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试议尼采永恒之“无”——叔本华和尼采救世之途

试议尼采永恒之“无”——叔本华和尼采救世之途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30215 浏览:1355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时间与空间之无限,使人类对自身的渺小产生了恐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让人类对永恒是否存在提出了质疑;物质的丰富多样让人类相伴而生了痛苦与无聊;这一切引发的虚无感正在遏制人类前进的步伐。叔本华和尼采不谋而合,在“空洞之无”中肯定了永恒的存在,为人类的生存困惑提供了救赎之途。
关键词:轮回;虚无;永恒
1002-2589(2012)36-0028-03
19世纪,尼采宣告虚无主义是从此往后的两个世纪的故事。实然,工业文明与科技兴盛的附属品正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迷茫与虚无感的蔓延。物质丰盈泛滥让人类无所适从,天灾人祸更酿造了人类的恐惧与对存在的疑惑。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让人类看清了个体的渺小,有人绝望地惊呼“没有什么是可以把握的,一切是如此易变,永恒根本不存在”。究竟有无永恒,人类的存在该如何继续,心灵何处安放?尼采与叔本华殊途同归,在“空洞之无”中为人类寻找到解救之路。

一、无:永恒轮回之复归

为了克服虚无主义,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万物方来,万物方去,存在之轮,永远循环。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之时间,永远运行。”85一切存在以存在本身围绕着轮回之轮循环往复。在尼采提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之后,永恒不再是人类所理解的时间的直线延伸,而是如那只鹰头上的蛇之盘旋般地螺旋上升。永恒并不是永远不变,而是在轮回中的永恒,通过轮回以实现永恒。过去与现在必将不断地在将来中出现,每种痛苦与快乐,每种思想与叹息,一切的渺小和伟大都在瞬间中重现。轮回之轮生生不息,存在者整体以轮回践行着永恒。尼采将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视为强力意志的表现形式,以弥补摧毁一切旧价值之后,人类对于无善无恶的道德空白以及无信仰的精神空虚状态。但令他困惑的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却把人类带向了另一个恐慌的世界,一个更大的“无”。历史之轮往复循环,世世代代以不同的形式践行着生存之路与毁灭之路;朝代更替,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为其归属的群体,为更好的社会制度而浴血拼搏;工业文明以及随之兴起的科技文明使人类所能享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这一切只是存在者存在方式的改变,存在者整体的命运还是陷入轮回之中。空洞之“无”时时刻刻存在于每一时空,像一个智者在旁观着一切存在的每次轮回,而这一轮回本身最终势必复归于其中。
虽然尼采意识到轮回的结果是无,但是他却害怕承认,怕自己为克服虚无而做的努力却走向一个无可言状的“空洞”,另一个更大的“无”。因此,他惊恐地将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视为神的可怕循环,并且一再克服这种空洞之“无”,但是不可否认这个“无”确实存在,并且是一个高于存在者整体之上的存在,是存在者整体都将复归的存在,轮回之轮永恒的循环最终也只是不断向他靠近。此外,这种空洞之“无”还时刻与存在者相伴,存在者尤其是人类通过各种努力改变自己的存在方式,创造出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并且在弱肉强食的生物进化链中奋力挣扎,到底是谁主宰了这一切,谁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获益者,答案是“无”。只有它坐收渔利,将人类的一切努力纳入囊中。因此,不可否认,一切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最终只是归属于“无”。
叔本华秉承了印度哲学的思想,同样肯定了轮回,但是他的循环论的历史观是以意志即欲求为前提的,人类因而在因缘之链中不断轮回,最终陷入无尽的痛苦的深渊。叔本华的这种轮回思想带有强烈的宗教意蕴并且他认为可以通过禁欲以超脱轮回——人类痛苦的轮回。尽管如此,叔本华依旧提出在事情的本质中根本免不掉的责难“这个责难说:在我们的考察终于达到了这一步之后,即是说我们完善的神圣性中所看到的就是一切欲求的否定和取消,也就是由此而解脱一个世界,其整体存在对我们现为痛苦的世界;那么,在我们看起来,这似乎就是走向空洞的‘无’了。”559与尼采不同,叔本华意识到并且肯定了“空洞之无”的存在。此外,尽管叔本华认为人类可以超脱轮回,但是人类的无止境本身就注定了人类无尽的痛苦与空虚,痛苦之轮回也必将无限循环,直达永恒,只是永恒的尽头不是轮回而是“空洞之无”。时间与空间构成了叔本华意志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个体化原理”,叔本华认为时空构成了一切物质包括人类的存在的必然环境,时空构成了意志的普遍形式,然而随着意志的取消,时间与空间不复存在,个体化原理也被取消,进而存在于个体化原理之中的主体与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表象,没有世界,一切最终复归于“无”。

二、空洞之无——唯一的永恒

到底是谁主宰了整个世界及宇宙的存在与运转,是轮回吗?答案是

学术论文下载www.udooo.com

否定的,轮回并不是唯一的永恒,它最终也是被那个“空洞的无”所淹没,它的每一个步伐只是迈向着“空洞的无”。“啊,我头顶上的天,无滓的深邃的天啊!光之深谷啊!当我望着你时,我因神圣的希望而战栗着。”57让人类恐惧却又充满幻想与期待的正是伟大的自然力,那个主宰世界及宇宙的所有存在者整体的事物,那个空洞的“无”。尼采曾提出“超人”来实现人类自我的拯救以摆脱虚无主义的缠绕,他以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给人以希望,在此的瞬间将永恒,但是,他却难以自圆其说。存在者整体以永恒轮回的形式生生不息,虚无的出现是对存在着整体的否定,如此,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就不是克服虚无主义的关键,对最高的价值的贬黜似乎并没有拯救人类脱离苦海,人类所期待的永恒成为泡影。
其实,尼采忽视了他曾经提到的令他滋生恐惧的“无滓深邃的无”,这就是空洞的“无”——唯一永恒的存在。其实,尼采在其思想中以“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与“存在者整体的否定”两个概念已经证实了“无”是唯一的永恒存在。存在者整体以轮回的方式存在,如果轮回一直延续,那么这种轮回最终也只是复归于“无”;否定存在者整体就是否定了轮回,存在者整体包括人类停止了轮回,一切也都消亡,存在的也只是那个“空洞的无”了。这个“无”超乎于存在者整体之上,不为任何存在者所把握。其实,早在叔本华的思想中也提到了这一“否定的无”。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曾提到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无,没有真正的否定的无,一切无都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无”,只有意志的消亡才是彻底的绝对的否定的无。“我们却是坦率地承认:在彻底取消意志之后所剩下来的对于那些通身还是意志的人们,当然就是无。不过反过来看,对于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们,则我们这个如此非常真实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和银河系在内,也就是——无。”564作为表象的世界是反映意志的镜子,表象又以时间和空间两种形式而存在,意志一旦消亡,则时间、空间也就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个空洞的无。叔本华与尼采同为意志论的代表人物,虽然尼采提出强力意志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划清界限,但在永恒存在的看法上两人却是殊途同归,惊人的一致。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这个本身存在的空洞的“无”,尼采却耻于提及,害怕陷入唯心主义的深渊;叔本华虽有正面的提及,却未做充足的论述。但是实际上,对于“空洞之无”的肯定,不但不是唯心主义,反而是人类生存之肯定的强力支撑。人类的虚无感部分是来自于对是否有永恒的疑惑,永恒存在的证实,无疑为人类寻找自我存在的肯定提供了支持。虽然对于“无”的承认与论述是间接性的,但是叔本华与尼采还是通过对“无”的正视,为人类的存在提供了救赎。

三、永恒之“无”的救赎之路

尼采与叔本华都把意志视为宇宙的本源和历史的动力,也正是“意志”凌驾于存在者整体之上,主宰着存在的运行与循环,而这一意志的最终归属却是“无”。“无”并不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概念,它是真实的存在,是一直以来环绕在存在者整体之上的存在,肯定与正视这一存在,本身就是肯定了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永恒的“空洞之无”正是救赎存在者继续存在与更好地存在的始源。
(一)轮回之轮的救赎。作为“无”的充实者,轮回之轮始终循环不息。它意味着死亡,但同时它也意味着再生。轮回不是单个存在者的前世今生,而是存在者整体的生生不息。作为个体性的存在,人类始终是存在者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永恒轮回确保了存在者整体以循环往复担保了生命的永恒,使每次个体的死亡不再是万劫不复的寂灭,时刻体现了的丰富和生命的不可摧毁。因此,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更有了依靠,生命的不断传递,生活的循环往复,一切存在都成为必然,变得有价值,作为存在者整体的“无”在延续着。此外,永恒轮回还培育了人类的责任感与生存的勇气,存在不再是可怕的痛苦与无聊。虚无孕育了轮回,作为每一次偶然的“轮回”却以其有限性给予存在者存在的使命感。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次轮回,有出生必有死亡,在对于单个存在者而言的一次生命中,人类需要充满责任感才能保证存在者整体的完美轮回。存在者整体的轮回正是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让人类承担对世界和人生的责任。每个个体都有责任努力生活,以保证这一次生命轮回的完满结束,保证下一个轮回的继续。死亡的威胁,也考验了人类生存的勇气,生活就是一条不归路,尽管有死亡在前方等待,但是生命的生生不息让人类勇往直前。痛苦与无聊不再是人生的主宰,生存本身已经溢满幸福。
(二)永恒之“无”的救赎。永恒存在的“空洞的无”,不仅以其实存性、永恒性肯定了生命与存在本身,也指引人类在思考终极存在之中积极把握当下,幸福的生活。第一,肯定生命与存在本身,警示存在者人生是值得过的。尼采曾借众人之口盛赞查拉图斯特拉“你使我们看到新的星辰,与新的夜之美妙。真的,便是生命本身,你也将其张起,如一幅隐蔽我们的彩幕。”[3]136对于空洞之无的肯定及其永恒存在的肯定,让人类更有勇气去面对内心的虚无感,正视生命存在本身。人生并不是一个被时间与空间之无限遮蔽的墓穴,并不是仅仅奔向死亡之墓的无意义的旅程,它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纵然一切都会复归于无,但是每一次的轮回,每一个生命都会有不同的精彩,空洞之“无”已然存在,人类之为存在者就应在有限的存在之途感悟多样的存在之乐。生命与存在是轮回之轮对存在者整体的恩赐,虽然在轮回之环上仍有死亡的覆灭的恐惧,但是“真的,便是死,我们也太厌倦了;于是,我们还是醒着,而且活下去——在墓室里!”[3]134第二,把握当下,追求幸福人生。永恒之“无”让人类更深刻地思考存在本身,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无可否认,生活的意义就在当下,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我可以遏制偶然,这种时代过去了;现在除了已为我有的以外,有什么能够落下给我呢!”[3]149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轮回之幕在不断上演,作为存在者人类只能顺应运行趋势,直面可怕的空洞之“无”,此外,能够肯定生命存在的也只有把握当下拥有的一切,以感恩之心尊重自己的生命,以当下作为幸福的起点。正如叔本华所言“没有一个人曾是在过去中生活的,也绝不会有一个人将是在未来中生活的,唯有现在是一切生命、生活的形式,不过也是生命稳有的占有物,决不能被剥夺的。”381时间的无限决定了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空间的无垠势必让我们无力掌控全局,人类并不是命运的主宰之下而存在,我们有权利也有能力以当下作为自我幸福的起点,虽然空洞之“无”无时不在存在者上空盘旋,在轮回之尽头等待,但是这不是命运,这只是不可否认的“实在”而已,人类的命运就在自己手中,在对瞬间的把握中。真正的强者要勇敢地正视生命,正视轮回,正视虚无。“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没落。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4。尼采以一个超人的情怀大声疾呼人类生命的意义,呼吁人类以对没落的必然的正视真正地享受生活,把握当下,只有一步一步踏实踏过桥之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四、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空洞之无视为是唯心主义,是无异于宗教的“神”的形象的概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存在本身以至于存在者整体也都无可避免地会归于“无”。尼采与叔本华作为19世纪的两大意志论者,不约而同在其思想之最后还是复归于空洞之“无”;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却在这个“无”中为人类的生存与生命本身积极挖掘了救赎之路,作为存在者,我们有义务也有权利积极把握当下,肯定生命,寻求仅有的一次生命的幸福。
参考文献: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尹溟,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尼采.苏鲁支语录[M].徐梵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