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关于创意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展路径

关于创意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展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14028 浏览:587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迈进,文化创意产业园迅速发展。本文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界定和发展机制的分析基础上,针对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现存问题,并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成因,提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路径。
关键词:南京市;产业价值链;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园
1008-4428(2012)11-30 -03
近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研究热点。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研究大都从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出发,总结国外研究理论并结合中国上海、北京、杭州等大都市的典型案例,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机理和路径等尚未见成熟的研究。

一、相关定义及研究综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

目前看到的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视觉来进行界定,如王缉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其特征主要是创意人群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的创意环境和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这一概念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相互联系的本质特征。其二是从空间组织进行界定,其代表是肖雁飞,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本质是新产业空间的一种新形式,是基于特定的当地文化和制度背景所形成的创意网络,创意活动在城市特定空间相邻集聚,大量创意企业和相关机构通过竞争和合作关系形成创意集中、创新和合作竞争的产业空间组织;这一概念涉及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组织。笔者基于他们观点,从产业成长视角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基于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运用政府或自发力量,使创意者、创意环境与创意产业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产业价值链,进而创造出获得更高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

(二)创意园区的发展机制研究

创意园区发展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喻亚男基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提出环境,政府导向和市场运作主体是影响发展的三大因素;蒋雁等基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成长过程,发现产业特征、创新环境、网络环境和政府支持是影响创意产业园的成长因素;可见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创意产业园动力机制研究主要基于集群、自组织、共生等理论,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外部宏观因素、内部微观动力与元素考察创意园区形成的动力机制。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研究的实证区域均以上海、北京为重点考察对象,且从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等视角阐述中国创意产业园区成长的动力机制。
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一般产业集群的特例,有别于一般产业。创意产业集群更多依赖于人才和社会资本,而不像一般产业更多依赖技术型人力资本。在空间上,创意产业集群更多地依靠文化选择而不是选择靠近研究机构。加之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最大问题是政府主导下的资源驱动型,而非市场导向下以创意者为主体的市场驱动。政府过多从政治和社会层面出发,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一个结构性失衡。文化创意产业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园区的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是由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创意产业发展之初就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物理空间的集聚造成某一地区创意产业中企业主体的多元化和组织结构复杂化,较之传统产业“线型”产业链形式,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明显呈现出“网状”的特征,加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形成了创意产业的融合趋势,这为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可以说,产业价值链才是创意产业园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抓手。

二、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问题分析

南京有近5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有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3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5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28个,依托南京特色文化,逐步形成类型不一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除了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还形成了当代艺术创意园区、网络游戏和动漫创意产业园区、影视创作基地、传统书画艺术创意基地、民间工艺创意市集、地域文化品牌基地等6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模式分为三大类:(1)政府主导型,由政府投入建设,并负责其后的监管和运作,如:雨花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善桥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2)政府、企业联合开发型,政府是园区产业的主要行政管理者,而企业负责整个创意产业园的运作。如: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企业自主投资型,由单个或多个企业投资建设,并负责后续经营,自负盈亏。如石头城6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等园区。
虽然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比较快,位居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前十强,但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第一方阵”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总量和发展规模上都差距明显,而福州、成都、宁波等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南京已十分接近。主要问题如下:

(一)商业地产模式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它主要依托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固定资产比重相对小,社会投资回报不仅仅是租金,更在于增加就业、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等社会综合效应。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与传统园区的区别所在。南京很多园区商业地产模式明显,借创意产业之名发展房地产,建成园区后,不断增加商业怎么写作设施提高租金,而没有严格按照招商书上的租用条件设立门槛,导致部分园区餐饮、娱乐等怎么写作业规模过大、数量过多,挤占了本来就有限的创意发展空间。对入园企业的怎么写作仅限于一般性的物业配套怎么写作和收取租金盈利,缺乏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怎么写作体系的构建。部分园区入驻了与文化创意产业无关的企业,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如石头城6号创意产业园等园区。

(二)同质化程度高、集聚化程度差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战略和功能定位还处在初级认知和实践阶段,园区建设过多依靠政府和政策的规划引导,内生性和内动力不够,仍是低层次的地理集聚,离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如:动漫产业在近10个园区集聚,分散在多个行政区,存在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现象。同时,单个园区规模小且地理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加之园区内企业涉及的门类较广,但企业间的聚合度不够,产业关联度不强,同很多园区有企业无产业,产业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且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不高,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怎么写作阶段,文化要素市场、劳务市场、产权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相关企业缺乏对产业链的打造与拓展。文化创意价值实现形式单一,自身的产业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包括创意制作、内容运营、消费体验和创意衍生产品等在内的各个环节未能很好地衔接,影响了深度开发和品牌塑造。以动漫产业为例,一个动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udooo.com

漫原创作品不仅可以带来本身的销售收入,更可以带动一批诸如玩具、服装、电影、音乐、出版、网站资源等衍生产品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相互作用,将成倍放大动漫产业的收益和知名度,而南京市缺乏类似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因而削弱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

(三)文化产业管理复合性人才奇缺

文化产业门类多,要懂得某一文化艺术又要懂管理营销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非常缺。问卷调查显示,84.73%的被访企业认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非常缺乏,41.32%的被访企业认为创意人才结构不均衡,37.43%的被访企业认为创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规模有限。这表明,南京市目前不仅在创意产业人才的总体数量上相对偏少,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加工类人员较多,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高端策划、创意、营销、经纪等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比例中技术人员呈金字塔形结构排列。尤其是在将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作环节,原创能力和核心创意能力亟需提高,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同时,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差距大,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

三、问题成因

(一)未生成产业价值链

不少创意产业园缺乏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尚未从产业价值链角度考虑,也未充分估测市场需求与现实条件,创意产业园区成为新的“政绩工程”。甚至个别创意产业园是政府直接授意,企业非理性状态之下的投资决策,很难真正从创意产业链角度去管理和维护。很多园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出现了很多偏差。在园区建设管理方面,由于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缺乏科学规划常常由企业盲目建设,完全以眼前盈利为目的,采用招商模式,结果难免促发园区“地产热”。

(二)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政策效应不配套

南京政策制定主体涉及宣传、文广新局、经信委、科委等多个部门,现行的政策较为分散庞杂,涉及文化、科技、软件、出口、产业园区等10多项政策,配套性、统筹性及相互之间的融合性、关联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规划、整合,存在产业资源条块分割和政出多门现象,全面、系统的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和综合效益。
加之相关政策过于宏观,目标不够准确,政策实施难以平衡,执行难度较大,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鼓励和支持相似度检测机构发展的政策欠缺,人才培养、投融资政策难以有效落实,政策扶持重点与企业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

(三)园区缺乏基础怎么写作平台

多数园区的管理主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创意产业价值链拓展等方面仍然欠缺,缺乏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怎么写作体系的构建。部分园区内部尚未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行政单元出于各自利益驱动,一些不具有创意产业特色的企业,为获得政策上的优惠而“搭车”以及园区内企业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缺少特色品牌。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聚合了大量知识型创意人才,成功的组织间交流使人们可以以价值增值的方式应用他们的知识。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共享不畅使集聚在一起的同类企业不能营造建立信任、促进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氛围,失去一个把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和怎么写作的契机与途径。

四、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路径

(一)科学规划,促进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生成

政府主导全面规划,构建与南京原有产业相互渗透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体系,借助南京市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把优先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高科技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发展动漫网游、软件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等行业,注重创意产业与原有产业的互动渗透。只有适时构建基于产业价值链的顺利实施的环境和保障机制,取得多方社会资源的相互配合,才可能实现创意产业价值链效益最大化,创造产业链企业互动双赢、共同获利局面,从而促进产业系统整体升级和全面发展。

(二)优化创意产业生长点,确定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在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制定集聚区规划整合方案,提升园区品质,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园区产业战略定位,重点发展以软件设计、动漫网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民间工艺、现代艺术创意等六大创意产业品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更需要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等集体的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该从价值链角度注重将创意人群的日常行为与工作方式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宽松环境,具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确定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形成南京独有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风格。

(三)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原创性文化产业发展

完善财政资金保障体系,提高专项资金扶持额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对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产业化环节、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环节、品牌塑造环节的资助力度。同时专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建设专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现版权、著作权、收益权、销售合同、设计创意及个性化怎么写作等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

(四)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为创意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构建多层次、开放性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南京市院校资源优势,将长期学历教育和短期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引导高等院校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大力培养创意人才和开展创意研究;鼓励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职业教育,扩大教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育覆盖面,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高红岩.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创新内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06):80-86.
肖雁飞,刘友金,沈玉芳.上海创意产业区空间创新特点和趋势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3(12):40-44.
[3]蒋雁,吴克烈.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意产业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4(1):65-72.
[4]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5-30.
[5]石长顺等.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偏颇与平衡-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的量化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03):160-165.
[6]喻亚男.创意产业集聚—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王洁.我国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研究[J].财贸研究,2007,19(3): 147-149.
[8]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地缘空间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24(5): 92-98.
[9]马仁锋,沈玉芳,姜炎鹏.我国创意产业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J].中国区域经济,2009,1(3): 31-42.
[10]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南京市政府.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0-8-6http:///zwgk/zfgb/
作者简介:
沙吉,男,江苏金坛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