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耦合脱耦和耦合:草根非营利组织存活逻辑反思

耦合脱耦和耦合:草根非营利组织存活逻辑反思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22211 浏览:966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草根非营利组织在提供社会怎么写作、示范引导非营利组织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其他类型组织相比,草根非营利组织面临由组织成员、组织资金的社会损助者或内部筹集者、组织管理层、怎么写作的使用者——社会公众或特定社会群体、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及监管部门、媒体或舆论批评者等——所组成的相对特殊的组织场域。基于社会结构分析法,运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布迪厄场域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知,草根非营利组织在生存中面临着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双重逻辑叠加和冲突,表现为脱耦与耦合两种具体生存逻辑。在脱耦状态下草根非营利组织出现公益异化,产生信任危机,并面临官僚制与公益效率低下双重问题。因此,需要从完善治理结构、夯实信任基石、注重过程怎么写作、提高公益效能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提升,从而实现其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平衡统一。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生存逻辑;脱耦;耦合
[]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

3.0013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怎么写作、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扩大税收优惠种类和范围。从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看,各类草根非营利组织呈现出发展规模与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仍面临生存场域主体多元、治理结构不完善、公益效率较低、公信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鉴于草根非营利组织不仅可以在区域内、行业内具体地发挥作用,而且在整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意义,因此,重视我国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下几点:一是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及法人化的研究,如韩恒认为,基层草根组织是否注册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影响其活动的开展,尤其对于互益型草根非营利组织,夸大其登记注册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检测问题”;二是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探索,如王智慧等[3]从绩效评价管理角度研究草根非营利组织问题而建立的一套八维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邓国胜[4]的非营利组织的APC评估理论等。而从草根非营利组织生存的组织场域进行考察,沿着其生存的内在逻辑进行反思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拟在对草根非营利组织生存场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其组织运行中的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探讨其生存逻辑,从反思中得到启示。

一、概念与分析:草根非营利组织及生存场域 1.草根非营利组织及分类

(1)从“三个部门”视角看非营利组织。研究草根非营利组织需要从广泛的视角进行切入,首先要明晰非营利组织的兴起背景与内涵。对于非营利组织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和实务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如王名[5]认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助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他强调了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志愿型、互助性特点,具有借鉴意义。
事实上,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解可以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考虑。非营利组织产生和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怎么写作,弥补政府、市场失灵与不足。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同近当代公民社会的不断兴起紧密相关。按照政府、市场、社会构成的“三个部门”分析框架,在社会功能视野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加以拓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具有社会功能、不以营利为目的、非政府性、志愿型的合法性组织都可以被视为非营利组织。
(2)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6]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属性: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笔者认为其对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和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不过,正如韩恒认为的那样:按照此种分类,在我国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也不要求非营利组织完全合乎以上属性。以时间界限作为维度,可以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作一个大致的区分:一是从改革开放前延续至今的组织,如事业单位、八大人民团体、25家免于登记的社团、城市社区组织、农村村委会等;二是改革开放后新注册的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单位或社区内部勿需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兴趣组织等。可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公民社会的逐步兴起,草根非营利组织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新兴的非营利组织类型逐渐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
之所以称之为草根非营利组织,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凸显此类组织的非官办色彩,可主要分为公益性和互益性两种组织类型(见表1)。除具备非营利组织一般属性之外,其主要有如下4个特点:一是官办色彩很淡或纯粹民间举办;二是经费来源于捐助或内部筹集;三是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或群体的特定职业、兴趣色彩;四是对于整个社会组织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意义。

2.草根非营利组织生存的组织场域分析

(1)组织场域。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场域(field)理论,其曾如此描述这一概念:“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7]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探究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逻辑,可以运用组织场域分析作为前提和基础。
另外,组织分析的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约翰·W·迈耶在研究美国教育问题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教育行为特点时发现:教育是每个州的责任,联邦政府没有管理教育的行政权力,但是在美国各州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其结构和制度却是非常的相似。[8]于是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联邦政府在提供给各州教育财政支持的同时提出了各种制度化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组织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发现和解释问题。可以看出,从生存场域或组织环境这一视角研究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逻辑具有理论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2)草根非营利组织场域的特殊性。就草根非营利组织而言,其面临着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组织场域,按照布迪厄场域理论的理论要义,在公益型或互益型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场域中存在如下几个具备联系、含有力量的关键主体:草根非营利组织的一般成员、资金捐助者或内部筹集者、管理层、怎么写作的使用者——社会公众或特定社会群体、业务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媒体或舆论批评者。
从某种程度上看,在现实的草根非营利组织运行过程中,管理层、成员、捐资者、怎么写作使用者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更多的持积极主动态度,因为只有草根非营利组织取得良好的运行自己才会从中获取价值或成就感。主管单位、监管部门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既有积极态度,更有审视、监督的一面。由于草根非营利组织拥有社会捐赠者或内部资金筹集者,具有一定的资金积累能力,如公益型慈善组织,其组织运行透明度等问题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这样一来,其运行中暴露出的公益腐败等问题往往会被公众和媒体置于更为严格的道德考量之中,甚至产生“放大效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舆论媒体及社会公众扮演了监督、批判者的角色。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场域状态进行了梳理,大致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场域状态图

二、叠加与冲突:草根非营利组织运行中的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 1.制度同形与技术理性

如上所述,迈耶在研究美国教育问题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联邦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吸引各州学区接受其规章和约束,各地方学校为了满足要求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基本相同,呈现出了制度同形趋势,而现实中学校的实际运行往往与制度是分离的。[8]这引起了我们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运行现状的反思。
譬如在草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过程中,很多公益型组织面临注册、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同形问题,根据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相关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双重管理体制”之下既需要国务院或地方政府民政部门的登记管理,又需要找到相关联的业务主管单位。因此,注册和发展公益型非营利组织需要相关条件的满足,重源头审批、轻过程监管带来了现实中部分公益型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同形问题。与此同时,根据组织理论,草根非营利组织的持续运行离不开资金、人力资源等的支持,其生存与发展同样出现了大多数组织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技术理性导向,在制度同形情境下呈现出技术理性趋势。具体而言,多数草根非营利组织在运行中尝试运用现代工商管理理念,考虑组织的成本收益,最大化地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尽可能地获取税收优惠支持,以此提高资金积累和利用水平,促使组织更好地发展。

2.“二元悖论”:组织运行中的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

如上分析,制度同形与技术理性在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呈现出草根非营利组织运行中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叠加和冲突,从某种意义上产生了“二元悖论”。
按照组织分析新制度学派的观点,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既面临着制度环境,同时又面临着技术环境。其中制度环境基于组织的合法性维度,如政府政策、制度、社会风俗、文化期待、公众观念等因素对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外在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铁笼效应”;技术环境基于组织的效率维度,也即组织的成本收益考虑,如对社会捐赠者的资金实现保值增值、充分利用,对组织成员的内部筹集资金实现有效监督管理,更好地为全体成员怎么写作。
就草根非营利组织而言,一方面要力图满足“双重管理”、“分级负责”体制下的条件约束,表现为组织对监管单位、捐资者、社会公众或特定群体负责,以满足组织生存所必须的合法性认可,达到制度逻辑层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在项目的开展中尽可能地考虑成本和收益,虽然组织的项目与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可以有正常合法的盈利活动,为组织的后续发展积累资本,因此需统筹考虑组织发展的内在效率和长远建设。
三、脱耦与耦合: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逻辑 从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场域分析到草根非营利组织生存过程中所面临的两重逻辑叠加,环环相扣,因果相连。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呈现出了脱耦与耦合两种具体的逻辑表现形式。

1.理论:两种生存逻辑

按照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观点,脱耦意味着组织的非耦合状态,即组织的正式规则、“墙上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的一些具体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在现实的草根非营利组织运行过程中,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员工的实际做法往往呈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由制度与实践之间的强关系转变为弱关系。而耦合则表明,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实际的运行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一致性。
从制度逻辑和效率逻辑两种逻辑思路的区分来看,草根非营利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这两种逻辑的冲突与协调,需要尽可能实现二者的平衡和统一,亦即既要实现政府层面对于组织运行的认可、社会规范的遵循、公众期待的满足,又要实现组织发展的效率,尽可能多地获得税收优惠支持,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结合草根非营利组织生存的组织场域特点,笔者列举出法人治理结构、财务透明度、内部成员满意度、公众满意度、媒体评价等几个重要参考维度进行表述,其脱耦与耦合的表现情况可以大致归纳为表2。

2.现实:生存逻辑的具体考察

具体而言,在现实状态下草根非营利组织表现为两种生存逻辑,由于通过脱耦状态下组织运行状态的呈现可以反观耦合状态下的组织运行情形,因此下文着重就脱耦状态下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具体表现进行论述。
(1)公益异化与信任危机。公益异化与信任危机是草根非营利组织治理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难题,也往往是在效率逻辑主导下其组织运行所产生的问题之一,突出表现形式为项目走样、内部利益、黑箱操作等。之所以产生公益异化与信任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组织运行中未能处理好委托—写作技巧关系。由于草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支持者、资金管理者、怎么写作使用者分别表现为三个不同的主体,尤其是部分新兴的规模和范围较小的草根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尚未形成董事会与独立董事共同参与下的自主治理与协同治理模式,缺乏信息披露与发布的常态化渠道。在此背景下,组织的财务运行等往往面临黑箱操作问题。比如,在2002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年丽江妈妈联谊会与美国妈妈联谊会的诉讼案中,查出胡曼莉借收养孤儿之名谋取私利,挪用善款90余万元。又如,近期“郭美美事件”的舆论争议引起了整个国家慈善行业内的公众信任危机。另外,部分草根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自主利益导向趋势。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