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特殊教育 >论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重要量生

论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重要量生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5042 浏览:144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学生在文化的底蕴上学习语言,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理解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而且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学英语教学;意义;结合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懂点英语知识。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讲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文化的底蕴上学习语言,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理解语言,让外语学习成为有本之木,有水之源。
1. 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 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 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 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 时期所特有的文 化现象。例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 Thanks giving ,Homecoming, Girls League Dance, 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 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 史环境中产生的。如果把汉 语中的“少先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 Uncle Policeman, mooncake”。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 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 就是:“你真是一 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 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 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 在美国 “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 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 它的交际功能。《九年义务教 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 英语基础知识和为 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 一是英语 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 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这正 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只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往往会造就 出“高 分低能”的学生,因为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 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 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 行正常的交际。例如: 学生们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你从哪里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 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局这类地方才使用。
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错误地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语。如:“狼 吞虎咽”,英语是“Eat like a horse,”却被错 误地翻译成“Eat Like a wolf and a tiger”;英语中的“ high school(高 中)”被翻译成“高等学校”;“restroom(厕所)”被翻译成“休息室”等等。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有时也会产生误会。例如:学生看 见外教,出于礼貌,想打个招 呼,便说:“Hi! Mrs. Murphy, where are you going? (默菲夫人你好!你上哪去呀?)”这样一句在中国人看来很是正常的话,在 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甚至被认为是有意干涉别人的私事。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 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 的能力,有时运 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例如:一位翻译陪美国客人吃饭,当他们饱尝了中国的美味菜肴之后,翻译用英语说道:“What staple food would you like?”意思是说:“您想吃点什么主食?”这位翻译的英语从语音 到语法几乎无可挑剔,可却令美国人迷惑不解,因为美国人通常把一餐中吃得 最 多的食物称为主食,他们已经吃了许多以肉为主的菜肴,所以对这位翻译的提问感到莫名其妙。而中国人则无论吃了多少菜,却总是把米饭、面食做为主食。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和语 法,在交际中运用也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文化所致。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 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 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2. 怎样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到目 前为止,文化背景知识在我国 还没有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可以说,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杂学,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点的一些基本常识。从教学角度看,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它应是实践课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它一般应与实践课同 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另搞一套。换言之, 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因此,我认为加强文化背景知 识 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 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 俗、礼仪、道德、、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 上讲,语言是文 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 情等无声语言 ,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 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采的外 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 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但我仍深感这方面的知识的不足。因此,做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 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后者要为前者怎么写作,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 ,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外语 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3)随机讲授。因为目前中。学校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语可挖掘、可讲授。如:
“name ,sports ,business ,”也可以就所学内容进行交际练习。例如:在讲到 “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当“地板”讲,还可 以当“楼层”讲, “The building has 7 floors.”可是,英美两国的表达方式又不一样,美国和中国说法一样,而英国把二楼叫作一楼“first floor”,四楼叫做三楼“third floor”,一楼叫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作“ground floor”。 而且在英美等国,人们不喜欢13这个 数字(宗教原因),认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宾馆里不 设13层 楼,也没有13号房间,12之后就是14。
(4)差异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 ,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 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 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致谢、采访、问路、约会 、 告别等。在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英美文化的差异。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 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 哪里,哪里,说得 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 “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 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检测话,是虚伪的奉 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 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 美 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还有“dear(亲爱的)”这个词,在美国无 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使用,而且常用。可是在中国,“亲爱的”这个词就不能随便使用,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例如:“足球”这个词,英国人叫 它“football”,而美国人叫 它“soccer”,把橄榄球“rugby”叫作 “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在讲到这儿时,我们应当让学 生了解美 式足球不是圆的,而是橄榄形的,玩时多半用手而不用脚等等。又如:英国人说:“Thank you all t he same.”(不管怎样也得感谢你。)而美国人说:“Thank you anyway.”再如:英国人说:“Let's go.” (我们走吧!)美国人说:“Shall we lee?”或“Are you ready to go?”(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 “Let's go.”(我们走吧!)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还有很多词,如:chips (炸薯条),trousers(裤子) ,toilet(厕所),headmaster(中小学校校长), uncle(叔叔)及一些短语和习惯表达方式等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和文化背景 及中、美、英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使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 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
(5)寓教于乐。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 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 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并能加深记忆 。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竞赛、唱 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背诵小诗歌, 学习成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英语中有许多成语、谚语包 含着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有选择的教给学生。
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形的,同时以它为载体的文化背景也不是一日形成的,要长期靠坚持和积累,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探索,英美文化才能与英语学习、交际使用真正融在一起。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我们必须牢记的是语言能力并不等于语用能力,一个语言能力非常出色的人,如果不知道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对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那他就只能是一个fluent fool,在实际交际中是不会成功的。当然,语言能力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语用能力也就无法体现。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①不光要告诉学生语言形式,还要说明它的文化基础,并设置情境,在情境中练习语言形式。②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尽可能多地了解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质,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学地道的语言,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做到在实际交际中语言得体。并对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吸收。只有注意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才是完整的。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张献臣:“浅淡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 刘道义:“展望二十世纪初的中小学外语教材”, 《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 郑旺全:“初一上英语教材修订版介绍及教学建议”,《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 丁 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1997年第1期
[6] 胡晓琼:“外籍教师谈中国英语教学与文化差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