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关于简史读《中国哲学简史》小悟

关于简史读《中国哲学简史》小悟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5071 浏览:157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哲学并不高深,哲学就是我们做的每一次人生反思。思想,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就是哲学。只是哲学更有体系地讲人生的开悟与反思并表达出来。中国画重意境和意象造形、重神彩、气韵、无为而为的思想就是艺术家们对人生的表达,体现出中国人哲学思考的独特方式。这种暗喻的魅力,也就是中国画的魅力,这种形式本身也正是画作的内容。
对哲学定义的再认识
过去,对哲学理论认识尚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学习层面。认识尽停留在以下两点:一是我混沌地认为一切抽象于具体事物的经验道理,即是哲学;二是我模糊地认为哲学是一系列抽象知识的组成,有用却往往不知如何用。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后,有一种被浅化的开悟之感。从中明悟哲学不是知识,所以我也不必惊慌于学习了哲学却不知何用。哲学本身并不是告诉我们”如何用”的知识,而是教会我们对知识的反思,教会我们在身体力行时,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思考自己的作为。
结合实际学习生活,我作为艺术学习和工作者,往往会被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所束缚。比如当我在经营网络饰品店铺时,往往会纠结于这样是不够美的,那样是不够艺术的想法,甚至会痛苦于一些琐碎的工作或者迎合大众流行的倾向,似乎违背于艺术之路。这些都是我原有知识体系对自己的束缚。如果能哲学地思考这一问题。或许我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反思。我所学的艺术知识理论和一些技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和滞后性。
此外,过去的我,对哲学的另一个误解是,我无法清晰地分清宗教和哲学。往往会认为哲学属于科学,宗教属于迷信,这两者完全对立。细读《中国哲学简史》之后,结合对哲学定义的深刻理解,才逐渐明白宗教和哲学之间相互联系,每一种大宗教背后都有哲学作为基础,赋予迷信及仪式等色彩。比如书中前后几次提到:佛教和佛学是不同的。关于这一论断的分析和说明,很好的解释了我对当今中国一些社会现象的困惑。 当今中国常常被说成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可怕国家”,但中国人在做人方面的“统一”特质,又是非常明显。对于勤劳善良的追寻,对于尊老爱幼的传承,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向往,也处处体现。当今中国,不少人开始重拾宗教,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报道一些“奸商”与“恶官”却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恰恰是因为佛学和佛教的差异所致。虽然中国至今没有主流的宗教体系统领全国,但中国几千年来文明传承,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哲学化思考和信仰。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体现。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如何为人,如何与世相处之道。那些“奸商”和“恶官”他们只利用佛教中偶像崇拜,仪式作为自我庇护和解脱的工具,而并未对佛教内蕴含的佛学这一哲学体系深入思考,所以他们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徒。反而言之,很多人读佛经学佛理,并不用加入宗教,也可以学习到佛学,学习到佛教中的哲学部分,用以了悟人生,开化自己。
中国哲学对中国绘画影响的再认识
虽然《中国哲学简史》里,很多是哲学历史脉络的树立,哲学小知识的普及,很少探讨深刻地哲学话题以及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但在阅读此书时,我也不由地经常思考这些问题,也对我带来一些粗浅的启发。
书中提到老庄哲学的处世之道是“逍遥”、“齐物”、“无待”、“有无相生”、“虚心静观”、“天人合一”等,因此中国绘画有别与西方绘画,其中一大特点即自然描绘多,花鸟鱼虫,山水绿植。这种自然而单纯的“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解,也是中国古代及近代绘画大师对中国哲学理念的一种解读。一种愿从大自然中得到美好感受与力量,愿大自然和谐共生,臣服与自然的人生哲学。优秀的中国古代及近代绘画作品也往往更明显地透露出这种更高层次的哲学意味。顾恺之,王维,石涛等不同时代的绘画大师,都是擅长绘画自然风光,同时他们各自的哲学修为和对艺术理论的独到见解都为世人传诵。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中国人一直都不缺乏哲学式的思考和生活,中国人对绘画的审美也往往哲学化的,这和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较为强烈的反差。
另一方面,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中国哲学的分析方法一直以来是负方法, 表达方式多以做比喻,求暗示为主。在不是什么,不像什么,或是充满暗喻的一指之间,中国哲学显得缺乏逻辑,但又寓意无穷。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表达形式也不断启发中国画家进行审美关照的自觉意识和自由想象,成为中国画重意境和意象造形、重神彩、气韵、无为而为的思想根源。中国的写意画,更将这种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唐代的吴道子,创立水墨写意山水画。宋朝的梁楷,创立泼墨写意人物画。五代的徐熙则开了写意花鸟画的先河。明代的徐渭创立了泼墨写意花鸟画。近代的潘天寿创立大写意花鸟画。近代的张大千创立了泼彩山水写意画。中国绘画大师对这种意会和暗喻的表达形式,一代代的追求和升华,也处处体现出中国人哲学思考的独特方式。这种暗喻的魅力,也表现为了中国绘画的魅力。
对我在艺术探索道路上的启示
<中国哲学简史>的末尾,冯友兰先生讲述了一个充满暗喻的“一指”的故事。虽然我无法完全顿悟其中深意,但冯友兰先生的解读却对我有无限的启发。先生说:“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 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驳斥静默。”其实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也如出一辙。艺术追求的一种自由的表达,所以必将回归单纯性,但作为学习艺术的学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先学加法,这个加法就体现在对艺术历史的了解,对艺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术各派理论的学习,对各种艺术技艺的掌握和刻苦的联系,对周围事物的往复式的观察甚至模仿。这是一条似乎与减法相反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只有经过这样的洗礼与修炼,才能走到减法之路,才能去理解,艺术不是什么,不像什么,然后单纯的指向它。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