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论高职顶岗实习视角下高职师范教育类课程革新

论高职顶岗实习视角下高职师范教育类课程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5661 浏览:154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师范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如何当教师,解决“怎样教”和反馈“教的怎样”问题的课程,同时也是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在分析高职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师范;教育类课程;改革
1000-8772(2013)05-0258-02
一、引言
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是影响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所谓教育类课程指为提高师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师范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而开设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普通话、三笔字、教育技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等课程。国外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要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师具备最低的智力和知识水平。超过这一关键水平以后,它们不再起显著作用,起显著作用的是教育专业知识(P<0.001),是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技能的娴熟运用。

二、目前我院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类课程课门类少,课时少。中国高职院校各个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不仅门类少,而且课时也少。以我院为例,教育类课程通常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普通话、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等课程。从所开设的学时来看,大多数专业的教育类课程的学时数都占学时的20%以下,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和数学教育等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学时分别占学时的9.49%、12.05%、13.51%、14.91%和18.42%。只有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比例稍高一些,占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26.96%、3

1.61%。

2 教育技能课欠缺。教师职业技能主要指一般包括教学技能、普通话、三笔字、口头和书面表达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等技能。从我院2012级各个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美术教育专业没有开设三笔字、教师口语。音乐教育专业没有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英语教育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教师口语。除初等教育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外,其他专业均没有开设班主任工作或班级管理课程。除数学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外,其他专业均没有开设教学技能。调查发现,我院师范专业的部分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基本功欠缺,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板书时粉笔字不过关,语言表达能力太差。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班主任工作方法和艺术欠缺,对于突发事件常感到束手无策。所有这些,与教育技能课的开设与否不无关系。
3 教育实践课不受重视且形式单一。我院大多数师范专业的教育实践课一般只有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三种形式,教育见习主要是到中小学去听课、改作业等,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各一周。顶岗实习以前叫做教育实习,后来学习高职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把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称作顶岗实习,主要任务是到中小学去讲课、改作业和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等。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即第六学期,时间为六周,由于第一周是做准备的时间,实际上学生只实习了五周时间。由于我院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个系制定的,教务处只是从总体上把关,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师范专业没有教育见习,只有专业课的实训周,如音乐教育专业第四学期安排了两周的“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及创作”,第五学期安排了8周的“专业实习巡回演出”。美术教育专业在第五学期安排了8周的“中国画创作实训”或“油画创作实训”。
4 教育类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间脱节。目前我院师范专业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脱离中小学课程实际,不能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与新时期实施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在高职师范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材教法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原来的教学大纲称为课程标准,而在高校仍称为教学大纲,在师范专业的教育学、学科教材法等课程中很少甚至没有涉及课程标准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等相关内容,以至于不少学生毕业后仍不知道什么是课程标准,也不知道中小学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高职师范类专业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措施

1 构建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这些《意见》和《标准》是国家对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我院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破原有教育类课程设置单一模式和学时比例较少的格局,将教育类课程设置为体现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理论课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等课程,目的是帮助师范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课,主要包括“三字一话”技能、说课与讲课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学科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主要解决师范专业学生的从教能力的问题。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校内教育实训、校外教育见习和实习、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等,主要解决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验证和深化。教育理论课程是整个教育类课程的基础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是联系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相似度检测和桥梁,教育实践课程是在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技能课程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验证和发展教育技能。另外,除了开设教育类课程的必修课外,还可增设反映基础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感兴趣的教育类选修课程,从而开阔学生眼界和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2 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数。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师范类专业都非常重视教育类课程的开设,不仅门类多,而且课时也多,如美国、英国、日本,教育类课程在师资培养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总学时的40%、33%、20%,课程结构中教育类与学科类课程的比例基本上等于或大于1:1。教育类课程课时太少,难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懂得教育规律,还具备较强能力的教师。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要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和教学时数,要在原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普通话、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等课程基础上,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适当增设教师语言、有效教学、班级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价、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能应用等课程。总而言之,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高职师范专业,其教育类课程的最低学分数(含选修课程)不能低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所规定的28学分+18周(18周指教育见习与实习)。3 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厚的知识素养,还要具有高超的教师职业技能。各个师范专业应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制定符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训练实施计划,确立具体的训练规范及考核标准。具体来说,可设计以下技能训练内容: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教育工作文体写作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要训练这些技能,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外,要鼓励学生利用自习时间或其他空余时间加强练习,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内专门的实训周进行集中训练。
4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力度。作为师范专业,除了要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外,还要重视这些知识、技能在实际教育环境中运用,即重视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是提高师范生实践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从事教育职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教育工作体验——教育调查一教育见习一顶岗实习一实习总结”的教育实践模式,将教育实践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大一时,可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兼任辅导员,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教师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大二时,可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调查、教育见习、练习备课、开展试讲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大三时,安排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全面、独立地担负起一个专职教师实际应做的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5 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母机,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高职师范专业,应主动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一是师范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调查研究、指导学生教育实习、举办新课程改革培训等多种渠道深入基础教育一线,了解、研究、怎么写作基础教育;二是在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中增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让师范专业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让学生熟悉中小学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三是聘请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领导来学院举办讲座,聘请在基础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教育一线工作,且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为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实践证明这类教师讲课时能深入浅出,颇受学生欢迎。
(责任编辑:王兰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