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省道S302任家坪至禹里段灾后重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省道S302任家坪至禹里段灾后重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6588 浏览:173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后,原有的省道S302任家坪至禹里段公路大部被唐家山堰塞湖淹没,交通中断,给救灾及灾区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绵阳市交通局决定对该段公路重建。工区刚刚经受特大地震浩劫,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各种地质灾害频发,分布密集,给重建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掌握工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之上,研究分析工区各灾害种类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确定了影响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主要因素,然后据此对公路沿线的众多地质灾害了危险性评价,为重建工程中应对地质灾害的威胁了较准确可靠的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野外现场调查地质分析,阐述了工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工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种。(2)对工区三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分析了其成因机制。(3)运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工区地质灾害单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较真实可靠的结果。(4)运用灰色变权聚类分析法对工区了分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危险性综合评估,了较真实可靠各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5)将室内评判结果与野外现场评判结果对比分析,构造了较为完善的工区单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和分区段综合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为重建工程正确处理沿线地质灾害威胁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该评价系统也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了借鉴。关键词:论文灾后重建论文地质灾害论文层次分析法论文模糊数学评判法论文灰色变权聚类分析法论文

    摘要6-7

    Abstract7-10

    第1章 绪论10-14

    1.1 论文研究的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2-14

    章 自然地质环境条件14-23

    2.1 工程概述14

    2.2 地形地貌14-15

    2.3 地层岩性15-17

    2.3.1 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Q4)15-16

    2.3.2 志留系上中统茂县群亚组段(S_(2-3)mx~(3-1))16

    2.3.3 志留系上中统茂县群亚组(S_(2-3)mx~2)16

    2.3.4 志留系上中统茂县群亚组(S_(2-3)mx~1)16

    2.3.5 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群(S_1ln)16

    2.3.6 寒武系下统清平组(Cc)16-17

    2.4 地质构造及地震17-18

    2.5 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特征18

    2.5.1 气象水文18

    2.5.2 水文地质特征18

    2.6 不良地质特征18-23

    2.6.1 滑坡19-20

    2.6.2 崩塌20-21

    2.6.3 泥石流21-23

    章 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成因简析23-29

    3.1 滑坡成因分析23-25

    3.2 崩塌成因分析25-27

    3.3 泥石流成因分析27-29

    章 单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判29-78

    4.1 评价方法介绍29-35

    4.1.1 双层次分析法29-32

    4.1.2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简介32-35

    4.2 滑坡危险性评判35-51

    4.2.1 评判因素的选择35-37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37-40

    4.2.3 滑坡危险性模糊评判40-51

    4.3 崩塌危险度评判51-64

    4.3.1 评价因素的选择51-53

    4.3.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53-56

    4.3.3 崩塌危险性模糊评判56-64

    4.4 泥石流危险性评判64-75

    4.4.1 评价因子的选择64-67

    4.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67-68

    4.4.3 泥石流危险性模糊评判68-75

    4.5 评判结果对比分析75-78

    4.5.1 评判结果比较75-76

    4.5.2 评判结果统计76-78

    第五章 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综合评价78-89

    5.1 灰色变权聚类法评价简介78-81

    5.2 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评价81-87

    5.2.1 评价因素的选取81

    5.2.2 评价区段的划分81

    5.2.3 灰色变权聚类法评判81-87

    5.3 评判结果对比分析87-89

    第六章 89-91

    致谢91-9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