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马克思哲学 >清代经解系年考

清代经解系年考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4833 浏览:190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清代学术以整理和总结中国数千年学术成果为总特点,在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作为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核心的经学在此时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雍正、乾隆朝,特别是乾隆朝是经学进展最为繁荣的时期,考据学兴起并进展到高峰,出现了大批讲求实学的经学家和数量繁多的经学著作。本系列论文《清代经解文献系年考》主要考证成书于有清一代(公元1644-1911年)的经学著作。依清帝年号将清代分为四个阶段:顺治、康熙时期(1644-1722年),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年),嘉庆、道光时期(1796-1850年),咸同光宣时期(1851-1911年)。本论文是此系列论文的第二部分: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年)。它试图对该时期经解文献之成书年代、作者及其生卒等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考证,以期为学者们更全面、更深层次地探讨清代经学做准备,稍稍弥补陈祖武先生所谓“文献准备尚嫌不足”的缺陷。本论文立足于文献学的基本探讨策略,于浩如烟海的清代史籍和今人著述中,通过查阅相关的经学著作、书目、提要,经学家的年谱、传记、文集,以及一些学术史著作和文章等,梳理出清代经解文献成书年代的相关信息,按年系书,依书编排,每一条目先系年,次述成书情况,次引立论依据及文献出处,最后介绍作者并作相关说明和考证。将雍正元年(1723)—乾隆六十年(1795)间的经学著作一一系于对应年下。这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以上探讨,最后总结出各经在雍乾时期的进展概况,以及经学家在地域分布、学术风格与治学策略、探讨内容、治学态度方面的特点。本论文的革新之处就在于,它以雍乾时期经学家的经解文献的成书年代为探讨对象,是一部对该时期经学著作进行普查式考察并进行系年的探讨成果。其关注对象,不仅仅是该时期一些经学大家及其经学著作,对一般经学探讨者及其著作也给予同样的考证探讨,力图全面呈现雍乾时期经学进展的全貌,为更深入的探讨打下了基础。关键词:清代论文雍正论文乾隆论文经解文献论文系年论文

    摘要6-7

    Abstract7-12

    绪论12-19

    一、选题作用12-14

    二、探讨近况14-16

    三、探讨途径与策略16-19

    凡例19-20

    雍正、乾隆时期经解文献系年考20-82

    雍正元年 癸卯 公元1723年20

    雍正二年 甲辰 公元1724年20-21

    雍正三年 乙巳 公元1725年21

    雍正四年 丙午 公元1726年21

    雍正五年 丁未 公元1727年21-22

    雍正六年 戊申 公元1728年22-23

    雍正七年 乙酉 公元1729年23-24

    雍正八年 庚戌 公元1730年24-25

    雍正九年 辛亥 公元1731年25

    雍正十年 壬子 公元1732年25-26

    雍正十一年 癸丑 公元1733年26

    雍正十二年 甲寅 公元1734年26-27

    雍正十三年 乙卯 公元1735年27

    乾隆元年 丙辰 公元1736年27-28

    乾隆二年 丁巳 公元1737年28-30

    乾隆三年 戊午 公元1738年30-31

    乾隆四年 己未 公元1739年31

    乾隆五年 庚中 公元1740年31-32

    乾隆六年 辛酉 公元1741年32-33

    乾隆七年 壬戌 公元1742年33

    乾隆八年 癸亥 公元1743年33-34

    乾隆九年 甲子 公元1744年34-36

    乾隆十年 乙丑 公元1745年36-37

    乾隆十一年 丙寅 公元1746年37-38

    乾隆十二年 丁卯 公元1747年38

    乾隆十三年 戊辰 公元1748年38-40

    乾隆十四年 己巳 公元1749年40-41

    乾隆十五年 庚午 公元1750年41-43

    乾隆十六年 辛未 公元1751年43-44

    乾隆十七年 壬申 公元1752年44-45

    乾隆十八年 癸酉 公元1753年45-47

    乾隆十九年 甲戌 公元1754年47-48

    乾隆二十年 乙亥 公元1755年48-49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公元1756年49-50

    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公元1757年50

    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1758年50-51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公元1759年51-53

    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公元1760年53-54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公元1761年54

    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公元1762年54

    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公元1763年54

    乾隆二十九年 甲中 公元1764年54-55

    乾隆三十年 乙酉 公元1765年55-56

    乾隆三十一年 丙戌 公元1766年56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 公元1767年56-57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公元1768年57

    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公元1769年57-58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公元1770年58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公元1771年58-59

    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 公元1772年59-61

    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 公元1773年61-62

    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 公元1774年62

    乾隆四十年 乙未 公元1775年62-63

    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 公元1776年63-64

    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 公元1777年64-65

    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公元1778年65-67

    乾隆四十四年 己亥 公元1779年67-68

    乾隆四十五年 庚寅 公元1780年68-70

    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 公元1781年70-73

    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 公元1782年73-74

    乾隆四十八年 癸卯 公元1783年74-75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公元1784年75-78

    乾隆五十年 乙巳 公元1785年78-79

    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 公元1786年79-80

    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 公元1787年80-81

    乾隆五十三年 戊申 公元1788年81

    乾隆五十四年 乙酉 公元1789年81-82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公元1790年82-91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公元1791年84-85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公元1792年85-86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公元1793年86-88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公元1794年88-90

    乾隆六十年 乙卯 公元1795年90-91

    余论91-100

    一、雍正、乾隆时期的经学进展概况91-94

    二、雍正、乾隆时期经学进展的特点94-1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