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西吉县西吉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着理由与倡议小结

西吉县西吉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着理由与倡议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6817 浏览:197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西吉县始终把做好水文章、营造水环境作为水源地保护的工作重点,积极实施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城乡水环境,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饮用水源地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Abstract: In Xiji County, it focuses on doing excellent work in water and creating good water environment as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wate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urban and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the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ut drinking water sources still exist in some security risks.
关键词: 西吉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Key words: Xiji County;drinking water;protection of water sources
1006-4311(2012)36-0065-02

1 饮用水源地保护概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辖3镇16乡306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242万亩,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5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6万人,农村人口45.76万人。年均降水量397.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370万m3(包括地下水资源量3637万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970万m3。
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8处(以地表水为水源8处,地下水水源40处),设计日供水能力1.64万m3,2011年实际供水人口2

5.4万人,年实际供水量2536万m3。

西吉县饮用水源地主要有两类,即以地下水为主的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库、塘坝等)为主的饮用水源地。目前全县共有水源地48个,其中地下水水源地40个,地表水水源地8个。全县共划定4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区,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为Ⅱ类或Ⅲ类,基本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

2 存在问题

在所调查的48个水源地中,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为Ⅱ类或Ⅲ类,基本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水源地周边及上游或明显无污染源,且全部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按规定设置了标志牌,水源水质监测频率都在2次/年以上,近5年没有发生过污染事故。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活动,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2.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意识不强。多年来,全县干部群众一直未把水源地保护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保护与管理上却仍然停留于传统阶段,只强调“供”,很少讲“护”,自觉保护水源的意识普遍不强。尤其是随着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逐年增多,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葫芦河道川道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
2.2 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滞后。多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虽然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按规定设置了标志牌,但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以及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范围没有界定。此外,除西部、固西、西北部等供水工程外,大部分保护区内没有安装监控装置,所有工程无水质检测设备,缺乏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和监测手段,水样送至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测,费用高昂(每送检一组水样需检验经费1000元左右),水管单位无力承受,造成水质的监测与消毒处理没有按要求和时间进行,大部分工程在运行中水质变化得不到及时监测和掌握。不便于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2.3 农村供水设施落后。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垃圾倾倒入河等影响饮用水水源、增大了水源地保护的压力,同时大部分地下水不经消毒处理和检测直接供水,硫酸盐、氟化物等时有超标,农村饮水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2.4 供水应急保障机制需要健全。由于我县饮用水水源结构单一,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水源地规避突发性事故风险的能力不强,应对干旱、洪涝等突发事件的手段匮乏,此外,由于水源保护与监管涉及到众多部门,水源工程管理、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主要水源地的河道管理与地方脱节等,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障体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势必大打折扣。
2.5 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机制尚不健全、责任不够明确等,导致水源地整治后的管理跟不上,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比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由水务局负责,而水源地保护由建设与环境保护局负责,造成工程运行管理与水源地保护衔接不力,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源地保护还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3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3.1 加快编制批准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促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要尽快编制完成和批准水源地保护规划。规划应明确界定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区域,划分禁止、限制、控制建设区域,并对水土保持、植被保护、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搬迁整治、动态监测监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等内容全部纳入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同时结合其他专项规划,在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明确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总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机会,确保饮用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备用水源和水源保护的应急体系建设。要尽快制定并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组织指挥体系,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有度,措施得力,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提高农村区域供水覆盖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是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水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覆盖率。短期内难以实施区域集中供水的,要加强水质监测、消毒等工作,努力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3.2 坚持环境优先原则,不断提升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容量及生态承载力。以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依托,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在水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测算的基础上,将氨氮、总磷、氮氧化物等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按计划要求实施。要集中力量加快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尽快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切实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断降低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区整治力度,彻底清除保护区内各种污染隐患和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等。
3.3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和预警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通过建立并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对主要河道、送水通道、饮用水源取水口等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测。针对影响饮用水源和水环境安全的重点污染隐患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做到能在较短时间内判断出污染物的种类、理化特性、浓度、污染范围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以便及时准确地处置污染事故,将饮用水源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影响与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建立起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将各河道及水源地水质状况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3.4 完善监管、投入机制,切实为水源地保护提供必要条件。定期协调解决水源地保护中的重大事项,确保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防止“多头管理”、“谁都管、谁也管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保证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对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基础上,将水源地保护及河流断面水质改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水源地保护考核措施,并以此为抓手,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水源地保护工作责任有据、赏罚分明,积极推进水源地保护的投入与创新机制。
3.5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形成饮用水源保护的舆论及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全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可以利用每年的“节水宣传周”、“法制宣传月”等,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和爱水、节水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源保护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饮用水源保护的忧患意识。形成“人人爱护生态环境、个个自觉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唐山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Z].国家科技成果.
李杰.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1(11).
[3]江鸿燕.莱芜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