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管理 >灌注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与缺陷防治措施基本

灌注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与缺陷防治措施基本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14548 浏览:595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鉴定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的生产及灌注等工序)的合理性,并且掌握钻孔灌注桩缺陷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给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灌注桩 缺陷原因 防治措施
铂金名筑项目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为框剪结构,一层地下室,地上13-28层,建筑总面积111907平方米,地下室面积22569平方米,地下室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以9-2层圆砺为桩端持力层,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为2米,桩端要求后注浆,施工中临浇筑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控制在50mm以内,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小于1.1。本人在该项目部从事工程管理工作,该工程共有1223个桩,经检测全部合格,针对该类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的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一简要总结归纳,以便今后工程中可借鉴运用。

一、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等,倘若施工所在地处于断裂带,在施工中还得注意是否存在夹层。在桩基质量管理中,首先得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一般情况下,桩嵌入岩石的长度越长,桩底地基承载力越高。

二、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的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第一次清孔→安放钢筋笼→下混凝土导管→第二次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由于钻孔灌注桩的一般施工工艺流程过程存在一定的人为和客观等不确定性因素,故不但要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还必须做好施工流程的检查监督工作。

三、钻孔灌注桩缺陷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由于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这样会导致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从而使桩失效。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钻孔取芯,要结合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工程地质资料等进行综合考虑。

(二)缩扩径

钻孔灌注桩钻进时大多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泥浆护壁;如果控制不好泥浆密度,会产生桩孔缩径或扩径;如泥浆密度过大,孔壁会产生较厚的泥皮而缩径造成桩身缺陷;泥浆密度过小,卵石层、松散砂层容易产生塌孔而扩径也会造成桩身缺陷。成孔钻速也是产生缩径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钻进进尺较慢对经济效益和工程进度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进尺过快对成孔孔径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钻进速度过快,泥浆未能很好的护壁,粗砂层由于侧向压力挤压,使得孔壁周围的砂层向钻孔中心位移,而造成缩径;不遵守浇筑工艺规程而引起的缩径。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完成。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三)桩底沉渣量过大

由于工作人员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将会导致桩底沉渣量过大,影响桩基质量。
防治措施:

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2、一次清孔后,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必须采用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四)钢筋笼上浮

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将会导致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1、钢筋笼应固定牢固,防止在砼灌注过程中上浮;

2、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浇筑超过导管底端2~4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高。

(五)钢筋笼变形

钢筋笼分段太长,在堆放时支垫不平或支垫间距过大,造成变形;钢筋笼在运输过程中支点间距过大,造成弯曲; 钢筋笼的焊接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造成钢筋笼整体性差,在运输、起吊过程中开焊、解体,造成弯折现象;钢筋笼变截面处没有采用加强措施,起吊时造成弯折。
防治措施:钢筋笼过长时,应分节制作,分节吊装,然后在孔口焊接;应按技术规范要求,加强焊接质量,加强箍筋必须与主筋焊接牢固;在安装钢筋笼时,宜设置临时吊装扁担,以增加刚度,变截面处加设方木或杉木杆,增强刚度;钢筋笼加工完毕后,要保证存放场地平整,以免变形。
(六)塌孔
护筒底部和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成孔速度过快,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成孔后不及时灌注混凝土,成孔与灌注间孔的静置时间过长,都将导致塌孔。
防治措施:发生塌孔时,立即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清孔时专人补水,保持内外既定的水位差;钻进时,严格控制进尺速度、冲程速度;清孔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减少停顿时间。
(七)断桩
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其诱发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事故发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
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3、由于人工配料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
4、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施工时重视不够,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
5、其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与灌注的混凝土量认真核对,以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2、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测量导管埋深;采用新型导管,减小提升阻力;加快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

3、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及时检查坍落度,缩短灌注时间。

4、加大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力度。

5、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桩基的质量。

四、结语
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多为地下进行,具有较大的不可见性,施工质量管理难度较大,只有落实预防措施,才能真正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提高桩基质量。
参考文献
(1)俞燕金. 桩基础施工中打入桩与灌注桩的缺陷 . 林业建设,2000.
(2)林仙春. 灌注桩桩身缺陷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 科技资讯,2006.
(3)王笑难等 对上,下部有不同标号要求的灌注桩施工处理方法的研究. 水道港口,20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