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论特需“特需项目”学位生教育工作

论特需“特需项目”学位生教育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21169 浏览:945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特殊需求,采取“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基于“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一些思路与措施,以期开创“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分析研究
1000-8772(2012)23-0146-02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指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培养特定领域应用导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我国从1990 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 年起,全国各普通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但是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难以满足特需人才需求,于是在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怎么写作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简称“特需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及试点工作建设单位的名单。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51所学校获得授权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司法警官学院等12所高校成为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南京审计学院增列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本文主要针对“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

“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领域,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就是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怎么写作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项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学位授权制度改革所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从而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相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必须存在着显著区别,最明显的特点是更加注重实践性、更加注重应用性、更加注重职业性。因此,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条件不足,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特需项目”院校办学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本科所具备的办学条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加之今后新增的学位点的培养条件要建设。从目前“特需项目”院校的调研情况看,“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较大缺口,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室比较少,图书资料总量不够,能进行实践的企业数量明显不足等情况导致现有的办学条件现在乃至今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生教育条件的不足已影响到研究生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各个方面工作,给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大了难度。同时,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对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在认识上势必产生冲击和偏差,对研究生获取知识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会有所放松,可能使“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2.导师队伍总量不足

经过调研分析,“特需项目”院校现有导师队伍只能说勉强可以满足目前“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但如果考虑“特需项目”院校新增学位点和规模扩大的培养要求,将会明显出现导师队伍的数量不足。

3.研究生的学术氛围不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特需项目”院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日常管理工作方面虽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体制不顺、机构不全、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等情况。目前“特需项目”院校的研究生规模一般较小、在学校的“整体声音”不强,科技学术活动偏少,缺乏具有研究生自身特色的活动和品牌项目,学术氛围不浓;研究生自我塑造、自我成才的主动意识较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今后“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面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特需项目”院校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开创“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1.规范管理,健全机构,完善“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未来的几年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特需项目”院校要想继续抓住机遇,必须适应形势,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尽快完善“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当前,“特需项目”院校研究生教育多是以“一级管理”为主的模式,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已有雏形。为了保证管理效益和工作效果,必须尽快配齐人员,划清职责,确定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以研究生处为指挥中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心、各培养单位分管研究生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的信息畅通渠道和上下互动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
强化怎么写作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与怎么写作体系。从有利于管理决策、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广大教师和研究生使用的多个角度,统筹规划并开展信息管理和怎么写作体系的建设工作;力争将与研究生教育过程相关的招生、培养、毕业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集中于管理系统中,为使用者提供信息查询、传输、录入、下载等多种怎么写作,切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学校、学院、导师组三个层次规划建立系统的质量监控、评估与保证机制,有效推行督导员制和奖惩机制,加强对教学过程、企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评估,强化实践考核、学位论文评优和抽查制度;不断完善和改进评估技术,丰富评估模式和方法,提高评估效率,着力构建“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2.实质性推进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培养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培养质量。“特需项目”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条件的改善滞后于培养规模增长的现象,设专项、列入预算予以投入,补充和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各种条件,要利用“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意识,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研究生课程建设基金,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对新增及原学位点给予稳定的条件建设投入;第二,统筹规划“特需项目”专业学位

中专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研究生的企业实践环节;第三,分类论证,逐步建设一批用于“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能力培养的综合实验室;第四,合理利用资源,学校、学院和导师共同建设导师和研究生工作室;第五,精心挑选,统一购置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第六,统一协调、统一调配现有的教学、科研及实验用房,为研究生教学、培养提供足够的专用教室和通用实验室。

3.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质量

研究生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体,是研究生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结合“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未来新增学位点的需要,今后“特需项目”院校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建立更为合理的导师遴选制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导师队伍;第二,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带动导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第三,实行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以科研与项目为核心;第四,逐步建立研究生联合指导制度,培养后备导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第

五、建立研究生导师的评估制度,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能力。

4.营造学术氛围,提高综合素质,确保有较高的研究生就业率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与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方法。“特需项目”院校需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切实提高研究生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政治素质;第二,营造学术氛围,开展较高水平、有研究生特色的科技活动;第三,加强成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第四,加大对“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满足国家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确保有较高的研究生就业率;第

五、加强与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联系,真正做到“择需、择优、择急、择重”。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教育部,2009-03-26.
 曲钦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
[3] 杨建伟,张传胜,邢克飞,胡助理.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责任编辑:王兰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