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开发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开发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26135 浏览:1200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调研中发现目前学生艺术想象力下降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实践方式问题,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见解,力求使小学美术教学能够真正达到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小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应有的开发。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
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了课题方案和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笔者通过自己及对所带领的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小学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不适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的差异,对高、低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学习时间比较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三年级之前,应该在教学中多插入自由想象作画的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三年级以后,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了,客观认识能力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加强美术想象技能的训练;对兴趣淡的学生可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想象教学,如黑板报设计、制作贺卡等,教学过程则将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改变为活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2.延长创作时间

现行的美术课时安排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不便,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最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远远不够,这样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在实践中,我们感觉用两节美术课时完成一张作品是比较合适的,由于小学美术中两节美术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所以很多学生在隔天或者隔几天后对作品会有新的认识,会重新修改或添加画面,这样可不断拓展兴趣和认识。

3.加强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指导实践、想象创作。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选择的作品应该以接近学生生活的作品为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改临、意临、补画等想象练习。这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个环节很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学生课前不看作品赏析跟看作品赏析的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4.单元化处理教材

根据美术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可以对教材作单元化处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性连贯,也能对学生的技能有明确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以内容为标准归类,这种归类使内容更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想象创作,如树叶、蛋壳、纸贴画和图案教学,《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房屋》归为知识的落实这一单元;②以技法、工具材料归类,这种归类有利于技法的训练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

5. 同课异构

小学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想象上的惰性,遇到可模仿或可照搬的东西,会毫不思索地加以利用,这种情况在美术课中最为常见。我们可以采用同一课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比如《威武的盾牌》,学生可先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第二节课可让学生用剪纸贴画的形式来表现。另外还可以利用图式的接近和重叠现象,进行图式的变通和视觉隐喻,如《撕纸拼帖》,通过撕出的偶然形,重新组合、添加获得新形象,通过这种训练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视觉的敏感性,也丰富他们的创作内容。

6.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对学生的美术想象有很大的影响,有资料表明,教师的友好、温和与学生的想象力成正比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然而,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进行美术创作的主体,他们是在自发、自愿的心态之下想象创作的。所以,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不同课题和内容在课堂上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对学生讲解指导;有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学生角色也在不停地变换,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有充分展示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陈通顺.谈中小学美术课的目的和任务[J].人民教育,1981(4).
李多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08(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