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试议社会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心理环境优化

试议社会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心理环境优化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17875 浏览:741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地从社会意识形态出发,忽视了与社会心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造成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心理环境互动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多学科知识,寻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社会心理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传播与交融进一步加深,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面对新的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高校教育方式由原先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心理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障,成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社会心理环境的内涵

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内,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实现社会生活目标的活动中,主体与主体之间及主体与外部生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积淀下来的,对整个社会成员的都具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有影响力的一个心理环境。作为社会心理环境,只是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它是社会生活主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社会心理环境作为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并且在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反应活动,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心理定势和社会心理效应。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系统性。

社会心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表现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具有一定的集合性。社会心理环境并不是个别人心态的表现或者说社会对某种成见或偏见的反映,而是一定的社会阶层或者一定的群体对社会客观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达成某种共识的心理反应。由于社会心理环境是主客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反映,因此,表面上看,社会心理环境范围较大,组成要素多元化,但是究其内涵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实际上是主体反映客体并作用于客体的有机整体,研究社会心理环境的出发点便是研究主客体之间的复杂的有机关联。

2.导向性。

社会心理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的隐性的精神力量,它的影响力的实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没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指向作用,可以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社会成员的发展,正如古语所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社会心理环境正是达到了“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的效果。社会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影响力,其所形成的特定的环境气氛和社会舆论支配着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因此,社会心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凝聚力,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向心力。

3.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各种文化、制度相交,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出现,各种新型的价值观念应时而生,导致社会心理环境向多元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社会内部矛盾,社会成员自身的社会承受力、认知度和社会愿景等也发生了变化,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逐渐增多,社会心理呈多元化发展,其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内在的复杂性增加了我们研究社会心理环境、认识社会的难度。

4.发展性。

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成员会随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基础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社会心理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或许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工程,高校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上是积极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取得新进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进一步得到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等。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认真对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迷失。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传播的深入,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并存的现象,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了以往较为单一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价值观,价值观的转变使得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出现异位,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相对较匮乏,导致其在学习上缺乏动力,进取心减弱,部分学生甚至将学习当成了一项任务,厌倦思考、不求甚解,没有较高的学习目标,对人生缺乏合理的规划。主要表现在:(1)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动机不强,无求知上进的愿望,缺少学习成就感,上课注意力涣散,逃课现象在各大高校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课程作业抄袭、现象较严重,过于关注课程学习以外的活动;(3)自信心不足。部分大学生对学习存在厌倦心理,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要求心不在焉,有的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比如在听课时部分学生选择坐在角落或后排,远离任课教师的视线,上课也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另外,就业形势差,部分大学生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有甚者形成自卑心理,对其人生造成重大影响。

2.贫富差距导致心灵扭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义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的滋长,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趋于庸俗化和功利化。现在被社会热炒的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社会贫富差距对高校学生心理的影响。受到所谓“官二代”、“富二代”享乐生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难以抵制,久而久之,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开始对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产生了怀疑,盲目追求安逸享乐的生活,认为钱是万能的,把多赚钱作为人生成就的衡量标准,致使人生目标出现偏差。

3.贫困大学生思想问题突出。

数据显示,困难大学生比例为1/5左右,而特困生约占10%。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使得贫困学生往往会因囊中羞涩而自卑,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容易产生悲观心理。部分贫困生认为自己因家庭贫困会被老师和同学看低,往往产生“人穷志短”的心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对未来彻底丧失信心。(2)拜金思想萌生。受到社会环境和周围学生的影响,部分贫困生错误地认为自己之所以经济紧张,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无能,将其所有不幸归因于父母,导致心理扭曲,错误地认为这是社会造成的不平等。他们往往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看不到社会发展的主流和社会对他们的帮助,怨天尤人,更有甚者甚至抱怨社会不公。(3)消极懒惰思想日益严重。部分贫困学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个性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意识淡薄,错误地认为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其地位低下。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丧失进取心,变得消极、懒惰。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则势必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4.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择业观出现偏差。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充斥就业市场。生活在“塔”中的大学生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和家庭、父母的影响,在择业方面出现了观念上的偏差,期望中的工作脱离实际情况,不能面对现实状况,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自暴自弃,否定自我,甚至上岗后出于对目前工作的不满而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因此,如何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心理环境的互动

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认为,教育应当“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中,以及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来加以审视”。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如何在新时期增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心理环境的互动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1.社会心理环境与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

从社会心理环境因素角度来说,一方面,我国目前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从而在意识形态上树立了多种思想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人们坚持和信守的传统的价值观、理想信仰等受到各方面严峻的考验,出现了道德困惑、理想迷失等现象。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追求片面发展,功利化、世俗化思想浓厚,原有的高校育人功能被弱化。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无法提供政治社会化和健全道德的有效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成要素的缺失,给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头脑敏锐,但是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相对欠缺,这种心态特征决定了大学生受到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个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首先必须认识到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更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心理环境而生活,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心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个体必须营造好相适应的心理环境,并主动接受它的影响和制约;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个体本身应该具有主体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心理环境,并且能影响和改造社会心理环境,使之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人接受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是经过个体思考、发挥能动性的结果,社会心理环境对个体思想影响作用取决于作为个体的人能否能动地接受。因此,个体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心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并消除社会心理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2.社会心理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思想观念体系及其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合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纲要,同时应该竭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面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需要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感召性,另一方面应该利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通过激励、感召等方式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社会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3.社会心理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互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经从封闭的高校内部走向外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优良与否的判断标准就是其能否适应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以及能否对社会心理起到能动的促进作用。社会心理环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促进或制约作用: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发展存在一种无形的内在约束力,它通过循序渐进、耳濡目染的方式对个体的思想、行为进行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促进个人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既可以引导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良性发展,又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心理现状。
通过具体分析社会心理环境的内涵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对于全面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合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awrence Cremin.Public Educa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76:36.
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0.
[3]、教育部.团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4-12-07.
[4]黄志斌.绿色和谐管理论——生态时代的管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5.
[5]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大学生社团工作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ST16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