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马克思哲学 >谈会通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

谈会通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5436 浏览:191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以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为探讨主题,除绪论外,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理解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的基础,第三章是儒佛会通的主要内容。因马一浮归宗于儒,他关于儒佛会通的许多阐述是在弘扬儒学的历程中做出的,故在第四章论述弘扬儒学的内容。由儒佛会通和弘扬儒学等内容可展现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特点和作用,此为第五章的内容。而通过功夫证悟本体的学术宗趣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第一章介绍马一浮的生平与学术,为认知其儒佛会通思想作铺垫。考察社会背景和人生历程可对马一浮其人有一个概览,而考察学术路径和学术宗趣则直接关联于儒佛会通思想。马一浮有独特的学术路径,通过初治考据、转治佛典、归于六经等经历而形成其学术系统,其中转治佛典的经历是促使他进行儒佛会通的重要因素。马一浮以儒为宗,秉承儒家理想,以成圣作为学术宗趣,成圣的根据为本体,成圣的途径为功夫。以广义角度来说,即以贯通儒佛道等学术的角度来说,此宗趣可表述为通过功夫证悟本体。本体论和功夫论是马一浮学术的两大主要内容,他教人引归自己,经由读书穷理、反躬实践等方式以识取自心自性。他的儒佛会通思想亦是如此,故阐明学术宗趣也意味着指出了论文的纲领。第二章介绍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的渊源,以会通的内涵和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的形成两方面来阐述。学术上的会通是要会合、疏通不同的观点、学说,使其归为意。马一浮将会通观念运用于其著述中,主张学术应通而不局,避开门户之见对义理的妨害。而儒佛会通即是会通、通而不局观念的突出体现。马一浮形成其儒佛会通思想有多种因素,他谙熟儒家、佛家学术史,吸取了历史上的儒佛会通思想,而佛学的近代复兴、他所接触的师友、他本人的特质也对他形成儒佛会通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章是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的具体展开,以佛家宗派、佛家经论与儒家的会通两个视角来论述,表明了马一浮处处指点学人做功夫,以证悟本体为归,彰显了本体论和功夫论的重大作用。他的儒佛会通思想主要体现在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五个宗派与儒家的会通,分两种情况进行阐述,一是义学宗派(包括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与儒家的会通,二是禅宗与儒家的会通。义学强调对佛家义理的阐发,各宗开显了诸多鲜明的义理,马一浮择取其中一些重要义理与儒家义理相会通,而禅宗以无门为法门,显示了大机大用,马一浮择取一些禅师的重要言论与儒家义理相会通。所择取的义学方面的义理有三论宗缘起性空、真俗二谛、八不中道等,法相宗五位百法、转识成智、修道五位等,天台宗止观、修性不二、依正不二等,华严宗法界缘起、四法界、一真法界、文殊智和普贤行之说等;禅宗方面择取了达摩、沩山灵祜、赵州以谂、洞山良价、圆悟克勤等禅师的言论。此外,马一浮还有一些儒佛会通思想,因不便于划分到佛家诸宗派与儒家的会通,就以佛家经论与儒家的会通为视角进行论述。按本体论和功夫论为线索,选取《大般涅槃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肇论》四部典籍,阐述其中一些义理与儒家义理的会通,如《大般涅槃经》“视诸众生犹如一子”与《诗经》“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的会通。经由论述,可知马一浮的儒佛会通思想贯彻着其学术宗趣。第四章论述马一浮以儒为宗、弘扬儒学的学术取向,表明了马一浮虽曾致力于佛学,对儒佛会通作了很多阐述,但他归宗于儒,以六艺论而著称。他弘扬儒学的核心内容是阐扬六艺论,而讲学、刻书等活动是他传播儒学的形式。他阐扬六艺论、讲学、刻书的历程不离儒佛会通,而进行儒佛会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儒学。在此历程中,其学术宗趣是一以贯之的。六艺论可以本体论和功夫论两方面进行阐述,以“六艺之道,总为性道”为标题论述本体论,选取一些表述本体的词语加以阐发,如仁、诚、天命、天道、天理、天性、本心、道心等:以“六艺之教,总为德教”为标题论述功夫论,在马一浮诸多论释德教的内容中选取比较独特的进行阐发,如《洪范约义》中对“又用三德”的诠释,如《观象卮言》中对“德大”、“洁静精微”的诠释。在阐述讲学活动时,可知由讲学而彰显了六艺论;由讲学而见马一浮弘扬儒学之用心,又可见其在动静语默、出处进退、辞受取与之间对圣贤学问的践行。在阐述刻书活动时,可知马一浮的刻书有其特殊之处,以“刻书为圣贤血脉”的发心为先导,刻印了一些贯通儒佛思想的典籍,可供后人取法。第五章对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特点和作用做出深思,这是在论述儒佛会通、弘扬儒学等内容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马一浮的学术思想展现了鲜明的特点,使宗趣明确与意境圆融相结合,此宗趣即为通过功夫证悟本体,而意境圆融的突出体现就是儒佛会通。另一个特点是融合了直抉根源的理想主义与超越的现实关怀,体现了理事不二的精神。至于马一浮学术思想的作用,可以三方面去认识:一是对学术统摄观的力倡,二是对万物一体思想的高扬,三是引归自己,对治向外驰求之失。提倡学术统摄观以一般层面来说是要阐明学术统类,而根本上是要指向证悟本体;万物一体可谓是对证悟本体之境界的描述;证悟本体最终要靠引归自己,这既是方向不足,也是功夫不足。现代学术强调分科,往往局而不通,往往散漫而无终极的归趣,现代社会崇尚科技,向外驰求,漠视圣贤之教,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联系很难协调,则马一浮的学术思想不仅有久远的作用,又体现出其现代价值。关键词:儒佛会通论文本体论文功夫论文

    中文摘要10-13

    ABSTRACT13-17

    绪论17-28

    一、 探讨之缘起17-19

    二、 论文构思19-23

    三、 文献综述23-28

    第一章 马一浮的生平与学术28-51

    第一节 马一浮的生平28-33

    一、 社会背景28-31

    二、 人生历程31-33

    第二节 马一浮的学术路径33-38

    一、 初治考据34

    二、 转治佛典34-36

    三、 归于六经36-38

    第三节 马一浮的学术宗趣38-51

    一、 对“学”、“学问”、“学术”的考察38-40

    二、 以成圣作为学术宗趣40-43

    三、 成圣的根据43-47

    四、 成圣的途径47-51

    第二章 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的渊源51-66

    第一节 会通之内涵51-55

    一、 对会通的界定51-53

    二、 会通与“通而不局”53-55

    第二节 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之形成55-66

    一、 儒佛会通源流概述56-59

    二、 佛学之近代复兴59-60

    三、 师友渊源60-64

    四、 个人特质64-66

    第三章 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的具体展开66-119

    第一节 佛家宗派与儒家的会通67-105

    一、 三论宗与儒家会通67-74

    二、 法相宗与儒家会通74-82

    三、 天台宗与儒家会通82-88

    四、 华严宗与儒家会通88-95

    五、 禅宗与儒家会通95-105

    第二节 佛家经论与儒家的会通105-119

    一、 《大般涅槃经》义理与儒家义理的会通105-108

    二、 《楞严经》义理与儒家义理的会通108-112

    三、 《大乘起信论》义理与儒家义理的会通112-115

    四、 《肇论》义理与儒家义理的会通115-119

    第四章 以儒为宗弘扬儒学119-154

    第一节 以六艺论为中心来弘扬儒学120-140

    一、 六艺论略述121-124

    二、 “六艺之道,总为性道”124-132

    三、 “六艺之教,总为德教”132-140

    第二节 通过讲学、刻书等形式来传播儒学140-154

    一、 讲学与传播儒学141-149

    二、 刻书与传播儒学149-154

    第五章 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特点和作用154-170

    第一节 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特点154-162

    一、 宗趣明确与意境圆融155-157

    二、 直抉根源的理想主义与超越的现实关怀157-162

    第二节 马一浮学术思想的作用162-170

    一、 对学术统摄观的力倡162-164

    二、 对力物一体思想的高扬164-166

    三、 引归自己,对治向外驰求之失166-17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