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记忆”作为社会行为哲学

“记忆”作为社会行为哲学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3599 浏览:102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英国认知心理学家F·C·巴特莱特的代表作《记忆》中对“记忆”不足的探讨和浅析,透过“图式”和社会因素的浅析,以认知语境论为探讨范式,探讨其中蕴含的丰富认知思想。在巴特莱特的代表作《记忆:一个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探讨》(1932)一书中,他认为记忆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并且受系统性误差的制约,还特别指出记忆错误现象是受到记忆者的态度、信仰、图式等一系列预见综合影响的。他提出把记忆作为一个建设性的历程加以考察,历程中我们自己的解释和偏见对我们“记住什么”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仅以字面上逐字逐句记住特定的对象。他运用“每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材料”来设计实验,主要是图片资料和民间故事的重复,着重探讨这些材料在经历较长时间间隔以后被人们复述后产生的歪曲和转变的方式。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实验便是“幽灵之战”(The War of The Ghost).巴特莱特让被试在读完一则北美传统民间故事一段时间以后进行复述,通过比对经被试加工过的故事与原故事的差别,就可以发现在记忆历程中许多不易发觉的因素如何交替发挥各自的作用。选取的被试开始时是20名剑桥大学的学生,后来逐步扩大到40多人,而故事的重复时间间隔也以15分钟、20小时到4个月之间不等,最长的甚至达10年之久。通过这一系列长期的实验观察,巴特莱特总结出了“记忆”的五种构成方式:即描述、重复再现、象形文字、系列再现Ⅰ、系列再现Ⅱ,初步描绘出了记忆在社会传递历程中如何最终成型。巴特莱特在记忆探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不仅跳出了艾宾浩斯联想主义的窠臼,促使后人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深思记忆的性质和动力不足,还在记忆的经验性探讨50年后第一次提出了“表征”不足,把记忆视为人类知识表征的基础,这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巴特莱特的许多观点都散发着现代认知模型的气息,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人对他的观点和策略并不赞同。随着认知科学探讨的不断深入和情绪心理学的日益升温,巴特莱特丰富的认知哲学思想必会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与深思。关键词:巴特莱特论文记忆论文图式论文认知论文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9

    引言9-11

    第一章 “记忆”探讨的思想基础11-18

    1.1 艾宾浩斯为代表的古典联想主义11-13

    1.2 巴特莱特为代表的反联想主义13-15

    1.3 巴特莱特记忆探讨的传承与进展15-18

    第二章 “记忆”探讨的主要策略与内容18-29

    2.1 记忆探讨的四种主要策略18-20

    2.1.1 描述的策略18

    2.1.2 象形文字策略18-19

    2.1.3 重复再现的策略19

    2.1.4 系列再现的策略19-20

    2.2 “记忆”的相关实验与社会考察20-23

    2.3 记忆作为社会行为的作用23-29

    第三章 “记忆“探讨的哲学作用29-39

    3.1 记忆的预设:作为对象的记忆如何有着30-32

    3.2 记忆的心灵表征:词语、意象和思维的联系32-34

    3.3 记忆的作用探讨:语境演变的社会性考察34-39

    结语39-40

    主要参考文献40-4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42-43

    致谢43-44

    个人简况及44-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