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建筑经济 >现象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大纲

现象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9292 浏览:354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象学作为一场伟大的哲学运动,其效应已渗透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年轻而开放的学科,也应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为己所用。文章以海德格尔“此在”哲学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以及主体间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现象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现象学方法 主体间性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26-02
现象学作为席卷20世纪整个西方的一场伟大哲学运动,影响着各门科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无不受到它的恩惠。它反对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盲目地运用于一切研究领域,这样会使研究对象丧失本应具有的日常生活意义和实践特征。其主要有以胡塞尔为代表的超验现象学、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以勒维纳斯为代表的现象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现象学等。本文主要以海德格尔“此在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哲学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以及主体间性理论作为切入点,尝试现象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现象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在我看来,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这里既强调了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哲学就它本身来说,有其固有的内容;而哲学就其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来说,便是一种方法。同样,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来说有其固有的内容,而当它被运用于其它学科领域时,便成为了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方法的现象学,它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诚如胡塞尔所说,现象学“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整个20世纪思想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胡塞尔预言的正确,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运动,其效应已远远超越了哲学界,广泛渗透到“心理学、病理学、美学、文学、艺术论、社会哲学、法哲学、神学、宗教理论、教育学、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甚至经济学等学科的问题和方法操作。”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年轻而开放的学科,也应吸收其他学科的养料,以便为自己所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面临新的境遇,这必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向纵深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要在社会现实面前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新的提升和发展,就必须认真思考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同时并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的现象学方法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足,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此在”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突出特点即是用“此在”概念来代替我们日常生活、科学与传统哲学中“人”的概念,用其来专指现象学本体论意义上人的存在。它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的存在,它先于主客、心物、思有之分。人们对“此在”既不可能有具体的确定的感觉,也不可能有一般、抽象的概念,只能有关于人存在于此的原始而混沌的意识,即对人的存在与显现的直接领悟。海德格尔以此强调,人首先是一种存在之主体,而非认识之主体;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不是主客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原始的浑然一体的关系,即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与世界不可分割,与世界同时出现,同时在此;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首先不是一种认知关系,而是存在关系,不是相互外在的、静止关系,而是一个内在的运动过程,人对世内存在者的认知,是通过工具的使用而达到的。即此在之“烦忙”与“烦神”。存在关系永远高于和先于认知关系。人首先存在着,然后才有对世内存在者的认识,人的存在总是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只有肯定人与世界同时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发生。存在关系比认知关系更具有始源意义。海德格尔此在本体论学说强调了他以存在论思维方式代替认识论思维方式的哲学倾向。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是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但是,每一个具有独特生命的个体、每一位大学生与其周围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孤立静止的外在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的浑然一体的关系,他不断地烦忙于世和烦神于世,即不断地与他人、他物打交道。具体来说,每一位大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大学环境中,在他的整个学习生活中,他不断地与其周围的世界发生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山一水、一湖一畔,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产生莫名的震动。然而,这种感觉只能领悟,只能在与他人、他物“遭遇”与联系的过程中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以及他人与世界的存在,在这里展现出了独属于他的生存世界。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生命体验,它促使人的意志、情感与认知等因素达到空前的和谐一致,在此展现出来的不再是只具有知识的单向度的个人,而是新的生命整体和新的生命境界。与之相比,学生接受和内化教师传授的知识的过程,学生自身选择与建构知识的过程,永远处于附属地位。也就是说,首先是我存在,我领悟,我体验;然后才有我爱我恨我欲;最后才是我知,即我应该知道什么,我怎样才能知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批判笛卡尔说,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在故我思”。所以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无预期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在我们没有刻意对其教育的时候,其实这种教育已经发生了。因此,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既定的学生教育系统是与学生本身对其所在的周遭世界的领悟与体验分不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自然是无法用单一的量化指标衡量的。现代大学一直在强调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校园环境的营造,其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三、生活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