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成因与对策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成因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5971 浏览:212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基础,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力量,将预防、减少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一宏大的社会工程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下去。这不仅是我们对未成年人的责任,更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所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成因;建议
1006-0278(2012)05-100-0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不仅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新的威胁,而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严重妨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特点

(一)罪犯年龄低龄化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未成年人的生理普遍早熟,而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方面关心较少,心理上的发育远远满足不了生理发育的需要,而社会家庭又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极易导致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社会危害性大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缺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乏自制力,好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加上大多数未成年人目无法纪,结帮成伙,追求享受,不计后果。他们为了实现某个,或一时性起,并不惜一切,疯狂作案,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三)犯罪类型向财产型转化

未成年人犯罪容易受“拜金主义”、“高消费”思想的影响,盲目追求金钱,贪图享受,大部分实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不愿读书,又不肯吃苦,使得盗窃、抢劫案件时有发生。而在财产型犯罪之中,往往又因为突发原因导致未成年人心理上的激化,从而引发行为上的暴力。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深远的影响。相当多的未成年犯罪与家庭的教育不当是紧密相关的。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家中,形成一类新的问题群体“留守儿童”,子女长期不能跟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得不到正确的管教,更谈不上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有的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一旦接触到不良信息,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观、世界观还不确定的未成年人,极易受到社会一些不良思想、信息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走向犯罪。尤其是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传播的信息量大量增加,其中鱼龙混杂,而未成年人由于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对其中有害信息无法辨别,而盲目模仿他人做法,加上在交友方面的不慎,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结交,久而久之就沾染了恶习,崇尚暴力,遇事缺乏理智、不计后果,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其违法犯罪。

三、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我们一贯要求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但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并不是要千篇一律、一味的采取轻缓的态度,在适用强制措施中,也并不是要一味的实施“不捕为原则,逮捕为例外”的方法。要在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的同时,注重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严重的暴力性犯罪,就必须从重、从严打击,在实践中也常常遇到实施抢劫等犯罪的未成年人,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花,而纯粹是为了刺激,为了“找乐子”,而他们实施抢劫的手段多样,持械、入室等等,而完全不避讳摄像头,有的甚至在缓刑期间,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肯吃苦,贪图享乐,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深。

(二)全社会提高预防犯罪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打击犯罪本身不是目的,加强预防才是预防和减少犯罪最有效地手段。只有全社会重视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三)强化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维权工作的实效

坚持青少年维权的工作,以法制教育基地为驻点,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定期组织检察官到学校作法制宣传讲座。结合已经的案例,用身边的典型警示青少年要学会取舍,辨别是非,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快捷地获得法律信息和知识。
参考文献:
虞渊.未成年犯罪调查研究报告:社会诱因与犯罪预防[J].法制与社会,2010(9).
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M].法律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