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关于钢琴《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

关于钢琴《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13885 浏览:584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和思想状况,其代表作《钢琴教师》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从异化、反抗、回归等方面对《钢琴教师》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关键词:钢琴教师;女性意识;异化;宿命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自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者,作者耶利内克既在女主人公埃里卡身上投射了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经历,同时又是借女主人公来对自我进行剖析。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和思想状况,其代表作《钢琴教师》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将从人性的异化、自主的反抗、回归女性传统宿命等方面对《钢琴教师》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一、异化的母女关系

在大多数作品中,母亲总是慈爱有加的形象,而小说《钢琴教师》中的母亲则是一个专横自私的人。她要求埃里卡每天和她共睡一张大床,并且睡觉时要求女儿把双手放在被子外面,以防止女儿用手摸自己的身体。严格要求女儿每天按时回家,时时报告行踪,事事汇报,稍有反抗便会遭到呵斥甚至惩罚。母亲检查女儿的一切东西,包括很隐秘的私人物品,禁止她花钱写新衣服和漂亮衣服, 不准女儿打扮,不能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男人。女儿一旦不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就很紧张,担心被哪个男人勾引了,总是打电话缠着女儿。埃里卡与母亲如此异化的关系,是有原因的。埃里卡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有精神病早逝,与专横乖戾的母亲相依为命。虚荣心极强的母亲想把女儿培养成为出色的钢琴家,从小就逼着女儿学习钢琴,不能与外界接触,埃里卡的童年在封闭孤独的世界里度过,除了练习钢琴还是练习钢琴,与外界鲜有往来。母女二人在纯女性没有男性的封闭家庭里,孤闭地生活。母亲用自私的爱,从身体和心理上时时处处控制自己的女儿,逼迫女儿压抑自己的人性,导致埃里卡畸形心理的产生。

二、自主而无望的反抗

埃里卡、母亲科胡特太太、埃里卡年轻英俊的学生克雷默尔三人之间构成了畸形的互相猜疑互相追逐的三角关系。科胡特太太对埃里卡从自私的爱出发的摧残导致女儿的心理扭曲;当埃里卡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对母亲的强权控制表示不满的时候,她遇到了克雷默尔,利用克雷默尔来宣泄自己变态的,并试图掌控间的话语权;科胡特太太不愿意任何一个男人来抢夺自己对女儿的拥有权和支配权,而克雷默尔却主动接近埃里卡,并对埃里卡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因此,母亲与克雷默尔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敌对关系。在这样一个权力场的转换过程,处于弱势地位的永远都是埃里卡。
埃里卡与克雷默尔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个慢慢转化的过程。不满二十岁的男学生克雷默尔爱慕追求年近四十的老师埃里卡,动机原本就不那么单纯。一方面,克雷默尔真心佩服崇拜埃里卡在音乐上的水平;另一方面,克雷默尔想通过埃里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换句话说,埃里卡不过是克雷默尔在进入情爱世界的一块垫脚石,因为克雷默尔觉得埃里卡比那些年轻的女学生好对付。因此,埃里卡与克雷默尔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当克雷默尔刚开始追求埃里卡时,由于克雷默尔的青涩与埃里卡的孤高冷傲,主动权仿佛是掌握在埃里卡的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埃里卡渐渐动了感情,埃里卡开始屈服,对克雷默尔患得患失,开始主动迎合克雷默尔。当她看到克雷默尔和别的女生说笑时,非常忌妒,甚至不惜采用卑鄙手段伤害与克雷默尔接近的女生。这一切都看在克雷默尔的眼里,克雷默尔渐渐掌握主动权,两人关系似乎慢慢升温了。但是埃里卡写给克雷默尔的一封信导致了两人关系的极速降温,可以说那封信成了两人关系的转折点。信中详细写下了埃里卡对克雷默尔的各种奇怪的“指示”,这些指示充分体现了埃里卡的受虐倾向。克雷默尔从这封信中看到了埃里卡变态扭曲的性心理,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屈辱,于是他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爬进埃里卡的房间了她,并对她进行了无情的殴打,对埃里卡实行了狠狠的报复。遭到和暴打后的埃里卡带上刀子,准备找克雷默尔复仇。但是,当埃里卡见看到克雷默尔和一群年轻漂亮的女学生说笑着走出教室时,却没有将刀子刺进对方的胸膛,而是插进了自己的身体。那一刻,她彻底输掉了自己与克雷默尔之间的战争,这场荒谬的师生恋最终以埃里卡的失败而告终。

三、回归女性传统的宿命

《钢琴教师》跟以往许多以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不同, 它关注着的是女性的弱势生存和思想状况。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给女性带来的新思想, 幸福爱情和独立自由是许多女性向往并追求的生活目标。然而, 在几千年文明形成的男权社会里, 对于女性来说, 争取独立自由往往比争取爱情要艰难许多。非常多的作品表现了女性不断地追求两者的平衡点, 希望自己能够像男性一样和谐地拥有甜蜜的爱情和独立、自由。而在大数情况下, 女性的生理功能和女性特征能够带来幸福的家庭生活, 也就是说女主人公往往很容易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而通常牺牲在追求独立自由的过程中, 最终没有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而以悲剧结尾。《钢琴教师》中的埃里卡与这些女性有些不同。埃里卡虽然没有像母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世界级著名钢琴家, 但也成为了维也纳音乐学院优秀的钢琴教师,可以说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性, 她独立、自强,还自由,因为她没有成为男人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 没有繁重的家务和对孩子的辛勤养育、操劳。但她同样是一个失败的女人, 她内心压抑扭曲、性心理畸形变态, 性格分裂, 因此埃里卡也没有找到幸福爱情和事业成功的平衡点, 她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悲剧女性, 她们经历的道路不同, 归宿却是一致,和所有女性一样, 最终回归到权力压抑下女性传统的宿命。
埃里卡的最后一个镜头让人震惊、难过和深思。遭遇和凌辱暴打的埃里卡带着复仇的心理去找克雷默尔, 最终却将锋利的刀刃刺向了自己的肩膀, 她捂着流血的伤口在天色渐暗的傍晚缓缓地痛苦地向家的方向移动步伐。这一结尾表现了女性在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力面前的无奈和痛苦, 女主人公最终只能回归女性传统的宿命: 关系中永恒的他者, 战场上的猎物,永远的权力被动者、男性的对象。埃里卡畸形变态的心理使她心甘情愿做一个牺牲品,她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她坚强的外表在男性的进攻面前不堪一击。这场艰难、病态的权力争夺, 是强与弱、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对峙。在男女这一社会基本模式中, 男性话语禁锢了女性的发展, 女性在关系中总是处于被压抑、被损害的地位。自命清高的埃里卡没有成为男权社会的胜利者, 同样成为了男性话语权力的一件牺牲品, 它所体现的强烈的反讽意义, 让人扼腕叹息,掩卷沉思,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耶利内克对女性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的深刻思考。
参考文献:
赵俊,李倩. 寻找与求证——试读《钢琴教师》的女性身份意识和角色意识[J].名作欣赏,2005 (20).
沈艳. 女性自虐母题文化研[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4).
[3]王德领. 《钢琴教师》:女性生存的寓言[J]. 南方文坛,2005(4).
[4]顾梅珑. 女性世界的迷宫[J].当代文坛,2005(5).
[5]钱定平. 人性剃刀的琴声叮咚——2004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得主耶利内克小说《钢琴教师》解读[J].文艺争鸣,2005(1).
(作者简介:童媛华(1979.11-),汉族,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