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心理语言 >音韵在语境选择限定中作用

音韵在语境选择限定中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23155 浏览:1063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境模式可增进我们对音韵在互动性话语中的作用的理解。虽然语境的理论定义不同,但语境在语言交际中都起着一定作用。有一系列的音韵参数参与话语意义的构建,语境考虑与语言形式(具体说来音韵的方面)相互作用并决定语言形式。通过对选自一“英国地图任务”的某些互动材料的音韵特征进行分析,可看出话语的音韵特征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听者了解阐释说者的话语的相关认知语境,评价其话语,构建交际本身,使交际得以进行。
关键词:音韵认知语境互动性话语关联际
一、引言
话语都发生于某种语境中,有关语境的概念众多而不一,涉及诸多现象,例如情境语境,是独白还是对话,公开还是私下,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电话?如此考虑会影响我们的说话风格即选择的语言及其呈现的方式(Wichmann,2000)。不同类型的话语都有合适的形式,这又涉及另一类语境,例如,互动性对话是由需要协商的话轮序列组成,而正式讲话被构建为独白。就意义理解而言,评价构成交际内容的一部分的命题得在不同类型的语境中进行,语境为互明知识所提供,话语参与者需有相同的检测设方能达成某种理解,有百科知识的贮存,将此种知识作为自己的认知语境的一部分(郭春燕,2007)。还有人际语境,即参与者对彼此的知识,此知识可影响交际,决定话语的正式程度,他们可能已经具有此知识,或在谈话过程发现之。与此密切关联的是副语言语境,即交际过程中可能变得突显的态度和情感。“语境”一词也相对于语言形式而被使用,例如特定声音的体现形式可能取决于其语音语境。
本文提出,可选取两个非常不同的理论视角的语境模式,以探索话语是如何被构建及交际如何发生的,包括音韵的语言形式与语境的两个概念息息相关。

二、语境的定义

(一)关联理论中的语境

关联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语境概念(Sperber & Wilson,1986/1995)。根据制约交际的关联理论,我们从感知到的事物中做出推断,用推理来评估被传达的内容的关联性。说者说话时,保证其话语的关联性,听者的阐释将基于以最少加工努力满足关联性标准,语言交际是通过语言解码和推理过程的结合来完成的。
语境包含在任何时候都突显的检测设集,即认知环境。任何会话都基于一些有关世界状态的检测设和信念,在交际过程中只选择属于交际内容的这些检测设和信念中的一小部分。在交际中突显的检测设不断被参与者协商和更新,推理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检测设对新信息加工,产生认知效果,更新语境。认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知效果以三个基本形式出现:1.对已有检测设的肯定或加强;2.对已有检测设的驳斥或消除;3.增加新的推理性检测设,涉及命题P与语境C的结合,从而感知语境隐含义。(Sperber & Wilson,1995:108~137)
构成推理过程之输入的检测设来自如下几个方面:语言解码、感觉解码、百科知识记忆和推理过程本身之结果(Sperber & Wilson,1995:107)。随着交际的继续,新传达的检测设(在关联理论中为明晰义或隐含义)或谈话使其可及的背景检测设置身前景,而其他的检测设处于背景中,语境便这样不断变化,理解就是在旧检测设的语境中处理新检测设,语境得到更新。本文称此为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可从被解码的语言信息以外的源头获得。面部表情、手势和其他感官性输入也在理解过程中起作用。从语言形式中推断出的副语言信息也与语言解码信息一同被评估,认知语境包含有助于理解的全部有意传达的各类信息。
概言之,说者以某种方式说话,试图引导听者最大程度地获取被意欲表达的阐释,通过语言解码和推理以获取有关话语的显性和隐性内容的检测设,以最少加工努力发现最相关的阐释。

(二)交际中谈话中的语境

在言语交际语境中,话语参与者有序而合作,组织、构建和管理交际。会话由话论序列组成,参与者以话论构建单位设计话语,彼此提供有关话论的暗示——坚守话语权还是让出话语权,此序列际语境可视为“元”语境:此框架中交际的语言或其他内容可被共享和协商,音韵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语境化功能。语调和音韵为表达某事物的方式,而非被表达的事物,最终影响参与者推断出的意义,音韵语境提示与语言有一种反映性关系,提示事物阐释的语境,同时构成那种语境(Couper-Kuhlen & Selting,1996:21)。音韵及语音细节的许多其他方面都被系统性地用来影响和阐释对话语的贡献。(Local,2007)

三、音韵和语境

按照上述理论框架,音韵如何对正在进行的语境协商发挥作用?通过考察可被系统性运用的各类音韵参数及与这些参数相联系的功能之范围,可以发现语境在实施这些功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音韵参数

限于篇幅,本文不对音韵系统或语调音位进行详尽的形式分析,然而,需要考虑在任何语言中的任何音韵模式中都必须考虑的某些方面:1.语调群:将口头语篇分成合理的模块;2.重音性强调:语篇中突显部分的分布;3.音高起伏:确定具体的音高模式,如升或降;4.音高范围:宽或窄,局部或全局;5.音速:快或慢;6.停顿:填满和非填满;

7.节奏:言语事件的规律性出现;8.音质:标准的,叽叽嘎嘎的,带呼吸声的,等等。

(二)音韵功能

音韵在选择和构建语境方面起着主要作用,音韵选择可能有不同的导向:1.倾向于对语言内容本身进行阐释;2.倾向于情感性语境,以传达有关说者的态度和情感的副语言信息;3.倾向于互动性序列。音韵因素可引导听者倾向于一个阐释而非另一个阐释。从关联理论来看,这将涉及缩小理解推理阶段对语境性检测设的搜索空间的范围(Fretheim,2002),Blakemore(1987,2002)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区分了概念性意义和程序性意义,对程序性意义的讨论聚焦于话语小品词,House(2006)据此考察了音韵结构的四个方面(国际音标界限之划分,音高重音之分布,音高范围之变化,某个特定音高起伏——高升调),并检测设:在语言交际中,音韵特征也将程序而非概念编码,听者将音韵提示理解为指示。即限定推理程序施而将加工努力最小化的指示,这些限定限制通向某些语境检测设的路径而偏向于选择产生语境效果的其他语境检测设,从语言信息获得的语境检测设和隐含可为音韵传达的副语言信息所充实。这些提示的限定之导向可能变化不定,可偏向语言内容本身,亦可偏向形成有关说者态度和情感的检测设,这些态度包括对所呈现的命题的真值条件地位的检测设。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7 A \right =
8 G \what corner(0.6)['bottom w]
9 A ['bottom]\left =
10 G bottom \left |(0.2)[uh-/huh]
11 A [\right]|(0.5)
12 and 'then go >up |(0.1)'just under an /inch(0.7)
13 G \/straight up(0.2)
14 A /straight up =
15 G /yep(0.7)
16 A it 'curves 'slightly \/upwards(0.

1.)to the /right(0.8)

17 G right /yeah | 'how long does \that go(0.5)
18 A >u:hm |(0.3)for a>bout |(0.6)an 'inch and a /quarter
19(0.2)
20 G 'can’t you use /metric(0.3)
21 A(laugh)\no(laugh)
此语段我们回到任务的开头,此处Annie和Geoff在确立如何开始。两个参与者在话轮最后使用简单升调,在整个对话中,任务顺利进行的语段中便有这样的话轮序列,没有将升调标示为高或低,因为从语料中看不出这样的区分所基于的标准。所有短语末尾音高重音(核心语调)都提醒听者注意它们所属的国际音标地位,这一地位可指向语言内容或指向进展中的话语,不同的语调相互呈纵聚合关系,可能成为含具体意义的语调单位,语调在语篇中体现出来,要找到脱离语篇的恒常语调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意义是难以如愿的,但仍可认为升调序列与如下方面有确定的联系:
(1)质疑或检测语言贡献对话语内容的关联性;
(2)标示连续性或开放性,表示IP是更大的话语结构片断的一部分。
Annie是引导者,而Geoff为随从,其互动是非对称的,其话轮有不同的功能。Annie基本上提供指示,而Geoff则提供反馈或其他的认可,但二者都不断在话轮末尾使用简单升调:Annie在12、14、16、18行使用,Geoff在6、10、15和20行使用。Geoff首先使用升调,先在6和10行中使用,然后又在15行中使用,不能说反馈可能在质疑或检测“yep”或“mhm”传达的意思的关联性,而是确认信息已被接收和理解,并非表示他自己话轮的非完整性,而是邀请Annie继续。Annie先用降调和降升调,在12行中转向升调,这是有关她明显对其有信心的信息,她使用升调并非意在核对她的话语的语言内容,而是核查随从能否确认对其认知环境的更新。她的话轮意在引发反馈,语调标示占话轮邀请,14行和16行情况类似。两名说者合作构建其互动性框架,语调选择似乎基本上指向序列性语境,所涉及的任何开放性或连续性都与任务本身及积聚的动势相关。
合作和粘附也为跨相邻话轮的相应的语域匹配所标示,这在第14~15行和18~20行中不难看出。Annie使用了其音高范围比较高的部分,作回答,Geoff进入其范围的同一部分中,其回答在节奏和语调上都是匹配的。然而,任务并非顺利展开,他在话轮中问了一个检测装生气的问题,但话语流被突然中止,而她的回答在音韵上处于音高范围的最高部分,传达了有关对Geoff问题的轻松态度的副语言信息。如果离开语境,Geoff按传统在一个问题上使用升调没有什么不妥,然而,在互动序列中,对序列性结构延续的指向之期待已经确立,突然转向语言内容造成不协调,从而引发大笑。Geoff在下面选段第8行中使用了另一个意外的话论末尾升调:
选段3:另一个题外插曲

1 A \no | you’ve 'curved \/upwards =

2 G >yeah(0.4)
3 A and >then |(0.1)'stop at four /inches(0.2)
4 G 'oh /right | /yeah | I’m ['with you \now](0.3)

5 A [/yeah]

6 and 'then once a'gain [like a 'little \snake]

7 G [I 'can’t fit four 'inches]on my

8 /page(0.4)
9 A /pardon(0.2)
10 G I 'can’t fit four 'inches on my \pa[ge]
11 A ['make]it \aller
12 [then]
13 G [-O-K]
Geoff在遵循Annie的指令时遇到了一个问题,于是便打断Annie的话语并告诉他。他在作出陈述而非提问,因此可认为升调,明显表示试图从Annie那里得到反馈,也在检测其陈述对Annie认知环境的关联性。在第9行中她使用了相似的语调希望对方重复,Geoff在第10行中用降调重复。两个升调都意在邀请另一说者接过话轮,就此而言是序列性导向的。由此可见,话轮末尾简单升调的使用恰与说者交出话轮的积极一致,听者被提供了明确的邀请而非只是表达的机会。话轮内部数个升调(选段2之第17行;选段3之第4行)后无紧跟其后的停顿,这样让说者占据话轮,升调指向语言内容的状态,进而指向认知语境,但出现升调时,便使用与互动导向的模式一致的声调模式实现形式。我们不能区分实体本身和其实现形式的语音细节来确立导向,也不能将某一特定导向与某个特定语音实现形式相联系,听者面临阐释选择,很可能根据关联性原则选择最有成本效益的的导向。

五、语境、音韵和程序性方法

我们讨论了应对语境的两个不同的方法:认知法和互动法。语境不是静态性的,而是在动态发展,为话语参与者所构建。说者和听者构建交际框架及其内容时在完成多个任务,两个运作方面的成功对交际至关重要。话轮标示着新认知检测设的产生和当下推理过程的节奏,互动调控得好将提高交际效率,减少加工代价,以符合关联原则。从语言形式中获得的有关话论管理的推理可能不产生与交际内容本身相关的语境效果,但肯定与其他通过推理而获取的检测设一同构成认知环境的一部分。音韵是语言形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中,音韵特征并不将任何概念内容编码(杨锦陈、杨玉芳,2004),但可从程序性意义解释音韵特征。Blakemore(2002)识别了与话语小品词相关的几类程序性意义:1.直接将意图表达的认知效果类型编码;2.限定从中获取认知效果的语境;3.引导听者获得某一特定的检测设集;

4.对明晰内容作出程序性限定;5.标示非陈述句的状态。

音韵在与词汇-句法内容的相互作用中以相应的方式发挥作用,将有关推理程序的程序指令编码。这些推理程序可同时指向交际内容和交际结构(如对IP边界的阐释),但在其他情况中,同样的音韵提示,如对语调高低的选择,可能主要指向内容,也可指向交际,听者很可能选择产生认知效果而代价最低的阐释(Wilson,D.& Wharton,T.,2006)。用语调表达程序性意义颇为麻烦,虽然音韵特征为所有语言及语言变体所共有,但细节因语言或变体不同而异,在不同的变体中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总之,听者根据音韵结构了解阐释说者话语的相关认知语境,根据语调对此话语作出评价。音韵的诸多方面相互作用,显示交际构建的方式,提高口头交际的效率。
六、结语
本文考察语境模式如何增进我们对音韵在互动性话语中的作用的理解。首先考察语境的不同理论定义,阐述了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概述一系列据知对话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的音韵参数,提出语境考虑如何与语言形式(具体地说就是音韵的方面)相互作用并决定语言形式。分析了选自一“英国地图任务”的某些互动性材料中的音韵特征。最后提出,话语音韵状态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听者如何处理阐释说者话语的相关认知语境,如何评价其话语,如何构建交际本身,以使交际得以发生。
参考文献:
Blakemore,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Oxford:
Blackwell,1987.
Blakemore,D.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UP,2002.
[3]Couper-Kuhlen,E.& Selting,M.Prosody in Conversation[M].
Cambridge:CUP,1996.
[4]Fretheim,T.Intonation as a constraint on inferential
processing[A].in Bel,B.& Marlien,I.(eds),Proc.Speech Prosody 2002[C].Aix En Provence:University of Aix-en- Provence Press,2002.
[5]House,J.Constructing a context with inton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6,(38).
[6]Local,J.Phonetic detail and the organisation of talk-
in-interaction[A].Proc.ICPhS 2007[C].Saarbrücken:Saarland University Press,2007.
[7]Shobbrook,K.& House,J.High rising tones in Southern
British English[A].Proc.15th ICPhS [C].Barcelona:Barcelona University Press,2003.
[8]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86/1995.
[9]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Szczepek-Reed,B.Turn-final intonation in English[A].in
Couper- Kuhlen,E.& Ford,C.(eds),Sound Patterns in Interaction[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4.
[10]Wichmann,A.Intonation in Text and Discourse[M].Harlow:
Longman,2000.
[11]Wilson,D.& Wharton,T.Relevance and prosod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6,(38).
[12]郭春燕.认知语境与对话语篇的构建和理解[J].俄语语言文学
研究,2007,(3).
[13]杨锦陈,杨玉芳.言语产生中的韵律生成[J].心理科学进展,
2004,(4).
(唐韧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