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体育教学 >谈谈传播学以传播学视角论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对策查抄袭率

谈谈传播学以传播学视角论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对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8646 浏览:260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于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从教师传授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从传播学视角看,这个过程存在着多变的信息传递:既有教师对学生的传递,也有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更有学生之间显性与隐性的信息传播。同时,体育课堂教学体现出与其他学科教学本质的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区别是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媒介,多在室外进行。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信息传播更具复杂性、特殊性。运用传播学理论对体育课堂教学这一信息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师生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播特征与规律,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教师的传播路径与特征分析

若按传播学属性划分,体育课堂教学属于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传播。若将教师和学生视作一个群体,那么这一传播过程又属于小群体传播,小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区别在于传播对象的多少。在以班级为单位的群体传播中,教师充当着“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hip)的作用,负责指定班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程序、对班级进行管理、接受学生的反馈等。
鉴于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区别,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传播除了最基本的语言传播之外,非语言传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此外,学生间的二级传播以及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传播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传播路径。

(一)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传播

语言传播(verbal communication)是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使学生理解知识要点,对技能动作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教师依据先前书写的课时、单元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指导、对运动技术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所学技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进行语言指导时,应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不是如其他学科一样严肃教学,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技术结构。同时,教师讲解与指导时还应有重点、有详略、有主次。此外,体育课堂教学要掌握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师对学生的非语言传播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来说,仅有语言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里,教师的动作示范、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态、服饰、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不同站位等都属于非语言传播范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传播形式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显著特点。其他理论性学科教师的非语言传播教学主要是在讲台上的表情、手势变化等,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体育课堂教学则需要教师的亲自示范才能使学生产生清晰的运动表象,并借助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态等身体语言,增加示范效果,更体现了交流的直观性。此外,教师的站位也非常重要,离学生过远会导致隔阂感的产生,也不利于口令施行和管理;离学生过近则容易造成动作展示不全面、学生容易产生压迫感等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性的交流手段,如拍拍肩、竖起拇指赞扬等,这些手段更具有亲和力。非语言传播与语言传播形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能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好的效果。

(三)学生骨干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

以人为主体的传播形式除了教师自身的语言、非语言的传播外,还有二级传播这一形式。前两种传播形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本体传播,而二级传播则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播。教师通过先前的了解,选拔一些表现良好、运动能力较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领头兵”,先将技术要领教给这些同学,再由这些同学教会班级内的其他学生,这一传播形式便称为二级传播[3]。这一传播的优势在于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适当改变教授方法,更便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udooo.com

于为其他学生所接受、领会,加快传播效率,增强传播效果。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

二级传播除了学生骨干与学生间的传播这一形式外,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播。当学生骨干将技能、知识传给同班同学后,学生之间便开始进行对等性传播,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这一传播效果有时甚至优于其他传播路径,因为它既克服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身份差距,也克服了学生骨干与普通学生间的优势差距,真正做到了平等性、相互性和同级传播。这一传播形式使运动水平、各方面能力相似的同学存在着一种竞争、比拼的效果,因而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加运用。

(五)借助实物的信息传播

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区别还在于,它不仅具有用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各类运动器材、挂图、媒体等),还有用于实施非语言传播的广阔空间(室内外运动场地),因此,借助实物进行的信息传播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实物传播不是以人为主体的角色性传播,而是以某一介质为特殊载体进行的非角色性人际传播,这一传播形式是学生通过在各类运动场地如室外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舞蹈房内进行体育锻炼,运用各类运动器材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进行技术动作学习,从而掌握该技术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意见领袖”,是传播的发出者,场地器材是载体,是传播的具体实施者,学生是受传者,是通过载体接收传播的信息接收体。体育教学传播通过场地器材从教师传递给学生,学生掌握知识,实物必不可少。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因素

由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传播行为,这一行为的发出者和接收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传播效果必然受到某些人为因素的制约。加之体育课堂教学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因此,从传播学进行视角分析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激励、学生骨干的辅助、教师学生间的互动、学生的信息反馈等因素。

(一)意见领袖的激励因素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传播中,教师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作为群体的“领袖”,教师负责制定班级教学计划、方案、实施细则等,可以说教师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如何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为了充分带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通过与学生的身体接触或者用眼神、点头、赞许的目光等对学生进行无言鼓励。由于教师在群体传播中所处的特殊地位,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骨干的辅助因素

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榜样人物,是教师教学传播的最早接收者,因此学生骨干能够左右体育课堂传播的氛围和成效,必须加以重视。由于学生骨干在二级传播中占据着“领头兵”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全体学生中的带头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优秀学生骨干能够带动整个班级的技能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如此,优秀学生骨干还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使其他学生更快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如何挑选学生骨干,使其充分发挥教学辅助功能,更好进行课堂教学。

(三)双向传播的互动因素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只有教而没有学的教学是不成功的,体育课堂教学的传播并不是单向的,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它更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传播,是一种共同促进、相生相长的关系。教师将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并加以改进;学生从教师处学会知识,通过信息反馈使自身得以提高。[4]这一互动过程的良好运行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它能够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更加完善,也能够体现“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

(四)学生的信息反馈因素

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传播中,学生的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包括动作本身的反馈与学生感受与意见的反馈,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改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练习方案。体育教师在接收学生各种反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学生对技术动作练习的承受能力,若全班80%的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则可适当提高技术难度;若全班50%以下的学生无法掌握,则应适当降低难度,以免打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2)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若班级内有学生出现畏惧、胆怯、不安、自我否定等情绪时,应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激励学生重拾信心;若有学生出现自高自大、自我感觉良好等情绪时,则应及时告知动作练习的危险性,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损伤。

三、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传播学策略

正是因为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探讨如何从传播学视角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由教师作为主导对群体内的信息接收者(学生)进行管理,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也必须由教师来进行,总体来说主要有加强教师的传播技巧、教师说服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骨干、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因材施教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传播技巧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在体育课堂教学传播中,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是传播的源头,因此,加强教师的传播技巧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语言传播加强传播效果,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尽量使用简明易懂的通俗语言,在叙述时增加趣味性叙述,降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感,营造轻松的体育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配以精准的动作示范,使学生自身成为动作的示范者,采用评比的形式选出最佳示范者。除此之外,还需要借助各种媒介进行有效信息传播,如身体语言、直观教具、场地器材、媒体展示等进行有效传播。

(二)教师说服模式的运用

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往往构成说服与被说服的关系,发送者试图通过一系列组织过的信息,影响接收者的态度与行为,以此协调自身与对方的关系。[5]教师的说服模式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影响、信息本身的真实有效性、教师表达方式的运用以及教师的总结能力几个方面。其中教师自身的影响包括自身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精神面貌、教学风格等;教师信息真实有效性是指教师对体育学科、运动技术的正确理解、教法的有效运用等,教师表达方式是指运用命令式、协商式,还是迁就式(这关乎教师的领导作风问题)表达;教师的总结能力则是指课堂小结、课中指导语点拨、课后评价等。在这里,教师表达方式最为重要,他能够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是放羊式、灌输式还是式等。同样,教师的总结能力也很重要,在一番冗长的解说之后能够简洁明了地指出技术动作的关键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

(三)学生骨干的有效培养

基于学生骨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从骨干抓起,有效培育,使其深入学生之中,带动全班发展。对于学生骨干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骨干人员的选拔方面,应选择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性格较为活泼的同学,这些同学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另一方面,选择在班级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如班级干部、人缘好的同学)可以更好地带动全体学生,更快完成教学目标;在骨干人员的培养上,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使学生骨干优先掌握技能要领;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骨干更多地关注和赞美,使其保持工作上的自信和热情,高效完成教学辅导工作。

(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身体素质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选择不同传播途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应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应采取鼓励、赞扬为主,批评、挑错为辅的手段进行;对于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可采用降低语言频率、使用浅显语言的手段使此类学生更易理解;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难度,并且充分发挥此类学生的领头兵作用;对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现象,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以防学生按照错误的理解路线进行错误的动作练习。以上是视学生自身状况的不同在同一群体中采取的差异式教学,这一教学形式对教师要求较高,但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五)信息传播环境的培育

当教师对自身的传播技巧进行提升、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性教学后,还应对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加以控制,培育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这一环境所指的不仅是场地、器材等实体环境,更是课堂气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等虚拟环境。在这里,信息传播环境的培育主要指的是课堂气氛的培育。为此,教师应首先运用语言传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放松和愉悦,然后适当进行体育游戏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或体育竞赛,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都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参考文献:
理查德·L·威瓦尔.交际技巧与方法-人际传播入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384.
张彤.增强语言传播能力探讨[J].当代传播,2009.6:114
[3] 杨大勇等.二级传播理论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

1.2:52.

[4] 熊源伟.人际传播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124.
[5] 沙莲香.传播学 --以人为中心的图像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57.
(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