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北京精神”深厚文化底蕴要求

“北京精神”深厚文化底蕴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18482 浏览:821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厚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北京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关键词: “北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底蕴
“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的精神财富,反映了首都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同时“北京精神”又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一、“北京精神”的内涵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首都市民共有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规范,反映了北京的精神风貌。
“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是“北京精神”的第一要义,彰显了“北京精神”的高度,深刻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市民风貌。北京有着爱国的光荣传统,从“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到开国大典、迎接香港和澳门回归,到抗洪抗震救灾、申奥行动与奥运会成功举办,都是北京人爱国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北京人心系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新时期,北京人的“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要理国,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
“创新”作为“北京精神”的精髓,体现了“北京精神”的活力,是北京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不竭发展之源。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与动力。没有创新,人类社会就没有进步与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条。北京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周口店“北京人”的智慧到“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再到今天北京正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都无不体现北京市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创新给北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包容”作为“北京精神”的特征,体现了“北京精神”的大气与睿智,博大胸襟和非凡气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造就了北京人包容的地域风格。北京精神的“包容”既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又有雍容大度、和谐共生的心态与气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充分展现了北京有容乃大的风采与魅力。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需要包容的智慧。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进程中,要善于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使北京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
“厚德”作为“北京精神”的品质,是“北京精神”的灵魂,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北京历史文化悠久,有着3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不同历史时期、众多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交融赋予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培育了北京市民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新时期的北京不仅传承了北京的尚礼、厚道、助人等优秀的厚德风范,而且与时俱进,增添了新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北京市民的厚德注入了时代气息。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主线,正是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的热爱,才赋予了北京人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精神,赋予了北京人包容博大的胸襟,赋予了北京人崇礼厚德的品质。“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它给“北京精神”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爱国”不是停留在空谈,落到了实处,使“包容”与“厚德”有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包容”和“厚德”是“北京精神”的特征与品质,它是“北京精神”的人格化,展示了“北京精神”的宽度与厚度,使“爱国”更具时代风采并恒久永续,使“创新”赋有世界眼光和道德的坚守与责任。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北京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

“北京精神”展示了北京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和谐共生、文明有礼的大都市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北京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简单的八个字,不仅浓缩了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是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文脉的基本精神所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博大精深,融各地域文化为一体,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大流派,而其中以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最为深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旨所在是以义为先,保家爱国;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宽厚包容;尊道重德,崇礼厚德。这正是今天“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育今天“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基本元素。

(一)“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经验。从中国历史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经历无数次的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却岿然不动,并保持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其中爱国精神就是其凝聚力与向心力。
以义为先、保家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这里的“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质和核心。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古代的半封闭的大陆性自然环境和以土地、家族为中心的“农业宗法式”式社会结构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意识、群体观念及保家爱国的精神品质。中国传统文化视“大统一”为社会最高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强调群体价值,把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称为“公”或“义”,并放之首位,反对把个人私利置于国家、民族利益之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上。当个人与群体、民族、国家发生利益冲突时,宁舍小利而取大利(义),甚至为了民族与国家“杀身成仁”、“舍生而取义”①。

源于:{$GetSiteName}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厚德”一词最早源于《周易》的《坤卦·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要像大地一样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大学》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彰显高尚的品德,它揭示了大学的宗旨、最高目标就是要弘扬崇高的德性,已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重德、厚德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德性最为根本,是做人、安家、治国的基础。《大学》明确指出:“德者本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治国要先齐家,齐家要先修身,而修身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15}。只有个人律己重德、修身养性,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至上的文化,强调以道德为中心,无论是做人之道,还是治国之道,都要把德放在第一位。道德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内在心灵与外在言行,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还体现在国家的治理上。做人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16},要有仁爱之心、宽厚待人、诚信礼让,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要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8},成为君子、圣人、贤人或大丈夫等道德高尚之人;治国要施以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9},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厚德”不仅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与内在之美。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基本精神特质。
总之,“北京精神”概括了北京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开放豁达的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精神状态,又体现了北京深刻厚重的民族情怀和文化传统;它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体现了时代性,又保持了民族性。“北京精神”的倡导与践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提升,必将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注释:
①《孟子·告子上》.
②《班固·汉书·贾谊传》.
③《论语·里仁》.
④《论语·阳货》.
⑤《论语·宪问》.
⑥《孟子·梁惠王下》.
⑦《孟子·公孙丑下》.
⑧{11}{12}《易传·系辞下》.
⑨《大学》.
⑩《易传·系辞上》.
{13}《中庸》.
{14}中国传统文化网/.
{15}《礼记·大学》.
{16}《论语·述而》.
{17}《论语·颜渊》.
{18}《孟子·梁惠王上》.
{19}《论语·子路》.
参考文献:
[1]刘淇.践行“北京精神”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前线,2011,11.
[2]宋志明.薪尽火传·中国古代哲学讲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第2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