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旅游管理 >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梁启超社会主义观

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梁启超社会主义观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29179 浏览:1334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梁启超社会主义观是一种改良的稳健的社会主义思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大同理想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独特认识:(1)用大同理想建构他的社会主义观,从而使西方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理想;(2)用社会主义改造儒家对社会的道德理想一大同,将其实现过程阶段化。其社会主义观虽存在不足,但他能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社会主义运动必须优先发展生产等主张又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其观点至今看来仍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社会主义;儒家思想

一、梁启超杜会主义观的思想渊源

梁启超是受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浓厚熏陶过的,当社会主义思想及运动在西方社会盛行之际,梁自然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土壤中寻找解释,尤其是西方社会贫富悬隔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1902年梁启超撰写《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把社会主义看成“吾中国固夙有之”,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中国古来已有的思想等等。他甚至把东汉的王莽改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的言行。在梁看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倡导的“均平”与“大同”思想,同近世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所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是何等相似。由此,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在于救私人之过富过贫,是高尚美妙之主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

在中国,将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同近代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的最早尝试者是康有为。梁启超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便来源于康有为《大同书》,他认为近代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与康有为《大同书》的理想十分契合。梁启超从康有为那里接受了《大同书》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如他评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其“理想之国家。实无国家也;理想之家族,实无家族也。无国家无家族则奈何?以国家家族尽容纳与社会而已,故曰社会主义学派哲学也”。而在古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大同之说就是《礼记·礼运》篇,此篇所描述的“天下为公”即所谓大同世界。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梁启超将近代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相互比附。
此后,梁启超又将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同欧洲近代的社会主义运动明确地联系在一起,如他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一文中所说:“欧洲所谓社会主义者,其唱导在近百余年间耳;中国则孔、墨、孟、苟、商、韩以至许行、白圭之徒,其所论列,殆无一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噪启超当年接受了大同思想,乃是他日后赞同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同时,从梁启超在作《南海康先生传》时,对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解来看,其之所以这么容易欣赏和接受社会主义学说。与他把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视同于近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
不仅梁启超在此将近代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相比附,孙中山也认为:“考诸历史,中国因素主张社会主义者,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足见中国人民之脑际,久蕴社会主义精神。”“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守。各得其所”。不难看出,孙中山也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想大同世界。可见,当时如梁启超等一批中国启蒙思想家在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时,常常把它与中国传统思想相比附是显而易见的了。

(二)受着中国传统“均平”思想影响

梁启超对西方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贫富悬殊现象开始的,其反对贫富悬隔的思想,在中国传统“均平”思想中早就存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梁启超是从传统的“均平”思想来理解西方社会主义的,而是不会从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的。所以,梁启超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要求贫富均、反对剥削和压迫。
传统的“均平”思想,是一种在个体小生产的基础上,在中国历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反对贫富悬殊的思想意识而在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传统均平思想的融合中,梁启超则主要是从统治阶级方面的“均平”思想来理解社会主义学说的,认为贫富悬隔太甚势将引起劳动者的不满,导致社会动乱,危及统治。因此,他十分信奉《论语季子》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均平思想,并以这种思想来理解和解释西方的社会主义。认为西方社会主义“即以救私人之过富过贫为目的者也”。因此,他认为社会问题“不当专以现在贫者一阶级之利益为标准。盖社会者,全社会人之社会,固非富者阶级所得专,亦非贫者阶级所得专”,而社会问题之真意,“要以分配趋均为期,凡以使全国中各社会阶级(不论贫富)皆调和秩序以发达而已”。从而把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调和社会秩序,作为反对贫富悬殊的目标,把传统的“均平”思想称作是社会主义学说。
纵观梁启超当时文字,不难发现他对近代社会主义的理解明显带有与传统思想比附的痕迹。可从梁启超在1904年所作《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中,他进一步论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udooo.com

列中国之“社会主义”传统说知晓,且还引王莽训斥地主为“此即以田主资本家为劫盗之义也。”凡此种种,均表明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大同和均平思想。当梁启超将其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大同和均平思想以及马克思共产主义相联系时,梁启超就视社会主义为一种宏大的理想,认为社会主义是“最高尚美妙之主义”,是“大同底世界”。这里,梁启超并未将之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但如此进行文化溯源,也显示以古喻今有其学术合理性。

二、梁启超社会主义观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又积极参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变革,因而十分熟悉中国的文化根基与社会现实,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因而表现出了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用大同理想建构他的社会主义观,从而使西方传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理想。第

二、用社会主义改造儒家对社会的道德理想一大同,将其实现过程阶段化。

(一)大同:社会主义内在化

梁启超深受儒家大同理想的影响,而传统儒家对大同的理解主要还是道德主义的,梁的理解则更受到了康有为的影响。康在大同书中提出,人类的理想境界即在大同时代,在此时代里生产资料“尽归于公”,不仅废除了私人土地占有制。而且废除了私人的工厂和企业。显然,康已将大同理想改造成了一种社会理论,梁启超积极宣传和推崇康有为的大同学说,并且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中国古代早就有的思想,甚至认为“中国古代的井田制正与近世社会主义同—立脚点。”他认为未来社会“分配极均,而世界将底于大同,此社会革命之真精神。”
这种儒家大同的社会主义特征为“产业公有”,“既行社会革命建设社会的国家,则必以国家为—公司,且为独一无二之公司,此公司之性质,则取全国人之衣食住,乃至所执职业,一切干涉之而负其责任。”这里是说,将生产机关收为国家所有,通过国家管理共同生产经营,再进行收入的分配。由此,梁启超断定苏俄根本不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做法很是反感,并激烈反对中国走苏俄革命的模式。因为在他看来,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本特性是“公有制”,但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却与“公有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