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临床医学 >谈谈超声实时三平面应变率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室长轴功能临床

谈谈超声实时三平面应变率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室长轴功能临床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31690 浏览:1377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第一部分实时三平面应变率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室长轴功能的临床探讨探讨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OPCABG)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探讨发现,OPCABG虽然避开了很多并发症,但仍然会对心肌造成损伤,由此对OPCABG前后心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左室心肌由纵行心肌纤维和环行心肌纤维共同构成,二者共同参与心脏的收缩舒张活动。尽管纵行心肌纤维在整个心肌质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它所构成的左室长轴功能对维持左室正常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纵行心肌纤维主要位于心内膜下及肌等处,所以在缺血等病理状态下,左室长轴功能较易受累,并可发生于短轴功能正常时。应变率成像技术建立在多普勒成像技术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以实时、准确地反映局部心肌的运动,且较少受到心脏位移和邻近组织牵拉效应的影响,较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更能准确评价左室长轴功能。但是应变率成像技术只能在一个心脏切面上进行测量浅析。实时三平面成像是新近研发的新技术,可以在同一心动周期同步显示三个切面,将应变率成像技术与实时三平面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同一心动周期对左室的各个节段进行应变率的成像和定量浅析。这项技术在一个标准成像方位同时获取三个标准切面,节省了扫查时间,去除了不同心动周期变异对左室局部心肌定量浅析的影响,以而使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左室局部功能的评价更加准确可靠。目前关于运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的探讨较少,且用于评价OPCABG前后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探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探讨旨在运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OPCABG前后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目的运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OPCABG前后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策略选择接受OP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实时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获得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3个切面,启动应变率成像方式,于室间隔及左室壁每一节段的中间位置取样,分别测量后间隔、左室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ystopc strain rate, SRs)。结果1.正常对照组,室间隔中间段SRS最高(P0.05),基底段与心尖段SRS差别无统计学作用(P0.05),左室各壁基底段至心尖段SRS呈递减走势(P0.05),室间隔基底段SRS小于相同节段的左室壁(P0.05),同一节段左室各壁之间SRS差别无统计学作用(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室间隔及左室壁SRS这种变化走势消失,术后1周部分节段SRS增加,术后3个月各节段SRS均不同程度增加,且术后3个月出现与正常对照组左室壁SRS相似的变化走势。3.冠心病组30例患者筛选出运动异常节段148个,其术前SRS显著减小[(-0.68±0.31)s-1],术后1周SRS增加[(-1.01±0.34)s-1],术后3个月进一步增加[(-1.55±0.37)s-1],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1)4.术前运动异常节段中有27个节段出现收缩后收缩(post systopc shortening,PSS)[(-1.17±0.38)s-1],术后1周相应节段PSS显著减小[(-0.65±0.28)s-1],术后3个月进一步减小[(-0.35±0.22)s-1]或消失,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5.以室间隔及左室壁18个节段SRS的平均值作为左室整体长轴应变率(MSR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PCABG组术前MSRs显著减小[(-1.73±0.21)s-1vs(-1.10±0.25)s-1],术后1周增加[(-1.34±0.13)s-1],术后3个月进一步增加[(-1.59±0.16)s-1],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6. MSRS绝对值与LVEF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长轴收缩功能均显著减低;OPCABG术后1周,左室局部和整体长轴收缩功能均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MSRS能够反应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定量评价OPCABG前后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第二部分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旋转和扭转运动的临床探讨探讨背景1628年,Wilpam Harvey提出了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后续的很多探讨证实了左室旋转和解旋运动对左室收缩期射血和舒张期血液充盈的重要量,然而评价心肌旋转和扭转运动的许多策略属于有创性检查,不能广泛开展。磁共振技术可以无创性评价左室心肌扭转运动,但造价昂贵,由此在临床上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几年,有探讨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在短轴切面测量心肌组织的旋转速度来评价心肌的旋转运动,且报道其检测结果与磁共振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由于组织多普勒技术的局限性而无法推广。随着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a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的产生,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评价心肌的旋转及扭转运动成为可能,STI技术在高帧频的二维成像基础上,可以追踪心肌中自然声学斑点的运动,运用斑点匹配技术和自相关搜索技术,逐帧扫描斑点在一个完整心动周期中的位置,经过计算机运算,对心肌组织的运动和形变进行重建,可用于定量评价左室心肌的应变和扭转角度。STI技术无创,客观,无角度依赖,不受临近组织牵拉,为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及整体功能开辟了新途径。既往已有一些关于STI技术与组织标记磁共振技术的对照探讨,证实了STI技术具有较满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本探讨运用ST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旋转和扭转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目的运用STI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的旋转和扭转运动,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策略运用STI技术,获得左室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两个短轴切面的心肌轴向扭转角度-时间曲线,测量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心内膜旋转角度峰值(Rendo)、心外膜旋转角度峰值(Repi),切面整体旋转角度峰值(Rbulk)和跨壁扭转角度梯度(Tmural);将以上数据录入excel表格,生成左室整体扭转角度-时间曲线(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等于心尖水平和基底水平旋转角度的差值),测量左室整体心内膜扭转角度峰值(Ptw-endo)、心外膜扭转角度峰值(Ptw-epi)、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bulk)和左室整体跨壁扭转角度梯度(Ptw-mural);记录各曲线达峰时间;计算各切面旋转解旋率(UntwR)和左室整体扭转解旋率(Ptw-UntwR)。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基底水平、心尖水平和左室整体扭转各曲线峰值均显著减低(P均0.01),达峰时间延迟(P均0.01),UntwR和Ptw-UntwR减低(P均0.01)2.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A组),中度病变组(B组)和重度病变组(C组);A组Ptw-endo显著减小,达峰时间延迟(P均0.01),Ptw-epi无显著变化(P0.05),Ptw-mural显著减小(P0.01),Ptw-bulk减小(P0.01);B组和C组Ptw-endo、Ptw-epi和Ptw-bulk均减小(P均0.01),Ptw-mural较A组增大,但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1);各曲线达峰时间均延迟(P均0.01);Ptw-UntwR在3组间呈进行性减小(P均0.01)。3.单纯前降支病变体现为心尖水平各曲线峰值显著减低,达峰时间延迟(P均0.01);单纯右冠状动脉病变者体现为基底水平各曲线峰值显著减低,达峰时间延迟(P均0.01)。4. Rendo、Repi、Rbulk、Ptw-endo、Ptw-epi和Ptw-bulk均与LVEF呈正相关,Ptw-bulk相关性最高(r=0.66,P0.01)5.正常对照组,Ptw-endo、Ptw-epi、Ptw-bulk与LVEDV正相关(P均0.05),与LVESV负相关(P0.05),与SBP低度负相关(P均0.05);冠心病组,Ptw-endo、 Ptw-epi、Ptw-bulk和Ptw-mural与LVEDV、LVESV和SBP均无相关性(P均0.05)。6.冠心病组,Rendo、Repi、Rbulk、Ptw-endo、Ptw-epi和Ptw-bulk均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均0.05),Ptw-endo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最高(r=-0.72,P0.01)。7. UntwR, Ptw-UntwR与E/A和EDT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轻度病变者,主要体现为心内膜扭转角度的减低,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心内膜,心外膜和左室整体扭转角度进行性减低,解旋率也呈进行性减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相应节段旋转角度减低;左室整体扭转角度与左室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左室心内膜扭转角度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良好;STI技术能够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的旋转和扭转运动。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论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论文应变率成像论文左室论文长轴功能论文超声心动描记术论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论文冠心病论文左室论文扭转论文旋转论文

    中文摘要6-11

    英文摘要11-15

    符号说明15-16

    第一部分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室长轴功能的临床探讨16-30

    1 前言16-17

    2 资料与策略17-18

    3 结果18-19

    4 讨论19-22

    5 结论22-23

    6 参考文献23-25

    7 附表25-27

    8 附图27-30

    第二部分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旋转和扭转运动的临床探讨30-62

    1 前言30

    2 资料与策略30-32

    3 结果32-36

    4 讨论36-40

    5 结论40-41

    6 参考文献41-45

    7 附表45-54

    8 附图54-62

    综述62-7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