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谈述随笔读书随笔

谈述随笔读书随笔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7166 浏览:300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最近,我又重读一遍南怀瑾先生的“孟子傍通”。“孟子傍通”里面有一章介绍青年时的苏秦,在“游说”秦惠王遭受失败后,遭遇到世俗家人的冷遇、羞辱时,所表现出的宽厚胸怀,忍辱负重,反求诸己,发愤图强的精神,深有所感,故顺手写来。
苏秦,生在东周末期,河南洛阳人氏。少年的时候,和张仪、孙膑、庞涓几个人,都是鬼谷子(鬼谷是河南省一处地名,鬼谷子是隐士之流,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的学生。学习数年之后,自己觉得差不多了,便想有所作为,他研究了一下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足以举足轻重,能影响当时的整个天下。所以,他的目标就指向了高据西陲的秦国。那时候的秦国是秦惠王的时代,也正是由商秧变法、讲究法治、讲究富国强兵的一个时期。
苏秦怀着满腔希望、带着豪华讲究的行装到秦国首都——咸阳。这种情形,在当时就叫做“游说”。那个时期,还没有考试取士的用人机制。一般知识分子都是靠“游说”诸侯权贵而取得功名和权力。
他第一次见到秦惠王所提出的说辞便是: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土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呑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苏秦所提出的这套呑并诸侯、“称帝而治”的计划,也便是后来秦始皇所走的治国路线。但是,在当时他的计划被秦惠王认为不合时宜,完全否决了。秦惠王回答说:“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一国君主能够这样接待一位毫无身份的青年算够谦虚了。)
苏秦如果识趣的话,就应该辞别回到客店,收拾行李打道回家了。可是年轻的苏秦偏要装呆,不肯告退,仍然不厌其烦地讲下去。那怕苏秦吹的再有道理,无奈不合时宜。这就不免“话不投机半句多”了。秦惠王当时对这样一个不识时务的青年,该有多么讨厌。
这还没完,苏秦对秦惠王当面“游说”不成功,仍不死心,还要呆在客店里,一次又一次地写信寄给秦惠王,希望秦惠王回心转意,采纳他的计划,给予一官半职。等了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此时旅费也快用完了,衣衫、鞋祙又脏又破,再也没法住下去了。只好下决心,乖乖地收拾行李,打道回老家了。而且自己背着一大捆书,担着两个布袋,脚上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从陕西的咸阳走路回到河南的洛阳老家。爬山过岭,走羊肠小路,一路艰辛可想而知。且看苏秦回到家时的狼狈相,以及家人对他的冷遇与羞辱:
“赢媵履蹻(草鞋),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从咸阳走路回到洛阳,我看起码走了两个月。古时一个书生,背着一捆书,担着两个布袋,一天最多只能走四十华里,这是多么不容易!本来是英俊的青年,回到家时,变得又黑又瘦,面容焦粹,一副穷酸样;老婆正在织布,也不站起来,招呼一声;嫂子也不问一声,你吃过饭没有,更不愿意下厨房煮点东西给他吃;父母也不和他说句话,安慰一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般常人,怎么受得了!又会是怎样的收场,都很难想象。但苏秦到底是一位了不起的青年,他不怨天、不怨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叹口气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你看,这是一种什么胸襟!什么气度!他对眼前的情形,一点都不迁怒、怨恨到别人头上去,只是深深反省自责,丝毫没有埋怨别人,更没有借酒消愁,如骂人、打人、乱摔东西。这就是一个人的涵养功夫。如果一个人的认识不够、涵养不够,受到这种势力冷漠时,便很可能产生愤世嫉俗等等变态心里,甚至对人、对社会形成一种仇恨的偏激心态。
苏秦回到家里以后,在受到亲人的羞辱打击之下,不怨天、不尤人,已经太难得。同时,他又踏实地作了一翻自我检讨,他在含垢忍辱之下,连夜在自己的藏书堆中找出了姜子牙所著的《阴符经》(一种谋略学),苦加钻研,领会精要。经过一年的苦功钻研,便胸有成竹,自信能说动当时各国人君了。
苏秦决心再次出山了,这回他不走强秦路线。相反,他要走合纵六国抗秦路线,也就凭一张嘴巴,说服六国君主。在强秦面前,如不组成联合战线,共同抵抗秦国,就有被秦国各个击破,被吞灭的危险。他先后游说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之君。果然六国之君都信服他的合纵抗秦之策,并乐于将国家的安危与命运拱手托付于他。他组成六国共同抗秦联合战线,身佩六国相印(成了联合国秘书长)。使当时的秦国不敢轻易发动侵略战争,因而使当时战事连绵的天下时局,能够在他手里一直安定和平过了二十多年。不但六国诸侯深受其利,客观上当时六国人民亦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免除了生灵涂炭之苦。实在也是很大的功德。
在中国历史上,类似苏秦的身世,青壮年时,遭受挫折,贫困落魄,经过忍辱负重,奋发图强,最终取得功成名就的人物还真不少。大家较为熟悉的有韩信,韩信青年时曾经受到一批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漂母赠饭,后来成为刘邦的统帅,灭了楚王,建立了汉朝。姜子牙贫困潦倒大半辈子,老婆嫌他没出息,离他而去,直到他八十岁时才遇到文王,拜为尚艾,协助周武王,灭了纣王,建立了西周。
……
这些历史上的英豪,身世虽各不同,但有共同之处,这就是:
一、必须有真才实学,经得起实践的检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验;

二、要经得起风霜、挫折的考验;

三、要有忍辱负重的涵养和胸襟;

四、要有自激自励、奋发图强的精神;

五、要善于掌握机遇,知变、应变。

今天,我是闲来无事,读书随想,信手写下这些过时的东西。但是,我认为古贤人的耐风霜、耐挫折、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当今世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是足可借鉴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时期,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浮躁的社会氛围,不同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的某种焦虑心态,使社会焦虑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一个人如何耐得住寂寞,坚守住社会道德底线,维护好社会的和谐,都成了重要课题。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交出美满的答卷。
当然,各级党与政府,应从时代的特点出发,考虑如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具体在政策上、工作上有所体现,使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如实实在在地解决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不公、市场经济中的乱象——抹着良心赚黑心钱、萝卜招聘……开辟更广阔就业市场,创建起点公平、机遇公平的竞争平台;扎扎实实打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使广大群众都看到一个光明的前景。这是当前各级党政组织责无旁贷的迫切任务。
责任编辑 潘孟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