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异同之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异同之理性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4732 浏览:120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8-925X(2012)O8-001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与中国的现实环境相融合了。它为什么在中国发展的如此迅速,人民大众为什么对其接受的如此之快?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有相同点,所以人民不觉得这是一个外来的怪兽。同时我们还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两者相似,那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使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成现代化社会呢?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不同点。

一、两者的相同特征——实践性和辩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实践观和辩证法是其思想中最精髓的部分,实践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想,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切乎实际的理论。
首先,从实践上

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来看两者的相同点。马克思重视实践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他认为人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时认识也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感性认识,一种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要通过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指导着实践,这三者其实是一体的,缺失了任何一方人类都无法认识或者改造世界。中国哲学最早的先秦时候开始,就产生了很多具有实践思想的大哲学家,墨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提出了三表法这个重要的思想,“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上》)三表法实际上就是认识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种思想经过墨学的传播,在中国社会得到了长远的流传,虽然墨学已经渐渐衰败了,但是这种三表思想却仍然为中国人所认可和运用。到了宋明时期,人们对于知和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朱熹提出了知先行后思想,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在近代,孙中山先生也对知行问题进行探讨,他提出了知难行易的观点,我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都把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无视现实,不管是哪种思想,都在关注“行”。中国社会对于实践的观点是连续的,所以中国人被认为是务实的一群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并流传起来,不能无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如果两者的思想是完全矛盾的,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在中国广泛传播,这是中国人幸运的地方,在恰当的时候遇到了恰当的思想,被恰当的人传播,被恰当的人运用,最终使新中国得以成立。
其次,两者都有着极高的辩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体现在考虑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多元化思考,辩证就是不能仅仅从一个方面就判断一个事物正确与否,而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三大原理就是量变质变原理,对立统一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对立统一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观。矛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主要表现,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定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最多的一块,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思辨的文化。我们还是从最早的先秦时期开始分析,说到辩证,就不得不说说《易经》这部书,因为这本书中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比如说乾卦里有这么一个爻辞:“上九,亢龙,有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事物已经处于最高点了,就要走向它的对立面,由高到低,由盛到衰,这是极高的一种辩证思想,《老子》中也有这种思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思想的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作用,互相对立而相互促进并且相互依存。辩证思想在道家学派中体现的较为明显,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性上面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两者的本质区别——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不同

我们在这里说两者的不同,是为了论述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而马克思主义却带领中国走向了现代化,并不是要说明两者哪个好哪个不好,因为思想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也不能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由这个前提进而得出体系中的方法论与历史观,唯物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唯物与唯心的区别并不仅仅体现在是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区别也包括对世界可知性与不可知性的界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要承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也要承认世界是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不乏对天这个概念的研究,孔子说要敬天命,墨子也要敬鬼神,宋明时期的理也是天赋予人的理,而且中国人还很重视天人合一,这种思想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天命学说,天命则有宿命成分在里面。对于物质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它,马克思是以物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它。中国人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含有大量的抒情意味在里面,而马克思的世界是指客观的世界,他不希望掺杂个人情感在里面。中国的人化自然和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是不同的,中国的是拟人化的世界,马克思则是把人嵌入到自然中而人化自然的。两个自然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自然是与人地位相等甚至要高于人的地位的,而马克思的自然则是人的基础,人是在这种自然上向前发展的,这种自然在事实上就会比人地位低。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直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历史观是与马克思的辩证思想相联系的,这种发展是客观的,具有不可逆性。中国人是重历史的,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不断的从前人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是中国人一直在做的事情,但中国人的思想不具有开拓性,所以他们对于维持现状甚至回到以前,总有一种狂热。中国人一直都有着复古思想,孔子希望回到周代,老子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所以中国社会一直都沉寂在封建社会中。古代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发展了,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守着老本,不去有所创新、有所改变呢?历史的前进是不可阻挡的,当一种现实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时候,历史就会作出应有的选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