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特殊教育 >德育以学生中相关现象反思小学德育结论

德育以学生中相关现象反思小学德育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5041 浏览:142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09-0239-01

1 现象实例及其反思

现象之一:课间,有课的老师拿着教本向楼上走去。突然,从楼梯上冲下一马,横冲直撞,准备去候课的老师躲让不及,手里的东西被撞落在地,待弯腰拾起,脸带愠色,准备质问是哪个班时,一马早已不知去向……
反思:校园内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象征着校园物质文明的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科技楼的兴建与使用,确实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可是与学校优雅的环境极不协调的是学生上下楼时的横冲直撞与旁若无人。我们不必去责怪孩子们的无礼,应该想到,孩子本是无知的,应该反思一下平时的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品德课是上了,可实际效果呢?校园的楼道拐弯处也贴上了一张宣传画:“上下楼梯靠右走”,可是深入人心了吗?学校也三令五申地强调“两主动”(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杂物主动捡起”)可是,孩子见到老师,问好了,还是将老师撞倒了?
现象之二:一名学生从车棚旁跑过,学校一领导看到旁边地上有片纸屑,指那学生,示意其将地上的纸屑捡起,谁知学生转头望了望该领导,立刻又转身跑走了。该领导边摇头边叹息道:哎,现在这些孩子啊……
反思:不错,现在这些孩子是不如以前孩子听话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思考。他也许会想,你离那么近,你怎么不捡?还可能会想,你又不是咱们班的老师,凭什么来命令我?孩子自有孩子的想法,我们还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为了净化校园,学校曾倡议“两主动”这样的行为规范,其中一条就是“见到杂物主动捡起”。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应该做到“两主动”(见到学生主动问好,见到杂物主动捡起)呢?也许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会让教育者放不下“架子”,可是,新时期平等的师生关系,怎么就只能说出来不能做出来呢?再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率先垂范,以无声的行为去影响、感染学生,岂不比命令学生过来捡碎纸更具有说服力和导向功能吗?什么叫“全员育人”,什么叫“学校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琢磨琢磨。
现象之三:微机室门前,一群学生本来是排着队过来的,可是一到微机室门口,便蜂拥而入,“先入为主”;进了微机室,你抢我占,“占山为王”。谁先占到了位置,那节微机课鼠标的操纵权就掌握在谁的手里,另一人只能一旁观看……
反思:电脑数量有限,确实给微机课造成了“僧多粥少”的现状,可思品课上所倡导的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udooo.com

“谦让”、“先人后己”等美德怎么一到实际生活中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了呢?“两人一机”“歪打正着”,恰好给孩子们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也给微机老师提供了思想教育的实例。德育工作必须有机、有意、有序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而且,在各科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各学科之间要相互融合。试想,微机课上的现象,不正是最好的德育课程资源吗?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诸如此类的教育资源,微机课上的现象还会发生吗?

2 反思相关现象的德育启示

长期以来,虽然德育工作被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可是德育效果总是很不理想。德育工作到底怎么了?是德育工作的方法不对,还是德育工作的途径过于狭窄?透过以上发生在校园内的常见现象,反思之余,带给我们的是关于德育工作的一些启示:
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要有效地开发、利用德育课程资源,尤其是校本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让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
要大力提倡“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接触很多人,遇到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学校为中心点,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建设,形成德育合力,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以无声的身教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注重学科渗透。各科教师要在“育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发挥德育的间接性、渗透性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实践课改精神。新课改强调,在课程内容上,各学科要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道德源于生活,没有脱离生活的纯道德。德育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要善于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挖掘德育资源,寻找德育实例,让品德培养真正回归生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