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管理 >简析南京南京滁河整治工程中生态建设措施结论

简析南京南京滁河整治工程中生态建设措施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7198 浏览:230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盼,水利工程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生态工程。南京市滁河治理工程从这个战略高度出发,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手段,打造了一条现代化的生态河流。
关键词:水利 生态 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盼,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纳入总体布局,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国家科学发展战略新布局。我们必须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发展、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水利工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水利工程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生态工程。南京市滁河治理工程从这个战略高度出发,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手段,打造了一条现代化的生态河流。
滁河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古称涂水,唐代改名滁河。发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南京市位于滁河干流下游,境内干流长116公里,流域面积1750平方公里,自南京市六合区大河口汇入长江。南京滁河段主要支流有皂河、八百河等。滁河既是苏皖两省的界河,同时也是南京江北地区的母亲河。滁河治理工程分三期工程建设,现2011年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在工程建设中,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一、保留天然河道,避免过度裁弯取直

滁河河道呈弯曲形状,并且河面宽窄不均;在滁河整治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的走向及宽度变化不仅使河道更显自然气息、更具美感,而且其生态意义也很大。曲折的河道可使河道产生更强的水流紊流、更大的水体容量,更广的生物生存空间。20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如德国的莱茵河,由于裁弯取直,河道从354km缩减为273km,致使水流加快,冲刷加剧,对下游城市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且使河道蓄水能力与生物量大大降底。在滁河整治工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河道的取直,呈现河道原有的走势,不管是在水资源蓄积功能上还是生态功能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迎水面生态护坡,改善生物环境

河岸带作为水生与陆生生态环境边缘地带,由于其边缘效应导致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外已十分注重河道整治中河岸驳坎的生态化设计,在国内对河岸驳坎的生态化设计也正在认识与尝试之中。
滁河三汊湾以上提防的临河堤堤外无滩、深泓逼岸、弯道迎流顶冲、部分堤段外塌,这些堤段以及六合城区2级堤防段都采取混凝土护坡和混凝土框格植草皮护坡,其余堤坡和蓄滞洪区提防采用草皮护坡形式,部分迎流顶冲段采用抛石护岸。
通过治理改造,滁河迎水坡面可生长水生或亲水高等植物,能为水生高等动物(如鱼虾类)、水生微生物(含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提供非常适宜且多样的栖息或附着场所。河道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增大,也使处于各层生态位的种群均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环境,为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提供必要的条件。整治后,滁河堤外呈现一片青草匝地,碧波荡漾,渔事繁忙的景象。

三、建设湿地公园,打造人文景观

滁河整治中湿地公园的建设目的在于减少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实现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市民接近自然的需求,从而改善滁河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1、景观建筑物设置

圩区设置亲水木栈道,芦亭、观鸟台,分散分布于游憩观光区,建筑或临水而建或依山而居,各建筑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对景关系,同时也使得游人活动对湿地生物的干扰最小。景观建筑的造型、风格保持了与湿地环境相协调;建筑的材料多为木材、竹材、茅草、石材等自然原材料,或者利用混凝土仿真做法,模仿天然树干、石头等自然原材料造型;建筑色彩保持自然原材料的本色,朴素而淡雅。让人与自然亲密

源于:论文网www.udooo.com

接触,让时间与空间凝固,使人流连忘返。

2、绿化植物的设置

湿地公园的种植考虑了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要求,特别是对原有湿地植物进行保护和对已遭受破坏的植物生态结构进行恢复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措施。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经过长期自然竞争筛选下来的原有湿地植物是优势种群,同时要做到乔、灌、草搭配,营造复合地植物群落;除了保护优势种群外,还适当地引入其他多种湿地植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群落结构,同时考虑到湿地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的要求,选择抗污染能力、净化能力强的品种,如:芦苇、香蒲、慈姑等;另外,对于有些湿地,原有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已经遭受破坏,在湿地公园建设时通过人工手段模仿自然湿地植物的理想生境特征改造湿地地形,为湿地植物恢复了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3、野生动物的引进

野生动物资源是湿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环节。昆虫、蛙类等低等动物通过自然演替方式自行进入湿地环境中;鸟类和鱼类等动物通过人为方式引入,据统计滁河有鸟类种,鱼类种,另有其他各种动物,种类繁多,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全和生物链的稳定。根据鸟类、鱼类迁徙、繁衍、觅食活动等的要求创造生态环境,满足不同动物的生存繁衍又需要不同的生境,湿地生态系统,如小树林、芦苇床、沼泽植被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池塘适宜于鱼类、禽类、昆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的栖息。这样,植物、鸟类、鱼类和其他生物就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链,保持整个动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四、融入地方旅游、享受生态农事

依托堤后大面积农田、林地、果园、池塘建设休闲会所、农家乐、垂钓中心、农事体验区等,吸引城市人来此休闲旅游,忘记城市快节奏的压力,充分享受农事野趣的惬意。游玩过后,与亲朋好友去河鲜一条街品尝美味,去农家购写土特产,去不远处的温泉享受天然沐浴,去老山风景区徒步旅行,在休闲会所作短暂休息,欣赏夕阳下的滁河,美不胜收。
可以设想,不久将来,滁河岸边风景随着季节的变化犹如一轴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春日里,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宛若金色的海洋;桃花、梨花争奇斗艳,十里樱花满树烂漫,如云似霞。入夏,堤后绿树成荫,塘中荷叶田田。秋来,岸坡后水杉林、银杏林金黄一片。冬至,沿岸生态林银装素裹,树挂晶莹剔透,是赏雪的绝佳去处。滁河风光带的建成,将是南京江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出滁河沿岸充满希望,无限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