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成因、演化机理和发展战略查抄袭率理工

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成因、演化机理和发展战略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26017 浏览:1114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禹州市的钧瓷生产始于唐代,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相对较低的要素和管理成本,文化市场的成长,政府的扶持和拉动,合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但是,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解决制约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必须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钧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关键词:中国钧瓷;文化产业;产业集群;演化机理;发展思路
1004-9142(2012)03-0146-05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享誉世界。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已成为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钧瓷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钧瓷从宋朝时期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的没落,再到今朝的振兴,发展一波三折。自1956年禹州市神重镇第一瓷窑试烧成功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钧瓷的原产地河南省禹州市神重镇,官办和民办钧瓷窑口发展迅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峰,钧瓷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神垕镇和禹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在3.6平方公里的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聚集了生产钧瓷的企业173家,年生产260万件,年产值1

1.5亿元,从业人员上万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一、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分析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政府自上而下设计或推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在市场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对于这种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有些学者将其归因于历史偶然事件的作用,有些学者认为企业之所以在某个特殊区位集聚,是因为那里具有企业所依赖的不可流动要素的成本优势。还有的学者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网络、本地文化对集群形成的影响。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地区传统技艺具有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

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的主要发祥地。从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当今,钧瓷在禹州神垕镇的生产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这种特殊的传统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产业文化。当地农民大多数都从前辈那里继承了钧瓷的生产工艺,对于钧瓷生产的技术、市场信息、钧瓷行业的各种规矩等十分熟悉。传统的钧瓷生产工艺在神重镇是“共享”的,特殊的钧瓷产业文化在神重镇成为“通用知识”。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这里的农民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因此,改革开放之后,当允许农民发展非农产业时,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当地的传统产业——钧瓷烧造。因而,在禹州市也就比较容易形成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在作者的调查中,对于钧瓷的技术来源问题,80%以上的企业主回答是“祖传”,只有不到20%的企业回答技术是“模仿”“后学”的。这里的所谓“祖传”实质上就是神垕镇当地特有的钧瓷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二)资源优势转化为钧瓷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禹州市具有发展钧瓷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禹州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钧瓷技术完善的物质基础。从自然环境和陶瓷原料看,禹州市境内烧制瓷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从市西南到西北部的山岗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瓷土。禹州市在古代,山区森林茂密,煤的储藏也很丰富,市境内又有颖河、涌泉河、蓝河等16条较大河流。烧造瓷器所必需的瓷土、釉药、燃料和水源全都具备,这是禹州市钧瓷生产延续千年的不可缺少的自然因素。

二、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

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历史悠久,北宋徽宗时期,设立钧官窑,专为皇家生产钧瓷,钧瓷产业形成第一个高峰。北宋灭亡之后,钧瓷生产遭受挫折。金、元时期,钧瓷有所发展。元末明初,战乱不定,钧瓷生产渐衰。明清时期,瓷业中心南移,钧瓷基本停烧。清晚期,钧瓷复苏,但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1955年钧瓷技艺得到恢复,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个时期的钧瓷企业都是国营性质,产量有限,大部分用于出口创汇。1979年以后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国营钧瓷厂逐渐停产,民营钧窑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近百家钧瓷厂家聚集在禹州市,形成了从资源开采、原料生产、造型设计到钧瓷烧造、产品包装、钧瓷营销再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钧瓷文化旅游、钧瓷博览的分工明细、紧密合作的产业链,进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产业特征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回顾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历史,可以发现这里既有内生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外生因素在起作用。调查中发现,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和竞争力增强等主要受以下几个机制的支配:

(一)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进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

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主要包括了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大和企业数量的增加。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是企业创新与模仿交互作用的结果。在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神垕镇最先发展起来的只有几个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创建人都是从以前的国营钧瓷厂辞职出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掌握了钧瓷生产的技术和工艺,由于企业很少,在不完全竞争状态下很容易获得较好收益。他们的成功激发了周围人的模仿,诱导其进入相同的生产领域。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低的进入门槛、相对农产品较高的利润、区内非正式的知识扩散等保证了他们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使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当大规模的模仿行为发生时,钧瓷产业集群中先行者的盈利机会被分割,其开拓的市场常常面临模仿者的挤占和争夺,这种状况迫使先行者进行创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依靠前期发展的积累,购写关键性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和工艺创新,实现一定程度的机械化,采用更高的质量标准,建立新的销售渠道来开拓新的市场。先行者的企业规模扩大、经营的层次提升成为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领导者。而他们的发展又引导、迫使其它的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模仿。于是,在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内部就形成了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进企业规模扩张,产业发展层次逐步提升的循环过程。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