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简论多维民族交往多维审视设计

简论多维民族交往多维审视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15930 浏览:696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论述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历史进展的高度上认识交往不足的。人类对于交往的理性认识是现代的事情,但是交往活动作为人的基本有着方式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事实。交往历来是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而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扩大,对生产力的进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推动了民族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进展,民族的进展日益走向世界,其社会结构在这种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日益具有人类社会的总体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交往论述为指导,立足中国民族交往的历史格局与现实特点,阐述民族交往的多维性。民族交往是民族存活和进展中必定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历程。民族交往历程也是一个文化的涵化历程,正是在涵化的历程中,民族交往达到社会共生的状态。由此,涵化论述与共生论述为多维度认识民族交往,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系。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进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联系的重要内容。以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别考察民族交往的类型,对民族交往的历史及动态有了相当理解的基础上,走入民族交往的田间地头,深入民族交往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的田野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浅析、整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性认识。在研读历史史料、浅析现实素材的基础上,以认识论角度对民族交往进行总结与归纳。结合调研中了解到的实际不足,浅析影响民族交往的各种因素。在挖掘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中,探寻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路径。全文分七章。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交往论述视野下的民族交往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及当代作用,民族交往的概念及历史格局与现实特点;第二章是相关论述的引用与拓展:社会共生论述与文化“涵化”论述;第三章是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追述与现实考察;第四章是案例与浅析,主要围绕田野调查的民族交往案例进行论述;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革新之处,立足现实观察与浅析视角,提出民族交往的三个认识维度,并展开论述;第六章是认知与剖析:结合田野调查得出的结论,对影响我国民族交往的因素进行浅析;第七章是诠释与构建:首先以民族和谐交往的思想渊源入手,浅析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要求与路径等。关键词:民族交往论文民族联系论文涵化论文共生论文多维审视论文

    摘要2-4

    ABSTRACT4-10

    绪论10-18

    一、选题作用10-11

    二、探讨综述11-16

    三、探讨设计与思路16

    四、论述革新16-18

    第一章 渊薮与延伸:马克思主义交往论述视野下的民族交往论述18-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交往论述及其当代作用18-21

    一、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18-20

    二、马克思主义交往论述的当代作用20-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论述视野下的民族交往论述21-27

    一、民族交往概述22-23

    二、中国民族交往的现实特点23-27

    第二章 引用与拓展:社会共生论述与文化涵化论述27-35

    第一节 社会共生论述27-30

    一、社会共生论述含义27-28

    二、社会共生论述在民族交往探讨中的引用与深思28-30

    第二节 文化“涵化”论述30-35

    一、“涵化”含义30-32

    二、文化“涵化”论述在民族交往探讨中的引用与深思32-35

    第三章 识古与通今:民族交往的历史与现实35-69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代表类型35-42

    一、民族互市35-36

    二、民族会盟36-37

    三、王朝朝贡37-39

    四、民族和亲39-40

    五、民族战争40-42

    第二节 现代信息传媒中的民族交往42-69

    一、民族政治交往42-47

    二、民族经济交往47-54

    三、民族文化交往54-60

    四、民族社会交往60-69

    第四章 案例与浅析:民族交往中的田野调查69-86

    第一节 山东、河北回族聚居区民族交往调研69-73

    一、基层组织执政基础不牢,执政能力不高69-70

    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不多,群众管理教育不够70-71

    三、宗教事务重视程度不够,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71-72

    四、历史遗留因素影响持续,隔阂不断72-73

    第二节 北京朝鲜族聚居区民族交往调研73-78

    一、望京地区的进展概况及民族构成74-75

    二、望京地区民族联系近况75-76

    三、和谐民族联系中的和谐社区76-77

    四、一些启迪77-78

    第三节 青海、内蒙古、广西等地民族交往情况调研78-83

    一、青海省撒拉族民族交往情况调研78-80

    二、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民族交往情况调研80-82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民族交往情况调研82-83

    第四节 内地西藏班的调研与深思83-86

    一、藏汉民族交往的个案体察84

    二、藏汉民族交往的深层启发84-86

    第五章 观察与视角:民族交往的认识维度86-100

    第一节 作为一种民族有着,民族交往是差别性与共享性的统一86-90

    一、民族交往的差别性86-87

    二、民族交往的共享性87-88

    三、民族交往是差别性与共享性的统一88-90

    第二节 作为一种民族历程,民族交往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90-94

    一、民族交往的历时性90-91

    二、民族交往的共时性91-92

    三、民族交往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92-94

    第三节 作为一种民族联系,民族交往是共生性与涵化性的统一94-100

    一、民族交往的共生性94-96

    二、民族交往的涵化性96-98

    三、民族交往是共生性与涵化性的统一98-100

    第六章 认知与剖析:影响民族交往的诸因素100-110

    第一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政治因素100-102

    一、民族政策的执行与落实100-101

    二、民族法制的制定与执行101-102

    三、民族利益诉求渠道的顺畅与通达102

    第二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经济因素102-104

    一、少数民族生活条件的贫困与落后103

    二、利益分配制度的缺陷与滞后103-104

    三、违反国家政策的行为与后果104

    第三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文化因素104-106

    一、民族意识的增强105

    二、宗教信仰的差别105-106

    三、人口流动中的文化碰撞106

    第四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社会因素106-110

    一、城市化进程导致民族结构发生变化106-108

    二、市场经济进展致使交往中诚信湮没108

    三、件引发的认识与深思欠缺108-110

    第七章 诠释与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意涵与和谐民族交往的路径110-121

    第一节 和谐民族交往的意涵110

    第二节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110-114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论述的民族平等思想111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11-114

    (一) 和而不同,和实生物111-112

    (二)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112-113

    (三)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113-114

    第三节 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要求114-116

    一、民族分布格局的要求114-115

    二、满足利益需求115-116

    三、彰显时代主题116

    第四节 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路径116-121

    一、政通人和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基础117

    二、利益共享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动力117-118

    三、文化认可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导向118-119

    四、包容共生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条件119-121

    结语121-12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