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简析高职高职电力校企合作有效方式

简析高职高职电力校企合作有效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3-26 点赞:31521 浏览:1452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安全责任压力下企业的合作意愿受到冲击。高职学院与企业间的游戏规则不同,各自从自我需求角度思考问题,使校企合作的稳定性面临危机。由于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载体仍是改制后的电力公司,它们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然在与学院合作方面存在着诸多制度性障碍。由此,需要将双方合作的目标进行清晰定位。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模式应围绕着:二者制度建设、二者组织构成,以及二者监督机制方面来展开构建。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电力专业;模式构建
在对高职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中,如何强化校企合作成为了拓展教学资源的重要课题。不难知晓,伴随着教学资源拓展的是,教师资源的引入、实训效果的提升,乃至学生就业前景的优化。以上这些,对于笔者所在院校的电力专业而言就更为显著了。
然而,随着校企合作的全面开展,其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站在学院这个角度所面临的问题包括:(1)教师的引入往往停留在形式方面;(2)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严格按照事前签定的校企合作文件执行不就好的吗。实则不然,在安全责任压力下企业的合作意愿受到冲击;或者说,高职学院与企业间的游戏规则不同,而学院习惯于从自我需求方面思考问题,而忽略了企业的切实需要,使校企合作的稳定性面临危机。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维系校企合作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上文已经提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应遵守安全责任原则;且该原则成为了维系校企合作的稳定性的前提。正因如此,电力专业所在系若要与企业方建立实质性合作,那就需要在专业教育资源整合上下工夫。
具体而言,稳定性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稳定性因素在学院方面的表现

实践表明,在校企合作领域前者一般处于弱势。其归因于,在资源共享上学院得到的明显比企业多。这样一来,就可能背离安全责任原则。那么以电力专业所在高职学院为出发点,维系它合作意愿的必然是企业的人力和实训因素。同时,在建立了奖学金制度下的合作中,企业的财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体制内的学院和体制外的企业,前者将可以借助体制外资源来弥补自身的教学短板;而作为体制外的企业如何获得体制内资源来弥补自身短板,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稳定性因素在企业方面的表现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便成为了企业方面的稳定因素。笔者需要强调:企业作为以获得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的组织,其在与学院的合作时,不能仅从它们的社会目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标角度来考察,仍要关注它们的经济目标是什么。为此,学院的那些资源可以支撑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则成为寻找稳定性因素的关键。根据本校实践显示: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针对企业岗位需求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则能构成了主要的稳定性因素。

(三)稳定性因素在联动方面的表现

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并不能只注重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同样重要。后者实则在于通过双方人员互动,从而搭建起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平台。在此基础上,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制定其它有关深入合作的意向性文件。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就了当前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尴尬局面的形成原因。

二、分析基础上校企合作的目标定位

由于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载体仍是改制后的电力公司,它们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然在与学院合作方面存在着诸多制度性障碍。为此,在拓宽企业类型的同时,也需要将双方合作的目标进行清晰定位。这将合理界定二者在合作中的范围和深度。
从总括层面来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定位:

(一)学院方面的目标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电力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在课改过程中笔者也感触到,校内实训资源以及真实工作情景模拟的有限性,是制约专业工学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根源。因此,校企合作的目标之一就在于获取弥补以上“有限性”的可能。
与此同时,在师资培养和引进上也构成了学院方面的目标定位。电力专业的专职教师大都来自于各大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其在教学方面缺乏的是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因此,专业教师到企业的挂职锻炼目标,便成为二者合作的应有之义。当然,从企业引进教师也包含在内。

(二)企业方面的目标定位

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学生实训也有顾虑。主要表现在:学生安全保障、工作秩序维护等方面。可见,校企合作的制度和组织建设应在改善上述状况上下工夫。那么企业能否在学院方面获得什么呢。除了上文提到的培训外,其实企业在职工大学的建立,以及提升自身品牌上都存有强烈的渴望。因此,以上也就构成了企业方面的目标定位。

(三)联动方面的目标定位

联动方面主要通过董事会的召开来实现。召开董事会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往的合作成绩,并对下一阶段的合作内容和方面达成共识。因此,其目标定位便依托于在不断履约安全责任协议中寻找新的创新点。
由上可知,电力专业所在系的主任、主管教学的院长,都须从两个方面思考合作模式。实践反馈,目前高职学院仍习惯于从自身需求上考虑校企合作事项,这本身就不符合市场原则。

三、目标驱动下的合作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阐述并在目标驱动下,校企合作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二者制度建设方面

制度建设是维系校企合作的规则体现,尽管它可能没有法律约束性但却能维持好双方的合作秩序。因此,在鉴定合作文本前双方应针对各自的目标定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沟通时应将各自的目标解构为能具体规定的事宜,而不能只从概念层面进行阐发。这样一来,双方就能切实明白彼此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所鉴定的文本,应以灵活的姿态体现出来。如,针对电力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减或实训项目调整,可定期协商合作方式;又如,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调整可能会不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也可及时协商合作方式。

(二)二者组织构成方面

若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就应在学院管理层牵头下建立董事会组织形式。其中,学院方面的执行董事可以由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担任。在制度保障的同时,董事会建设应从召开时间、召开议题、参与会议人员上进行精心安排。实践表明,建立上述长效机制将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严肃性。从而,可引起企业方面的重视。

(三)二者监督机制方面

如何确保双方合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这就需要引入监督机制(特别对于监督企业方的执行情况)。由于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监督机制应降低刚性而在弹性原则下给予实施。具体的办法为:将主管高职学院的部门管理者纳入到董事会组成人员之中,这样就能针对企业建立起声誉约束机制来 。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高职维系校企合作稳定性的措施还有其它,但本文仍从独特的角度对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四、小结
高职学院与企业间的游戏规则不同,各自从自我需求角度思考问题,使校企合作的稳定性面临危机。由于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载体仍是改制后的电力公司,它们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然在与学院合作方面存在着诸多制度性障碍。由此,需要将双方合作的目标进行清晰定位。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模式应围绕着:二者制度建设、二者组织构成,以及二者监督机制方面来展开构建。
参考文献
谭英芝.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看高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1).
李龙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3]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2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