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构建道德课堂之我见

构建道德课堂之我见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12635 浏览:562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三个层次来探讨需要层次理论对构建道德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007-4309(2012)04-0022-2

一、满足社交的需要——构建道德课堂之基本

(一)教师的课堂社交行为现状

道德的课堂要求教师说发自内心的、想说的真话,而不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学校领导的监督下背诵教案上的“台词”。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多数教师在讲台上与在生活中形象差异很大,有时甚至判若两人。“幽默、风趣、可爱等性格特征体现在不少教师的生活交往中。但遗憾的是,一旦走上讲台面对学生,很多教师便掩藏起自己内心丰富的想法,收敛起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出来的则是课堂设计思路大同小异,课堂教学语言人云亦云,课堂形象千人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课堂规则的要求
与西方国家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洒脱、不受拘束的风格不同,我国教师在课堂上历来都是以庄重、严肃、按部就班为鲜明特征,慢慢地这些特征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课堂规则了,这在中小学尤为突出。
2.教育体制的要求
在应试本位、知识本位、分数本位的课堂上,教师没有多少时间展示“本我”、流露自己的真性情,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把教学内容一丝不差的灌输给学生。“任由应付考试的死知识和短期知识占据学生的心智,实际上是用知识的工具性价值淹没并取代了知识的道德性意义。”这句话放在教师身上同样受用。

(二)学生的课堂社交行为现状

1.学生与教师的交往
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人人都应享有话语权,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更应充分发挥这种权利,在课堂上抒真情、说真话。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具体体现在:
(1)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
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这样的现象在我国中小学课堂内屡见不鲜。学生与教师的交往只不过是在“惟命是从”的基础上与教师的配合而已。
(2)学生对教师“敢怒不敢言”
长期以来,教师权威在课堂上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学生在教师的“高压管教”下不敢发出声音表达意愿。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敢怒不敢言”逐渐地会演变为对社会的“敢怒不敢言”,我们所谓的道德课堂到最后很可能成为剥夺道德的“炼狱”。
2.学生之间的交往
如果说师生之间由于年龄、背景、地位等的不同而产生距离,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学生之间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他们能很准确地理解对方,产生共鸣。然而,一些现行的课堂规范、课堂管理制度都对生生交往构成了严重威胁,与构建道德课堂相背离。
(1)课堂规范的影响
中国的课堂布置向来是整齐划一,课桌椅面向讲台,垂直分布,形成一个极度规则的长方形,教师站在“长方形”的正前方向学生“发号士令”,很多学校还把课桌椅摆放的整齐度作为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学生被教师有次序、有目的地安排在每个位置上,并且一般不会变动。教师强行给学生分配社交对象的做法实则是变相地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的社交权利。
(2)课堂管理制度的影响
在课堂管理制度中,最常提到的就是课堂纪律。动脑、动手、不动口的课堂口号被广大的教师们采纳,孰不知,这一口号的提出与践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行扼杀了多少学生正常的社交需要,鉴于此,构建道德课堂又从何谈起呢?

二、满足尊重的需要——构建道德课堂之根本

“道德的方式聚焦着教育的理念、道德的目的和道德教育的智慧。这种道德的方式首先指向人,指向人的尊严。道德课堂就是让教师和学生有尊严地生活着。”如何才能有尊严地活着?除了自重之外,更多地是指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尊重他人。

(一)尊重教师

教师无疑是教育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方,他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教师个人尊重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课堂的道德性。事实上,作为学校行政命令最底端的教师,经常受到一些学校管理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制约和约束,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1.学校管理行为的缺陷
有些学校对教师外在形象的规定过于严苛,例如限制女教师的发型、高跟鞋的高度和宽度、衣服的时尚度等等。这些规定犹如紧箍咒般把教师的思想紧紧束缚着,使他们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课堂上真实、自然、生活的气息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死板、僵硬、甚至带点做作,教师的自尊和尊严被这些学校管理行为吞噬着,课堂的道德性便无从谈起。
2.课堂管理行为的缺陷
“近年来,一些学校实行的、饱受争议的‘推门听课’的做法实则是一种对教师不尊重、不信任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自尊心。所谓‘推门听课’,一般是指校长、教研人员、教学管理者不定期、不通知、不经授课教师允许,随机随时推门进入‘正在进行’的课堂听课。”这种做法经常发生在新教师、青年教师身上,有人为这种行为唱赞歌,而本文认为这是对人权的侵犯、是对教师尊严的挑衅,作为刚踏入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来说,本身就缺少实战经验,上课时容易紧张,学校领导本可以在求得教师同意的基础上,通过听课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而不是“推门听课”的做法。“推门听课”是学校领导检测借着人文关怀的精神进行的突击检查,冲击着教师的尊严。

(二)尊重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究竟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还是以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自居,教师究竟是以学生的思维、现场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为中心展开课堂,还是遵循课前的预设、固定的程序、自我的理解开展教学,背后折射出来的正是教师在内心深处究竟将学生置于怎样的地位。如同教师尊重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1.学生受现行的课堂行为制约
学生固然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是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是不能被完全限制的,要给学生足够的作为“人”的自由和空间,但是大到国家制定的小学生课堂行为守则,小到教师制定的学生课堂行为准则,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让我们来看一则课堂的常规:教师要求学生:“保持笔直的身体,稍稍向左自然地前倾,肘部放在桌子上,不要遮住视线,可以用右手支着下颌。左腿比右腿稍微靠前。身体与桌子之间应有一指宽的距离。”在这样精细的规则之下,学生俨然成了在“说明书”指导下工作的“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作为人应该享有的自由和受到的尊重荡然无存,这不是道德课堂里应该发生的。
2.学生受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制约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说:教师提问,学生发言,当学生还在滔滔不绝之时,教师却斩钉截铁地打断他;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自己课前预设的轨道里等现象。道德的课堂倡导学生在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围绕着学生这样的“学习”展开。

三、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构建道德课堂之关键

马斯洛指出所有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领域内有所建树、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实现不仅仅是事业心强的人的专利,普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通大众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渴望,包括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自我实现

教师是传递知识的桥梁、培育道德的园丁,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教师的自我实现体现在:
1.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独立教学
这主要是对新教师来讲的,一个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开始时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后来当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时,他就希望“摆脱”别人对他的“关怀”,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独立完成教学。
2.能够把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当一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时,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一套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豪感、成就感便由然而生。

(二)学生的自我实现

学生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对象、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学生怎么写作的,都旨在增加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学生人格,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1.获得知能
知能即知识和能力,知识是载体,能力是工具。没有知识,即使能力超群,那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取得好成绩、考了好分数,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少学生和家长追求的全部。能力的工具性作用在于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有价值的东西。构建道德的课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和能力两者的同时获取。
2.获得道德
相比于知能,获得道德是学生自我实现的最高一层的需要。“人之初、性本善”,毋庸置疑每个学生原初都致力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没有谁生来就甘愿做一个道德败坏、遭人唾弃的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人人都具有的,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而要想获得高水平的道德,则必须接受教育,课堂学习就是接受教育获得高水平道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道德的课堂必须满足学生对获得道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郅庭瑾.道德的课堂,问题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
[2]郅庭瑾.道德的课堂,教师能够做什么[J].思想理论教育,2007(5).
[3]何云峰.论道德课堂[J].现代教育论丛,2006(2).
[4]郅庭瑾,葛玉瑶.道德的课堂,基于管理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7(7-8).
[5]任效峰,孟庆男.从“规训”到“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作者简介】刘佳男:长春市南关区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