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品德与社会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时间概念解读怎样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时间概念解读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5593 浏览:177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中,由于感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往往会大相径庭。当代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时间观念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时间感知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并继而影响其言语表达及行为方式,反过来,一定的言语表述及行为方式又反映出独特的时间观念。本文主要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体系,通过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观念分析以及对文本当中时间隐喻的解读,探究中西文化的时间观念差异,以期为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及实践素材。
关键词:文化差异;时间隐喻;时间观念
1008-1569(2012)02-0267-08
前言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各文化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跨文化交际的新纪元已经到来。为了增进相互了解,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商务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我们有必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避免因认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起文化冲突,导致交流失败。
跨文化的时间概念
当代跨文化理论认为,时间观念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理查德·E.波特[1:7]提出,跨文化交际产生的障碍是受八个文化变量的影响: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语言、使用和组织空间、时间概念和非语言表达。其中时间概念是一个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重要的文化变量。同样,爱德华T·霍尔制定了跨文化领域三个重要的文化变量——语境,时间和空间。在他的《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他指出,不同的文化导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同。
在中西方文化中,由于感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往往会大相径庭。时间感知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并继而影响其言语表达及行为方式,反过来,一定的言语表述及行为方式又反映出独特的时间观念。正因为如此,时间观念不啻是一个隐秘的向导,无形地制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时间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助于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因此时间观念的差异对交际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中西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
时间是永恒的哲学话题,它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联。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它们的不同在于价值观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根据萨姆瓦[3:168]的说法,注重过去的文化如英国,希腊和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他们强调传统,习俗,历史和宗教和强烈相信之前的事件,过去的经验教会人们如何活在当下。注重现在的文化如菲律宾,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对当下一样重要。在他们的眼中,未来是未知的,现在真的存在。人们的这种文化可能更冲动和自发的,喜欢更轻松,更休闲的生活方式。注重未来的文化把重点放在有意义的未来。美国属于这一类,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是无需回顾过去,努力工作准备未来。它们的不同在于价值观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单向时间和多向时间的概念是由爱德华·霍尔提出。单向时间观指:时间是可以量化的和有限的商品,因此有必要使人们懂得使用时间和节省时间。它被认为是最有效地一次做一件事或在一个时间等待一个人。人们不应该让突发事件干扰他们的计划。多向时间观指:时间是无限和无法量化的。人们似乎不太繁忙,他们很容易改变时间表和期限。人们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况可以频繁调整。中国倾向于多向时间观,通常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一些事情在同一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倾向于单向时间观,宁愿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情。
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
西方传统的时间观侧重于研究自然科学中时间的哲学问题。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受牛顿运动法则的影响。西方文化时间呈线性,意味时间溜得很快,一去不复返。西方人倾向于朝前看,崇尚未来。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和军事力量,它们嗜好扩张地盘,向外延伸,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文化人打交道,他们求变求新,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
美国文化受西方文化和工业革命影响,重视时间观念。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人们没有历史感,很少关心历史。在他们眼中过去代表过时,无用,守旧的概念。相反他们认为将来很重要,充满希望。只要他们努力,把握未来就一定能成功,就能找到幸福。这是美国人的梦想。
美国人看待时间如水、石油一样宝贵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能节省,花费或耗费的有形商品。在日常生活和商业往来中他们不喜欢相互寒暄浪费时间,喜欢切入正事。在美国,“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有极强的时间观念,注重霍尔所说的“正式时间”。美国人重视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地统筹安排时间以便规划好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正如霍尔指出:“讨论西方的时间观时不要忘记如果没有时间表的话,工业社会将不为人知,微不足道。”[4:136]美国的效率与时间紧密相连。高效率工作意味着他们生活、工作节奏很快。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便利店、快餐店如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孕育而生,帮助人们节省时间,迅速完成工作。众所周知,美国人称自己是钟表的奴隶,所以他们分秒必争地珍惜时间。
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
中国人的时间观不同于西方的时间观。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时间进程不仅是线性而且是循环性。[5:51]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表示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很重视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时间的“过去”,通常把过去当作现在生活的指南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就有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姜还是老的辣”,“人心不古”,“古人云”“世风不古”等习惯用语。
为什么中国人在表示时间的“上、下”词汇比英语丰富,蓝纯[6:97]解释说,中国人有祭拜祖先,崇尚数千年文化的传统。祭总是放在祭坛的顶部,人们跪在地面向上来祭祀祖先。于是汉语中出现许多跟“上”和“下”有关的时间词如“上半年,下半年;上辈子,下辈子;上次,下次;上午,下午;上旬,下旬”等。
中国人侧重循环性的时间观表明人们相信生命有轮回,人类的进程是按周期运行。因此就有“轮回”、“转世”、“周而复始”的说法。
冯友兰[7:213]在他书中指出农民为了农活就必须特别关注太阳、月亮的活动及四季的交替。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过去土地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他们不喜欢搬家,离开土地意味着失去一切,因此他们觉得时间够多,事情可以慢慢做,逐渐养成了慢节奏的生活习惯。乡下的农民——他们的一天通常是按自然规律行事,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时间是金钱”。由此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像“慢走”,“慢用”,“慢慢来”,“慢悠悠”,“三思而后行”,“来日方长”等惯用语。
在农业发展中国家,多向时间观支配人的生活,人们可以同一个时间做几件事情。因为中国人喜欢回顾过去、尊重历史和传统。在中国人眼中时间不是稀

源于:论文 范文www.udooo.com

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除了上述例子中,仍有很多例子的本体隐喻。在中国时间被描绘成流动的水。当我们想强调时间飞快,我们可以说时间如离弦之箭,像风疾驰,表示时间在我们观察者面前来来去去,例如:“任时光匆匆流去”、“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光阴似箭”英语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表达。
例句(9)岁月不待人。
例句(10)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例句(11)有了时间和机遇,一切秘密都暴露。
例句(12)岁月流逝,脑子善思,最大的痛苦也解除。
例句(13)时间是伟大的发现者。
例句(14)时间能创造奇迹。
例句(15)时间能教你学会一切。
——沈一向,沈超英[13:411-413]
例句(9-15)属于拟人化范畴,画线的词都是拟人手法。例句(9)选自陶源明的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告诫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例句(10-15)摘自英语谚语辞典。表明时间过得飞快以至于人们抓不住它。时间不等人提醒大家充分利用时间。
例句(16):时间就是生命,懒人消磨时间就意味。
例句(17):时间在飞逝中仍然带给她更多的真理,而且在偷走她的青春时给予她智慧。
——爱德华,摩尔[14:202]
例句(16-17)是英文格言。“杀死时间”动词“杀死”字面上的意思是“造成一个人死亡”,但这里“杀死”的宾语是“时间”而不是“某个人”,表示“悠闲地打发时光”。像这种类似的英文表达还有很多如“愚弄时间”、“欺骗时间”、“谋杀时间”、“偷取时间”等。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喜欢用表达拟人化的时间隐喻,这是典型的英汉语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不同。

3、时间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隐喻从“进出,上下,前后,开关,深浅中心一边缘”等表示空间的具体概念域向非空间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这些隐喻跟人的身体构造及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关。[9:133]
李国南指出[15:85]在英汉语中有着相似的方位隐喻。由于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英汉空间隐喻是相似的。例如:“去,往,现,前,来”用来指空间的概念,后来他们成为表示时间的词素,构成方位隐喻如“去年,去岁,去冬,以往,过去”、“现在,当前,现时”、“将来,未来,来年”、“回首,回顾,回忆,追忆,追溯”等时间词。以下文本分析:
例(18):“我现在不去想它,”她重又祭起了自己惯用的法宝,狠狠地想道。“如果我现在还去想失去他的痛苦,我就要发疯了。我明天再想吧。”
——《乱世佳人》中译本[11:1312]
例(19):“这一切等我明天回到塔拉庄园再考虑吧。到那时候我就能够忍受了。明天我要想出个办法来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
——《乱世佳人》中译本[11:1313]
例(20):望着那渐渐离去的岛屿,我心中顿时涌起了无限的遐想,让我想起了当初的岁月,想到了现在和未来……
——《鲁滨孙漂流记》[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12:162]
例旬(18-20)中“过去、现在、将来”属于方位隐喻,呈现出典型的美国将来为中心的时间观文化,美国重视未来,因为预示着希望、前途和期望。女主人公斯嘉丽把“明天”当作她的“法宝”。每当遇到困难她就鼓励自己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希望的开始,相信自己只要做好准备一定能成功。俗话说“好时机就要来了”说的就是苦难是暂时的而前途是光明的。斯嘉丽有足够的把握重新赢得瑞特的心,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中西文化隐喻的相似处来自人们隐喻思维的相似,但不同种族、文化、习俗和年龄在交往中会产生不同经验,不同的联想。
结论
实例分析表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隐喻上有异有同。所以同者,主要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来源于类似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跨文化交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在时间概念的隐喻化认知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和共识。而所以异者,则源于诸多因素: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过程、风俗习惯、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影响使时间隐喻也产生了种种差异。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穷原竟委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及实践素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