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英语教学 >述评《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述评

述评《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述评

收藏本文 2024-01-08 点赞:26028 浏览:1187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是Continuum出版的语言研究关键词系列丛书中唯一一本涉及第二语言习得的书籍。该书以二语习得关键词为切入点,梳理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词。本文对该书的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认为该书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同时本文也指出该书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述评
[]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188-4 doi:10.3969/j.issn.1006-283

1.2013.0044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一书由Bill VanPatten和Alessandro G. Benati编写,于2010年由Continuum国际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是Continuum出版的语言研究关键词系列丛书之

一、也是丛书中唯一一本涉及第二语言习得(下称“二语习得”)的书籍。

1. 内容简介

与系统论述二语习得的书籍不同,该书以二语习得关键词为切入点,梳理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词。全书共138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二语习得的概念、回顾二语习得的历史,并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和编写体例;第二部分论述了二语习得的九个核心问题;第三部分收录了二语习得的130个关键词;第四部分罗列了核心文献。
在第一部分“引言”(Introduction)中,编者首先回答“什么是二语习得?”(What 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认为二语习得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关注的是学习者和语言学习,而非教师和教学”,并指出“二语习得不仅关注语言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书中还指出二语习得需要探讨两个基本问题,分别是“学习者如何内化二语的语言系统”和“学习者在理解和产出二语时如何使用这套语言系统”。在对二语习得历史简要回顾时,编者认为二语习得的当前研究主要根源于S. Pit Corder(1967)的《学习者错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和Larry Selinker(1972)的《相似度检测语》(Interlanguage),这两篇文章奠定了数十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此外,该部分还对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ching)两个概念做了区分,认为二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尽管如此,二语教学仍须考虑并借鉴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
第二部分“二语习得的核心问题”(Key Issues)。编者认为,二语习得当前的研究需要回答九个核心问题,分别为:

1. 二语学习者有何初始状态?即:学习者将哪些深层语言知识带入习得任务中?

2. 二语学习者能否到达母语者水平?

3. 二语习得是否有关键期?

4. 二语习得有何过程?

5. 二语习得过程中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各起什么作用?

6. 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和输出各起什么作用?

7. 什么是个性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习得?

8. 教学对习得是否有用?
9. 哪些限制条件影响习得?
这九个核心问题,都或多或少涉及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对比,并且相互关联。对每个问题,文中均列举各种可能的回答,并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而且讨论之后都有一个评估(assesent)。比如对第八个问题,“教学是否对习得有用?”,文中列出了四种可能的回答,分别为“教学无用”、“教学的作用有限”、“教学是有益的”和“教学是必要的”。对每一种回答,文中均列举其他相关的论述和实例,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章或书籍。在此基础上,评估部分认为,当前的教学研究已不再关注教学有用还是无用这类宏观的问题,而是转向更加具体的问题,比如“语言输入的处理是否会影响二语的习得?”
第三部分“二语习得关键词”(Key Terms)是本书的主体。这一部分共列举130个词条,按照字母顺序,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解释了当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最常出现的关键词,并对许多关键词“提供百科全书式的阐述”,每个词条都独立成一部分。解释过程中,对于文中涉及的关键词,会用黑体字标出,方便读者清晰明了地查看各关键词间的关系,便于交叉参考。比如最终习得状态(ultimate attainment)词条,
通过阅读最终习得状态的概念,以及查阅黑体字部分所列的石化(fossilization)、固化(stabilization)和“二语学习者能否到达母语者的水平?”等词条,读者可以获得对最终习得状态比较完整的认识。当然,如果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并希望做进一步研究,还可以继续查阅“核心文献”中列举的涉及此概念的文献,以获得更深、更宏观的认识。
第四部分“核心文献”(Key Readings)是本书的一个特色,不仅列举了文中出现的文献,而且为读者列举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其他经典文献。据笔者统计,“核心文献”所列文献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如Skinner(1957)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ior),Chomsky(1959)的《斯金纳<言语行为述评>》(A Review of B. F. Skinner’s Verbal Behior),最新的文献则列举至该书出版的前一年,如Fledge(2009)的《给输入一个机会》(Give Input A Chance)和Krashen (2009)的《理解检测设扩展》(The Comprehension Hypothesis Extended)。以最终习得状态为例,这一部分列举了该研究领域的许多重要文献,如Birdsong(1992, 1999),Bongaerts(2005)。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文献列表为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提供了极大便利。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尽管本书存在些许的不足或者说遗憾,笔者认为,本书对那些对二语习得感兴趣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语言教师和研究者来说,仍不失为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笔者建议,本书可以与核心文献列举的其他涉及二语习得的书籍或文章结合使用,比如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llis, 1994),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Gass & Selinker, 2008),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VanPatten & Williams, 2007)等,相信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Birdsong, D. Ultimate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1992, 68: 706-755.
Birdsong, D.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9.
Bongaerts, T. Introduction: Ultimate Attainment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43): 259-267.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Gass, S. M., & Selinker, 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Introductory Course (3rd edi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Kellerman, E. & M. S. Smith(eds).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New York: 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 1986.
Spolsky, B.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VanPatten, B. & Williams, J. (eds.).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2007.
VanPatten, B. & Alessandro G. Benati. Key Term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London/New York: Continuum, 2010.
桂诗春.一个大题目[J].中国外语,2009,5(4):13-20.
文秋芳.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J].中国外语,2008,5(3):13-2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