学生重技能、轻能力的弊病。英语专业要以培养创新型、思辨型英语人才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应从这一目标出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改革。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推进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技能为主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思辨意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