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素质教育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悲剧性在虹影小说中体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悲剧性在虹影小说中体现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31972 浏览:1454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渐为我们所关注。虹影是在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独特另类,本文就将重点论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悲剧性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 西方女性主义虹影小说悲剧性
1.引言
从19世纪末起始,直至整个20世纪,西方社会掀起了两次女性主义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以争取妇女选举权和财产权为主要目标;第二次浪潮与后现代主义怀疑一切真理、摧毁一切等级秩序的大气候相契合,其目标已从政治领域转向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其影响范围也从西方蔓延至全球。在后女性主义阶段,女性主义者开始向人们的思想,特别是自己头脑中的男性意识争权,也就是女性主义在面对男权的威胁和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而对自身作出重新定位,从而使女性获得解脱、超越和最终的解放。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称的雅克·拉康是这一理论的代表。虹影作为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其小说大多弥漫着浓郁的女性主义特征。她之所以有勇气写如此激进、张扬的女性主义文本,与她作为流散作家的独特身份有关。她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旅居英国,在伍尔夫的家乡饱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熏陶,女性主义的思想已经深入她的骨髓。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悲剧性,这一特点在虹影的小说中体现明显。

2.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悲剧性在虹影小说中的体现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其创作风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虹影作品中的人物多是孤独的。当人类最基本的渴望和欲求不能实现的时候,往往会变爱为恨导致内心的自我封闭。但虹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影没有沿袭以往文学作品的主题模式,而是以一个女性独特的视角,表达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小说中的众多女性,不管外表是柔弱的还是刚强的,骨子里都透着一种坚韧和宁死也不屈从于生活的反抗精神。她们的反叛源自于对生活的不满足,对女性主义理想的失落。同时,尽管她们反抗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结局却是灰色的。总之,她们在中浮沉,却找不到情感的真正归宿。
作为《英国情人》的女主人公,林是虹影塑造的最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也是五四以来觉醒的一代反叛传统、与男权中心社会抗争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较为完美、大胆的一个。过去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无非是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类是祥林嫂式的,她们被封建传统销蚀了个性,遍体鳞伤,甚至被毁灭,是一种精神麻木变异的传统女性形象。如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巴金《家》中的梅表姐等。第二类是陈白露式的,她们崇尚自由,欲摆脱女人不幸的地位而走出家庭,但经济上不能独立,生活无着,只好依附于男性,靠出体或色相以求生存。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本质上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莎菲式的,她们觉醒了又无路可走,如鲁迅《伤逝》中的子君等。而《英国情人》中的林是与前面几种女性完全不同的旧中国少有的现代女性。作家赋予了她现代女性的全部优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无论在精神上、经济上或情爱之中都是自立的甚至比男性更占优势的一方。在她身上,既体现出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积淀,又有西方现代文明和自由主义精神的影响,更寄予了虹影的女性主义理想。然而,林的命运仍然浸润着悲剧色彩:裘利安死于战场,而林在多次后终于成功。
虹影几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着从小失去母爱的相似经历,比如六六、阿难、林等。这种相近性并非来自于艺术构思的雷同,而是来自于作者童年时期刻骨铭心的感受,以及长大后对这种感受的格外关注。在读这些小说时,我们不能仅仅把作家的叙述看作是一种对生活的单纯回忆,而是应该从中体味小说背后作家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对母爱的强烈呼唤。比如,在小说《饥饿的女儿》的扉页,虹影只写下了四个字:献给母亲。但即便是这样呼唤、渴望母爱,在母亲这个人物身上虹影仍然一如既往地表达她的女权思想。她笔下的母亲,以多病之躯,用一根扁担两根绳子支撑起全家八口人的生活,确立了自己在家庭中说一不二的地位。这也是虹影作品中一直追求的。但代价却是,母亲为此失去了人生所有的幸福,包括爱情和曾经拥有的美丽,甚至性别的特征。因此,这一人物仍然没有走出女性悲剧的结局。虹影在小说中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一点,甚至一直是在揭露。她不是在一味强调女性主义的迫切与重要,而是通过女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说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景况。
《饥饿的女儿》书写了六六一家两代五个女人的情爱经历。她们有着共同的性格特征:不屈从于命运、不囿于传统,试图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但又不得不在传统和命运的双重挤压下以扭曲的姿态艰难地生存。母亲的逃婚、结婚和在第二次婚姻中大胆的婚外情都表达了一个女人不甘于命运、追求爱情幸福的努力。但是,短暂的婚外情虽然让她享受到了爱情,但不得不为了生病的丈夫和六个孩子而舍弃这种爱,从此几十年在回忆中备受煎熬。爱的缺失、生活的困顿,导致她过早地衰老,晚年在烧香拜佛中寻找精神寄托。大姐的反抗是一次次地结婚,又一次次地离婚,一次比一次疯狂。实际上这是被男人耍弄后的一种报复,不过是“想借换一个男人换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她用放纵生命的方式向男权社会进行挑战,最终烧伤的却是她自己。四姐的反抗方式是,被抢救过来后,虽然取得了形式上的合法婚姻,却没有得到男人的心,一辈子没有得到真正的爱。六六的爱更具有挑战性和叛逆性,她爱的历史老师是有妇之夫,年龄足以做她的父亲。他长得并不漂亮,课讲得也一般,可他却是唯一能倾听自己的人。他叛逆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内在的忧郁性格,都给六六以新奇感和亲和力。六六不像传统女性那样追求永恒、追求稳定的家庭模式,她要的只是纯粹意义上的爱,是实现一种渴望。在她的眼中,爱是至高无上的、非理性的,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18岁,正值高考前夕,六六大胆地敲开了历史老师的房门。他们仿佛事先约好了一样在音乐声中做了一直都渴望做的事情。爱情使一切变得美好起来。可惜这幸福太短暂:历史老师的使她感觉到的美好像流星一样在生命中匆匆划出亮丽的曲线后迅即消失了。在这个家庭的女人身上,生存的焦虑更多地表现为情感的危机,她们可以无视生活的贫困,却不能容忍无爱的境遇,于是以不同的方式跨越禁区,又各自付出惨痛的代价。
3.结语
当代女性主义写作者们普遍囿于躯体写作、闺阁怨语的话语模式。虹影却把笔触伸到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悲悯的情怀、广阔的视野看世界,并且展示出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不仅仅是给出问题的现成答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悲剧性在其小说中的体现更是值得读者作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虹影.饥饿的女儿[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0.
[2]虹影.英国情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